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有人说:怒是人的正常情感之一,没有愤怒的生活是一种悲哀

2019-08-04 12:23超越网

有人说:怒是人的正常情感之一,没有愤怒的生活是一种悲哀;也有人说:人怒时,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怒是健康长寿的大敌。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说理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比如本次作文,这是一则以“怒”为中心的暗含权衡比较的思辨类材料作文,有比较评价,有辩证分析,考生需围绕材料发散引申,然后找到最佳的立意方向。
【审题】材料由两句话组成,第一句话肯定“怒”的价值,明确指出怒是人的正常情感之一,没有愤怒的生活是一种悲哀;第二句话是分析“怒”对人体的危害,人怒时,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怒是健康长寿的大敌。对于“怒”,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怒就像倒塌的房屋,它在其倒塌的地方留下一片废墟,有人认为怒是无能的表现,有人认为怒会带来疾病……不同的人对怒有不同的理解,这其实也就提供了不同的写作角度。生活中,人都有七情六欲,不可避免会“怒气冲天”,有时可能是因为不平之事,也可能是因为不满之人。具体写作时,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思考:
1.从愤怒是真性情角度,我们可以结合历史,从历史人物的性格中,解读愤怒的真义,比如历史上为国家而怒的英雄人物,抗金英雄岳飞、民族英雄文天祥等;
2.从愤怒是前进的动力的角度,可以分析愤怒是民族前进的动力。珍惜愤怒,就意味着拒绝停滞不前而永远保持清醒的头脑;珍惜愤怒,就是珍惜自己不甘沉默的权利;珍惜愤怒,就是选择了改变现状的信念。珍惜愤怒的权利,珍惜抗争的勇气,我们可以从历史和现实入手选材,比如鲁迅等人;
3.从愤怒引火烧身的角度来看,不是所有的愤怒都能促进人的发展,能和谐人际关系,有时候年轻人要学会克制怒气,要学会换个角度思考。可以结合当代名人的事例来论述,比如善于克制怒气的漫画家丁聪,还可以列举反面事例,如因为愤怒而引火烧身的马加爵等。
考生可以从中选出一个进行立意。
参考立意:
愤怒是真性情,解读历史,从历史人物的性格中,感悟“愤怒”的真谛,比如“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吴三桂,“怒向刀丛觅小诗”的鲁迅;愤怒会引火烧身,关照社会,结合现实中的典型案例,谈对“愤怒”的认识;愤怒是前进的动力;审视自身,或是反省自己,叩问自己的思想性格。
行文结构安排:首先拟一个隐含或者直接点明观点的题目,比如“愤怒的力量”。然后开篇采用排比句式阐释何为“愤怒”,并引出本文的话题——愤怒的力量。正文先从“愤怒的力量有时转化为一种忍耐力”“愤怒的力量有时更像火山般爆发,摄人夺目”两个方面阐释“愤怒的力量”,然后指出“愤怒”要有度。最后收束全篇,强化观点。


愤怒的力量
什么是愤怒?豹子们目睹自己的儿女被捕杀那一刻的眼神是愤怒;楚人在面对极尽的阿房宫发出的声声呐喊是愤怒;鲁迅笔下的道义也是愤怒。愤怒,是你至死如归的眼透露的不屈之志,是你怒火中烧而生发的惊人力量。
愤怒的力量有时转化为一种忍耐力。正如《三国演义》中司马懿忍怒反胜的故事。诸葛亮亲率蜀国大军北伐曹魏,魏国大将司马懿认为蜀军远道来袭,后援补给必定不足。于是采取了闭城休战以拖延时间。诸葛亮派兵到城下骂阵,想刺激司马懿出城决战,但司马懿按兵不动。诸葛亮派人给司马懿送来女人衣裳,并修书一封羞辱他像个女人,没有男子气概。这样的羞辱,使得司马懿非常愤怒。然而,他聪慧地将满腔怒火压制住,因为他知道这是诸葛亮的计谋。所以,他强压怒火稳住军心,耐心等待时机。相持数月,诸葛亮不幸病逝军中,蜀军群龙无首,悄然退兵,司马懿不战而胜。虽然司马懿压制住了自己心中的愤怒,但我们能说这愤怒里没有力量吗?正是愤怒让他清醒地分析了形势。这愤怒就转化为一种更大气的忍耐力,这忍耐力中饱含智慧、威力无穷。
愤怒的力量有时更像火山般爆发,摄人夺目。我想起张艺谋近年为纪念南京大屠杀而拍的一部电影《金陵十三钗》。它深刻地让我了解什么是愤怒所蕴含的的巨大力量。在那个兵荒马乱的时代,在那些整个中华民族都沉陷于愤怒、耻辱但又无力抗拒的黑色日子里,南京大屠杀依旧进行着。每日不知有多少同胞死于日军手中,又有多少妇女在日军的蹂躏之中绝望死去。即使是如今,我们读起这段历史,心中也会燃起一股熊熊的愤怒之火。面对这段痛心历史,我想张艺谋是愤怒的,他将愤怒化作一部影片;作者严歌苓也是愤怒的,他将愤怒转化为一段真实故事的感化。无疑,电影中十三名女子是愤怒的,他们将愤怒化为慷慨赴死的壮举,那一刻她们的人性闪耀着光芒!这,便是愤怒中生发出来的魅力光芒!
我深知愤怒中蕴涵着力量,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必须掌握一个“度”,愤怒亦不能蛮横地、毫无节制地爆发。以拉登为首的恐怖组织对美国恨之入骨,于是,他们将愤怒演变为惊人的“9•11”事件,伤害无数。近日由于“钓鱼岛”事件,国民们的抗日情绪高涨,对于日本的恣意侵权行为更是充满了愤怒。于是有的人当街砸、撞日产车,然而,这些并不是文明的爱国表现,更不符合“理智爱国”的原则,反遭许多外国人的耻笑。所以说,愤怒一旦变得毫无节制,则演变为一种无理的蛮横与愚钝的无知,有时甚至会伤害许多无辜者与损害一个民族的尊严。
愤怒,是有力量的。它的力量或使我们充满了力量,爆发出一些更有价值的东西,这时,它是有益的;或使一些有价值的东西被损伤,这时,它是无益的。我们不是不应该愤怒,而是应该理智掌控愤怒的力量。当我们对不公之事感到怒火中烧时,试着冷静地、有力量地将愤怒化为某种感人之光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