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大象幼年时被驯象人用铁链绑在柱子上,无论如何挣扎都无法摆脱;随着时间的推移,小象逐渐把顺从当作习惯,虽然长大后可以轻而易举地挣脱束缚,但它早已失去了拥抱自然的意愿。
材料二:冯梦龙的《警世通言》写一故事:苏轼看到王安石一首咏菊诗,中有“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句。苏轼以为菊花最能耐寒、耐久,哪有被吹落得满地皆是?于是续诗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后来,苏轼看到黄州的菊花,重阳过后,纷纷落瓣,满地铺金,才知自己错了。
材料三:安徽小岗村村民迈开“分田到户”的第一步,深圳蛇口工业区成为对外开放的第一块前沿阵地,河北雄安新区致力于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
读了上面三则材料,你有什么感想?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作文要求写作者按照材料的内涵来立意。材料作文,最关键的是审题立意。具体方法: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本题属于多则材料。多则材料作文在提炼观点时,必须对所提供的各则材料,先逐则分析,再比较分析,最后综合分析,归纳提炼出恰当的观点。多则材料作文的难点在于,如何找准各个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作全面、准确、周密的分析。
材料一告知我们,拴住大象的并不是铁链,而是长久以来的惯性思维。材料二告知我们,任何事物都有特殊性,我们不能凭自己主观的、已有的知识去习惯性地妄加评判。材料三告知我们之所以这三个地方成为改革的前沿、典型,就在于他们勇于改革、勇于创新,打破了原有的模式。由此我们可知三则材料的共同点是惯性思维的问题。考生可以围绕“打破惯性思维”“敢为人先”“创新”等进行立意。
参考立意:
①惯性思维:认真省察,摆脱惯性思维;以辩证的思维、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勿陷“惯性思维“泥潭;打破格式化,莫被套路化,拥抱大自然的春天;不要以片面、静止、僵化的视角看问题等。②习惯:习惯若不是最好的仆人,便是最差的主人;习惯可助力成长,也可画地成牢等。③“已知”与“未知”:妨碍人们创新的最大障碍,可能是已知的东西;“惯例”不都是玉律,“经验”未必为圭臬等。④创新:远飞者当换其新羽,共筑者先清其旧基;以问题为导向,从实际出发,换羽振翅,破茧成长;不为传统所拘、不为定势所累、不为经验所缚,敢为人先,创造辉煌等。(如有其他立意,言之成理亦可)
参考结构:
先引用材料提出观点,打破思维习惯;然后论证惯性思维原因或危害;再结合具体事例论证,可点事例和面事例结合;最后,总结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