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这样的出彩中国人
李洪兴
①“习惯了每次走过文化广场,都会抬头望向地质宫五楼那个窗口,通常灯一直会亮到后半夜。可是从现在起,我再也看不到那灯光了。”谈及海归战略科学家黄大年,很多人至今难掩悲痛与失落。“国之大匠”“中国脊梁”“学术界的典范”……虽然办公室不再有他的光亮,但在人们心中,黄大年早已点亮了一盏永不熄灭的灯。
②“中国要由大国变成强国,需要有一批‘科研疯子’,其中能有我,余愿足矣!”黄大年被誉为“拼命黄郎”,回国7年间,他带领400多名科学家艰苦打拼,填补了多项技术空白。有国外媒体评价,“他的回国,让某国当年的航母演习整个舰队后退100海里。”黄大年在科技创新的赛场上只争朝夕,在人才培养的舞台上兢兢业业,以百折不回、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树立起一座震撼人心的精神丰碑。
③忘我钻研、刻苦攻关,是做学问、搞研究的应有境界。李四光在写学术论文时,曾因太投入而忘记回家。妻子派女儿去叫他,结果他正在凝神思考,偶尔抬头看到桌旁有个小女孩,继而又低头忙于写作:“你是谁家的小姑娘啊?天这么晚了,快回家吧,不然你妈妈该等着急啦!”当对方叫出爸爸时,李四光才猛然发现是自己的女儿。 A 甘于寂寞、奋力沉潜、认真敬业,才能以创新之姿攀登科研事业的座座高峰。
④最慷慨的奉献,往往孕育着最丰厚的收获。 B 从邓稼先慨叹“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到钱学森提出技术科学“要先走一步”;从吴文俊宣示“外国人做的我不做,外国人没想到做的我才要去做”,到袁隆平承诺“给我点时间,我让你地里多长座米山”,一代代科学家埋头苦干、永不言弃、誓争第一,在科学的田地里用心深耕,收获着累累硕果。他们从事科学研究所具备的那种耐性和韧性,那种不服输、追求极致的精神品质,也感召着后来者砥砺前行,竭力为祖国科技事业的进步无私付出。
⑤喧嚣的时代呼唤内心的宁静。今天,有的科研工作者坐不住冷板凳,有的人一切只围着项目经费转,更有甚者,不惜为了名利舞弊作假,令科学精神蒙尘。人们之所以视黄大年为“大写的人,纯粹的人”,之所以称“布鞋院士”李小文为“扫地僧”,之所以把一生献给祖国科研的清华大学“高龄学子”当作“出彩中国人”,不正是因为他们抵达了求真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境界吗?对科技工作者来说,甘于寂寞、甘于奉献,为科学开拓、为真理献身、为梦想拼搏,才无愧于知识分子的担当。
⑥哲人有言,“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只有在崎岖小路的攀登上不畏劳苦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像黄大年那样,以敬业精神书写生命华章,用品格力量标注生命高度,我们何愁人生不能抵达心中的远方。
15. 阅读全文,说说题目中“出彩”的内涵。
16. 第③段主要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简要分析其作用。
17. 阅读下列材料,说说它放在A处或B处更合适,请说明理由。
吴孟超,著名肝胆外科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75年的医生生涯中,他给近16000名病人做手术,让他们摆脱了生命的绝境。96岁高龄的他依旧保持着每周门诊、每年约200台手术的惊人工作量。他被誉为“中国肝脏外科之父”,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我认为放在 处,理由:
18.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第⑤段的论证思路。
【答案】
15. 这里“出彩”指的是生命因为认真敬业、无私奉献、甘于寂寞的精神品质而焕发光彩。
16. 第③段主要使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举李四光忘我工作以致于没有认出眼前的孩子是自己女儿这一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忘我钻研、刻苦攻关,是做学问、搞研究的应有境界”。
17. 应该放在B处。理由:材料列举吴孟超75年如一日从事肝脏科学研究,无私奉献做出杰出成就的事例,与B处所在的第④段“最慷慨的奉献,往往孕育着最丰厚的收获”的观点相符,而不能论证A处所在的第③段“忘我钻研、刻苦攻关,是做学问、搞研究的应有境界”这一观点。
18. ①首先提出本段的观点“喧嚣的时代呼唤内心的宁静”,②接着举内心浮躁,耐不住寂寞的科研工作者为例,从反面论证了分论点,③再举黄大年等典型事例,从正面论证了分论点,④最后总结,再次强调“甘于寂寞、甘于奉献才无愧于知识分子的担当”。
【解析】
【15题详解】
考查对题目的理解,理解词语不仅要知道词语的本义,还有理解词语的语境义。出彩:现指表现出精彩来。在这里指求真敬业、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而表现出来的精彩。
【16题详解】
考查论证方法及作用。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语言表述为:①举例论证:举出……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的观点。②道理论证:引用……的名言或引用格言、俗语等,充分有力地论证了……的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③对比论证: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述,突出地论证了……的观点。④比喻论证:以事喻理,形象生动地论证了……的观点,使论证浅显易懂,易被接受。有时一段文字中不止一种论证方法,答题时要找全。此段句李四光的例子,具体有力地此段的观点“忘我钻研、刻苦攻关,是做学问、搞研究的应有境界。”进而论证了中心论点。
【17题详解】
考查补充论据。这是近年来常见的题型,看起来要求比较宽泛,但补写的论据也要求典型,有代表性,说服力强。要答好这类题,需要平时留心生活,多读书多积累主要考查学生平时的知识积累,要求补写出能够证明中心论点或分论点的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补充事实论据时,要选择真实而典型的事例,概括叙述,紧扣论点。所选事实和观点要统一,否则就失去了事实论据的说服力。材料列举吴孟超的事例,与B段的观点“最慷慨的奉献,往往孕育着最丰厚的收获。”吻合,
A段的观点是“忘我钻研、刻苦攻关,是做学问、搞研究的应有境界”。明显与吴孟超75年如一日从事肝脏科学研究,无私奉献做出杰出成就的事例不符合。故放在B处合适。
【18题详解】
概括作者思路。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答题时应对各段内容进行准确概括和巧妙串联。语言表述为:先通过……引出论点或分论点,再用……事例或名言加以论述,最后得出……的结论。第⑤段首先提出本段的观点“喧嚣的时代呼唤内心的宁静”;接着运用举例论证,从反面论证了分论点,再举几个典型事例,从正面论证了分论点,最后得出结论“甘于寂寞、甘于奉献才无愧于知识分子的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