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王元化生前谈到文坛时说:“一个人太热闹,这个人就完了。”
周国平曾说:“生命平静地逝去,没有声响,没有浪花,甚至连波纹都看不见,无声无息。我多么厌恶这平坦的河床,它吸收了任何感觉。”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道典型的材料作文题目,材料采用的是两位文化名人的言论,王元化先生的主要意思是,为人处事,做学问要静的下心来,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要甘于寂寞,甘于寂寞,实际上就是能够享受生命的一种静谧之感,这是一种客观的要求;周国平先生说过的生命的逝去,是需要经历人生的波澜和挫折,只有这样,生命才会显示出它的价值所在。从热闹的角度,可从反面立意,把热闹理解为,为争名而躁动的心,为获利而起的纷争,以及一些不理性的叫嚣与谩骂,还有一些彼此的恭维与谄媚。可以批判热闹的喧嚣与浮躁,批判现代社会的功利与短视,批判一些人坐不了冷板凳,心浮气躁,热热闹闹;可从正面立意,把热闹理解为生机与活力,热闹的背后是人间烟火,是百家争鸣,是开放与活力。从平静的角度,平静是面对在世人争名夺利时内心的淡泊;在浮躁甚嚣尘上、不理性叫嚣和谩骂肆虐时的冷静、沉淀和为世界保留一些本真的坚守。平静是倾听内心的声音,是从容淡定,静看庭前花开花谢,漫随天边云卷云舒。平静的背后是理性,是淡然,是豁达,是坚守。
寂寞是一种修行
一位西方哲学家曾经说过:“世界上最强的人,也就是最孤独的人.”“只有最伟大的人,才能在孤独寂寞中完成他的使命.”由此可见,只有那些甘于寂寞的人,才能发挥最大的潜力,完成伟大的事业.
在很多人眼里,寂寞就像是深夜孤独开放的玫瑰花,没有人在意欣赏,只有独自一人品尝着落寞的滋味.因此,世间总有一些人耐不住寂寞,心被物欲横流的社会所诱惑,于是,他们离开了宁静的书屋,一头扎进了五颜六色的染缸之中,最终一世碌碌无为,甚至一生的清白湮没在了风尘之中.
对另外一些人来说,寂寞却是成功的催化剂,是一种修行.就像是崖间不断滴落的水滴,只有忍受着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寂寞,才能穿透坚硬的磐石;就像是枝头悬挂的虫蛹,只有忍受了狭小空间的寂寞,才能化作蝴蝶在花间翩跹起舞.
古语说:“居不幽者志不广,形不愁者思不远.”可见,有志者需要摆脱虚浮和繁杂,心灵才能得到净化,思想才能如同展翅翱翔的雄鹰自由地飞翔在天际.从古到今,有许多学者名流,沉潜书斋,甘于寂寞,耐得住清苦,“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最终有所成.像《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在瓦灶绳牖,四壁如洗,举家食粥酒常赊的困顿下,仍旧甘于寂寞,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才写出了光耀千古的伟大巨作,真可谓是“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古来圣贤皆寂寞”,古人尚且如此,今人也是一样的.
以“帝王系列”三部曲闻名的著名作家二月河,曾经一个月内接待过400多名记者,用他的话来说“整个屋子活像一个闹市”.这使他很难静下心来搞创作,酝酿很久的长篇历史小说至今没有动笔.他对记者说:“希望社会上的干扰少一点,我不想汹涌澎湃,我只想静静地流淌.” 二月河说得真好.“静静地流淌”就是要甘于寂寞,远离喧嚣热闹之地,只有如此才能发挥自己最大的潜力,才能写出更好的作品.
“路漫漫其修远兮”,当一个人走在旅途之中,只有忍受住了寂寞的煎熬,才能够拂去沾染在心中的尘埃,屏气凝神,集中精力,专注于自己钟爱的事业,发挥潜力、超越自己,才能在一个黎明时刻,到达自己人生的巅峰,品尝到人生真正的滋味,成就不朽的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