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温暖的酸汤面
王世虎
①那年,我刚满17岁,因为家境贫寒,高中还未毕业,就和村里的大人们一起去了南方打工。很快,我就在广州郊区的一家箱包厂找到了一份工作。
②我应聘的是质量检验员,这个工种的活不累,但要求从业人员必须谨慎细致,我很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时间一长,我便觉得这种日子过得极其无聊和空虚,心中的大学梦又重新燃烧了起来。正好离工厂不远处有一所大学,我便决定以后下班后就去那里复习功课,来年继续参加高考。
③那天,像往常一样,走出校门口的时候,已经夜里10点了。离工厂宿舍还有一段路程,街上已是一片漆黑和沉寂。看来只能回去泡方便面了,我拖着疲惫的身体,一步步往前挪动。
④忽然,前面一盏昏黄的灯光吸引了我。我惊喜——还有一个小吃摊没打烊,一对中年夫妇正坐在那里悠闲地聊天。
⑤我就像一个饿狼似的扑了过去:“老板,还有吃的吗?”
⑥“有呢,正宗的酸汤面。”女人笑着说。
⑦“快给我上一大碗。”我已是迫不及待。
⑧真是人间美味啊!面做得真好吃,完全手工的,汤料也不错,醇香,酸而不腻。我吃得是满头大汗,女人不停地劝我:“不要急,慢点吃。”
⑨末了,我问:“你们明晚还出来吗?”
⑩夫妇俩显然吃了一惊,面面相觑了一会儿,女人爽朗地笑:“好啊!”
第二天晚上,我果真又遇见了他们。夫妇俩像事先准备好了一样招待我,让我受宠若惊。此后每天晚上,我都能吃到热乎乎香喷喷的酸汤面。
原来,夫妇俩是从湖南的乡下来的,女儿在这所大学念大四,因为要考研,正在抓紧最后的时间复习。他们心疼女儿,便不辞辛苦南下照顾女儿。白天,他们做一些小生意,晚上便出来卖小吃,一边赚些生活费用,一边等女儿上完自习出来后给她做一碗热乎乎的面。
我在心里庆幸:自己的运气可真好,遇见了这等好事情!
转眼间,便到年底了。这天晚上,我照例从自习室出来,忽然,一个戴眼镜的女生拦住了我,问道:“你就是那个每天去吃酸汤面的男生吗?”
我点点头。看来,她就是中年夫妇的女儿了。
“同学,我求求你了,不要再这么晚去了,可以吗?”她激动地说,“我妈有风湿病,受不了寒的。”
我一脸疑惑:“我……”
“你知道吗?我爸妈是为了我才出来摆摊受苦的。上个星期,我研究生考试已经结束了,可他们因为你还继续那么晚出来做生意……算我求你了,饶了我妈,可以吗?”女生几近乞求地说。
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女孩上个星期就考完试了,可她父母却为了我,而白白多受冻了一个星期。
我夺门而出,大步流星地跑了出去。
刺骨的寒风迎面扑来,是那么冰冷。老远,我又看见了那盏昏黄的灯光。中年夫妇正守候在那里。
“哟,今天怎么这么早放学啊!”看见我来,男人忙揭开锅开始下面。
“叔叔,您别做了。”我拦住他,哽咽着说,“叔叔阿姨,我都知道了……感谢您们这些日子对我的照顾和关心,让我有了家的温暖,你们的酸汤面很好吃,比我妈做得都好……谢谢你们!可是我不能再让你们为了我受苦了。”
女人刚想解释什么,忽然看见了后面的女儿。她沉默了半晌,只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话:“都是离家在外的孩子,做爸妈的哪能不心疼呢?”
一句话,只有这一句话,凛冽的寒风中,我良久无语,已是泪流满面。
第二年,我如愿考上了西安的一所重点大学。以后的生活中,无论遇见了多么大的挫折和困难,我都没有轻言放弃过,因为17岁时那碗温暖的酸汤面,不仅让我懂得了什么是爱,更教会了我坚强和勇敢!
12. 用简洁的语言将选文的主要故事情节补充完整。
(1)17岁“我”被迫离家打工,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
13. 有人认为选文第?段与文章的主题无关,应该删去,你是怎么理解的?
14. 品析语言。
(1)刺骨的寒风迎面扑来,是那么冰冷。老远,我又看见了那盏昏黄的灯光。(从描写的角度)
(2)一句话,只有这一句话,凛冽的寒风中,我良久无语,已是泪流满面。(从加点词的角度)
15. 选文第26段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答案】
12. (1). .⑴排遣无聊准备高考 (2). ⑵中年夫妇寒夜中为“我”做酸汤面 (3). ⑶难忘那碗酸汤面(或:那碗酸汤面激励“我”直面人生)
13. 不能删。本段是插叙,交代了中年夫妇夜晚出来做生意的缘由,表现出中年夫妇勤劳、关爱孩子的品质,为下文情节的发展做铺垫。
14. (1)运用自然环境描写(环境描写)的方法,写出了天气寒冷和夜深寂静的特点,突出了中年夫妇深夜忍受严寒来为“我”做酸汤面的善良品质。
(2)“良久无语”,语塞,很久说不出话的意思,“我”之所以对女人的一句话“良久无语”,是因为夫妇俩把“我”当自己的孩子来照顾和关心而令“我”无比激动。(意思对即可)
15. 在结构上,与标题相照应,进一步点题。在内容上,写出了“我”如愿以偿考上了大学,中年夫妇的照顾和关心使“我”能够在未来的日子里勇敢地面对一切困难(或中年夫妇的照顾和关心对“我”的影响)。从而点明文章的主题。(意思对即可)
【解析】
12. 试题分析: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抓住人物的活动,注意时间地点的变化,梳理情节,以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来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
14. 试题分析:(1)考查环境描写及其作用。此题要注意答出刻画环境是为了突出人物的品质。(2)要根据上下文考虑为什么“良久无语”,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15. 试题分析:考查语段的作用。语段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 、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二、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此题要根据可从照应标题,突出主题角度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