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电影《夺冠》展开了中国女排三十年的沉浮图景。观影者感动于“中国女排”顽强拼搏、永不服输的精神,感动于“中国女排”发现问题、解决困难的精神,感动于“中国女排”精诚合作、改革创新的精神……“女排精神”在中国人心中已经凝结为一种文化符号。
请综合以上材料,以“新时代的女排精神”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材料的引起是电影《夺冠》,然后写观影者感动于“中国女排“精神——顽强拼搏、永不服输,发现问题、解决困难,精诚合作、改革创新,最后指出“女排精神”的文化意义。“夺冠“不只是事件的具体表现,“中国女排夺冠”传达爱国奋斗、奋勇拼搏的民族自尊和自信。考生需要提炼出“新时代的女排精神”这一主题背后的爱国情怀,要写出自己应如何怎样用实际行动去爱国,在新时代中如何展现自己顽强拼搏的精神面貌。考生需要对重大事件有独具慧眼的解读,发现事件背后的精神,深入挖掘,结合现实,谈当代青年应如何秉承“女排精神”传递的精神力量,做新时代的青年。如果只是泛泛而谈,未提炼事件背后的精神,没有写当代青年的认识和思考,则均属于偏题或者跑题内容。
发扬女排精神,做新时代爱国者;
颂扬新时代的女排精神;
新时代的青年要具有顽强拼搏、永不服输的精神;
新时代的青年要具有发现问题、解决困难的精神;
新时代的青年要具有精诚合作、改革创新的精神;
女排精神的核心是“拼” 永远保持向上奋斗的姿态。
女排精神,不仅仅是拼
赛场内,中国女排连战连捷、气势如虹,豪取八连胜。赛场外,女排姑娘“我去”“走你”等呐喊声也成了网络舆论场上的“萌点”。势不可挡地扣杀、奋不顾身地拦网,这令人再熟悉不过的一幕幕,仿佛又将我们带回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是的,这就是让中国观众再一次湿了眼眶的“女排精神”。
什么是女排精神?一言以蔽之,是中国女排奋勇拼搏、顽强战斗的精神。在这一精神的鼓舞下,可爱的女排姑娘们曾经五次蝉联世界冠军,成为一代人的集体记忆。随着时间的推移,女排精神,已经渐渐演化为一种社会文化符号,扎根于国人的内心深处。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女排姑娘们越是大杀四方,中国男足和男篮越是“遭了殃”。网友们的吐槽是毫不留情的——“女排把观众打哭,男篮被对手打哭,男足一直在家哭”。这当然只是一句气话,但言下之意,大家都听得懂——中国男足和男篮的小伙子们,缺的就是女排精神。
但是,女排精神绝不仅仅是拼。
有那么几个细节,不应该被我们忽视。在中国女排轻松赢下俄罗斯女排之后,对手主教练由衷地赞叹道:“对这场比赛我没有太多好说的,因为中国队打得太好了,进攻、防守、发球、接发球,没有任何错误”。这说明什么?女排姑娘们的成就,靠的不仅是拼搏精神,更是每一项技术环节的扎实和到位。
而在每一场比赛之后,郎平都会谦虚地总结球队的不足,表示要学习对手的优点。这绝不是故作姿态,保持学习的心态,正是郎平和这支球队能不断进步的原因之一。
由此可见,帮助中国女排在赛场上不断取得胜利的,是高超的专业技能和积极的学习态度。回过头来看,这么多年,男足和男篮不是不想“拼”,而是“拼”不出来。每每在关键时刻,基本功的不扎实、准备工作的粗糙,总会让他们感到力不从心。所以,学习女排精神,光靠喊口号可不行。
时代在变,对女排精神的理解和诠释,当然也该与时俱进。在竞争越发激烈的当代体育领域,中国女排为何总能再现辉煌、带来惊喜?科学的训练比赛、专注的职业态度,都是应该被补充到女排精神里的内容。无论如何,真正热爱、关心中国女排的人们,更应该多去赛场为这些可爱的姑娘摇旗呐喊,带动球市的发展。
当然,时代在变,女排精神的底色不会变。对我们每一位普通人来说,学习女排精神,不该只是放在嘴边,而应勤勤恳恳地做好本职工作、踏踏实实地提升专业技能。唯有如此,女排精神才能一代代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