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毛虫之死阅读答案-梁晓声

2019-05-08 11:32超越网

毛虫之死
梁晓声
一条毛虫躲在一片树叶下虔诚忏悔,它决心从此不再做害虫。它向往着变成一只蝴蝶。它知道,由一条令人厌恶的毛虫变成一只非常美丽的蝴蝶,并非是幻想。许多毛虫不是已变成了蝴蝶吗?这是生物界的一个法则呀!想到这一点,它对自己充满了信心。于是,这条毛虫又进而想到了一旦变为蝴蝶之后的种种幸福受人赞美、自由飞舞、获得爱情……
“我不再吃树叶了。”它想。
“我不再拽着一根蛛丝打秋千,使行人害怕。”它想。
它还想到了自己以前做过的种种坏事。
它内心感到一种忏悔的既惭愧又愉悦的激情。
能有机会进行忏悔,这是么多幸运的事啊!
“让我快快变为一只蝴蝶吧!”它不禁大声说道。
一只蝉也趴在这棵树的一片叶上沉痛思过。它不晓得自己到底被人们视为益虫还是害虫;它不像毛虫那么难看;它还会唱歌,虽然永远唱的是同一支歌。而且它蜕的壳还可以入药。从这个角度想,它认为自己似乎应该算益虫。但是它也吃树叶,并且绝不比一条毛虫吃得少。
我肯定不应被视为害虫,要说我是只不完美的益虫还算公正。啊,谁又不愿使自己完美呢?它一边嚼着树叶一边想,觉得自己在忏悔的时候能产生这样的思考是很睿智的。
它发现了那条不吃也不动的毛虫,奇怪地问:“老弟,你在想什么?”
毛虫回答:“我在忏悔。”
蝉又问:“你也想‘重新做人’吗?”
毛虫回答:“是的,我不再吃树叶了,我要变成一只蝴蝶。”
蝉听了毛虫的话,暗想         
它瞻念前程,不寒而栗。
蝉忽然想到了什么主意,飞走了。
蝉去找啄木鸟。它首先向啄木鸟表示一番忏悔,说自己如何如何要开始做彻底的、完美的益虫。接着向啄木鸟告发有一条毛虫正在残害树木。
啄木鸟对蝉的忏悔大加赞扬,问:“你肯带我去消灭那条毛虫吗?”
蝉说:“当然。我要从此与一切害虫划清界限。”
于是,蝉引导着啄木鸟飞回到那棵树上,将毛虫隐藏的树叶指给啄木鸟看。
啄木鸟扑过去,一口就将毛虫连同它的愿望吃掉了。
啄木鸟还向所有的鸟类宣传——蝉是完美得彻底的益虫。啄木鸟的话是很有权威很有影响力的,鸟儿们都接受了它的宣传
鸟儿们已然如此,虫类便也开了一个庄严的会,郑重宣布全体承认蝉为益虫,还因它举报过一条毛虫,向它颁 发了一枚奖章……
19. 森林法庭要为死去的毛虫申冤,你认为都应该对谁进行审判?罪名是什么?
20. 结合前后文语境,在文章横线处补写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填序号)
【甲】毛虫的想法未免有些天真!不吃树叶,你该如何存活?会去吃虫子吗?难道忏悔就能轻而易举地去掉“害虫”的标签吗?你永远是树木的敌人!
【乙】连毛虫也开始进行忏悔了,可见将来害虫不多了。害虫少了,人就会注意到像我这样好坏难下定论的虫类,也许会将我列为害虫加以消灭的……
【丙】毛虫这样做简直是徒劳无用!即使你变成蝴蝶,除了外表美丽,又有何种益处呢?哪像我,既能发出美妙的乐音,又能将壳入药、治病救人。
21. 读完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你有什么感想?请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简述。

【参考答案】
19. 蝉,传播流言诬陷他人;啄木鸟,不去调查偏听偏信。(意对即可)   
20. 【乙】   
21. 示例:在现实生活中,某些人被推到了众人仰望崇拜的高处,他的言行同时也具备了不可质疑的力量,这时候,更需要对得起那份沉甸甸的责任,要慎言慎行。(可选择不同角度作答)

【解析】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从文中不难看出,毛毛虫之死,跟蝉和啄木鸟有关。蝉听了毛毛虫的话,“它瞻念前程,不寒而栗”想到自己可能会受到威胁,于是去向啄木鸟告密、陷害。而啄木鸟不分青红皂白,不去了解情况,就将毛毛虫给吃了。将这两个方面加以整合,即可得出答案。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补写语句。进行补写,要按照作者原本的思路,事情原有的事理去完成。进行补写,要充分利用文章原有的内容。充分研究和分析文章中已有的信息,包括明显的和从字里行间挖掘出来的意义。要领会作品的原有思路,弄清楚作品的基本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等。之后在已知情节中发挥想象,根据作品去设想和安排情节结构,以及人物的活动。前文中语境“蝉看到毛毛虫在忏悔”,中间句子应是“它”回想自己的所作所为,自己也是害虫,会被消灭的。所以“它瞻念前程,不寒而栗”。【乙】句最恰当。
【21题详解】
这是一则寓意深刻的寓言故事。通过蝉与啄木鸟残害一只毛毛虫的故事,揭露了蝉诬告、陷害别人的无耻行为,和啄木鸟不分青红皂白、盲目听信他人的行径。告诫人们不要为一己私欲而心生邪念,告发陷害别人,不能“听其言而信其行”,不能偏听偏信,应多观察思考,全面分析。毛虫代表着想改邪归正、真心忏悔的人。蝉代表着为了自己的前途利益不择手段诬蔑他人的人。啄木鸟代表着说话有权威、有影响力的领导们,他们偏听偏言,不去调查研究。这个寓言告诉我们,当命运把你推到众人仰望崇拜的高处时,你的言行也具有了别样的不可质疑的力量,那时更要慎言慎行。任何时候,都要对得起那份沉甸甸的责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