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不美,大脑说了算
①那些在很多“凡人”眼里看起来的信手涂鸦,怎么一到艺术家眼里就成了了不得的“神来之笔”?到底是他们夸大其词、装模作样,还是你眼睛出了问题?
②美好的事物谁都喜欢。但“美”同时又是一个神秘而主观的词,对于美的理解和看法,人跟人之间可能相去甚远。比如,面对同一幅毕加索的画,有人激动不已,觉得这简直是传世尤物,但也有人对此毫无感觉——不就是一堆不规则图形的随意拼凑吗?
③你看,不同的审美眼光很可能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那么,为什么面对同一个对象时常会出现“有人欢喜有人愁”的状况呢?
④为此,科学家进行了一项实验。他们让志愿者观察了 70 幅抽象派绘画作品和 80 幅现实主义绘画作品,并让他们记录下自己对每一幅作品的喜爱程度。就结果来看,两种类型的绘画作品得分都很低,志愿者大都反应看不懂这些画作或压根儿没有什么感觉。
⑤随后,学者给他们颅腔的左背外侧前额皮质进行了直流电刺激(向大脑发送的微弱电脉冲,过程中志愿者完全无法察觉)或“假”刺激。结果显示,被直流电刺激过的志愿者对现实主义绘画作品的欣赏能力大大提高了。在他们看来,这些画作无论是视觉冲击力还是情感表现力,都有了更立体而丰富的含义。而接受“假”刺激的志愿者则没有发生这种变化。
⑥看来,“审美”这件事还真是有天赋的。是不是做“画家的料”还得大脑说了算。
⑦其实,不仅“美”的体验可以靠后天大脑刺激,许多其他方面的能力都可以通过人为刺激“激发”。比如,一些实验也证实,刺激大脑的特定区域能够提高志愿者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那些之前难倒他们的“奥数”,经过大脑电脉冲刺激,瞬间成为“一碟小菜”。另外,也有一些实验发现,对大脑特定区域的刺激还能提高动作技能的学习,从而帮助运动员更快地掌握一个新的高难度动作,也使得音乐家能够更熟练地“把玩”一种新的乐器。
⑧除了锦上添花之外,学者发现,对大脑的电刺激还能雪中送炭。比如,神经系统科学家认为,这项技术对抑郁症患者来说或许就是一个福音。在他们眼里,周围世界的色彩和美好都被压抑遮挡了,而只要找到与之相关的大脑区域并进行电刺激,则有可能唤回他们对过往的美好回忆,从而增加对生活的信心和乐趣。
⑨但学者也指出,人们还是应该尊重和接受自然规律。除非治病、救人或其他紧急关头偶尔为之,否则,人为控制大脑,以期“升级”自己能力的事儿还是在科幻电影里看看就好。
13. 阅读全文,说一说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写“大脑说了算”的。
14. 第②段画线句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15. 说说第③段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答案】13. 影响绘画的欣赏能力;解决数学的能力;提高动作技能的学习;医治抑郁症患者。
14. 举例子,作比较;举了对毕加索的同一幅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并对此作了比较;具体准 确地说明了不同的人对美的看法和理解不同,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15. “很可能”表推测,准确的说明了不同的人很有可能对同一对象得出不同的结论,但也不排除(得出一 致结论)的特殊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说明内容的理解和筛选。完成此题需要学生通读全文,文章第二段到第六段侧重介绍了大脑对欣赏绘画作品的影响,然后根据第七段到第九段内容“比如,一些实验也证实,刺激大脑的特定区域能够提高志愿者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另外,也有一些实验发现,对大脑特定区域的刺?激还能提高动作技能的学习……比如,神经系统科学家认为,这项?技术对抑郁症患者来说或许就是一个福音。”据此分条概括即可解答。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打比方等,结合具体内容来辨析方法及作用即可。第②段画线句举了毕加索画作的例子,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而将不同人的不同看法进行对比,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再根据说明方法作用答题模式进行解答。
点睛: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可以套用下面的格式去作答:运用**的说明方法,**地说明的****。注意此格式包含三个要点:说明方法+说明方法自身的作用(下定义——科学准确、作比较——突出、打比方——生动形象、分类别——条理清晰、列数字——准确具体、举例子——具体)+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分析能力。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体现在修饰、限制性词语的选用上。主要是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等方面的修饰限制性副词和数量词等词语。答题方法:正面阐释—反面说明—综合阐述,即先从正面说明词语的含义和作用,再说删去后的影响,最后加上“这体现了说明的准确性”这句话作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