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小说的出路
陈平原
金庸的成功,既是武侠小说的光荣,也给后来者提出巨大的挑战:武侠小说能否再往前走?文学史家以及金庸本人均承诺,大作家的出现,可以提升一个文学类型的品位。这自然没错,可还必须添上一句:能否继续发展,取决于文类的潜力及预留空间的大小。
从《三侠五义》到《笑傲江湖》,一百多年间,武侠小说迅速走向成熟。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中说:“侠义小说之在清,正接宋人话本正脉,固平民文学之历七百余年而再兴者也。惟后来仅有拟作及续书,且多溢恶,而此道又衰落。”金庸等人的崛起,又使得此“宋人话本正脉”再度接续,且大有发展余地。
或许,21世纪武侠小说的出路,取决于新文学家的介入(取其创作态度的认真与标新立异的主动),以及传统游侠诗文境界的吸取(注重精神与气质,而不只是打斗厮杀)。从某种意义来说,金庸已经这么做了。但我以为,步子可以迈得更大些。毕竟,对于史家与文人来说,游侠精神是一个极具挑战性且充满诱惑力的“永恒的话题”。
“一箫一剑平生意”(龚自珍诗),千古文人之侠客梦,并不完全认同于某一具体的人物或事件。游侠作为一种民间文化精神,之所以活跃在古往今来无数文人笔下,因其容易成为驰骋想象、寄托忧愤的对象。
不同时代、不同文体、不同作家,对于游侠精神,会有截然不同的诠释,但这并不妨碍“游侠”对于中国文人的巨大感召力。只要“江湖”还在,“侠”就会存在,也就还会有许许多多关于侠的故事,也就还会有讲故事的人。
26. 材料引用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的表述有什么作用?(4分)
27. 材料中对金庸武侠有哪些评价?请分条概括。(5分)
28. 材料认为武侠小说“大有发展余地”,作者做出如此判断的主要依据有哪些?(6分)
26. 借以说明武侠小说的源流和兴衰;以便作者从文学史的视角观照金庸武侠。(4分)
27. 创作态度认真并主动创新;吸取传统游侠诗文的境界;接续了“宋人话本正脉”(接续古代文学传统);提升了武侠小说的品位。(5分)
28. 游侠这种中国民间文化精神,对中国文人有巨大感召力;不同时代、不同作家对游侠会有不同的诠释;金庸的成功对后来的创作者既是挑战,也是榜样和标杆。(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