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明代海商与海上秩序阅读答案

2019-02-25 16:33超越网

海洋政策是国家以海外国家关系、海上贸易为对象制定的政策。海洋政策的制定与国家利益紧密相连,首先就是国家安全利益。维护国家的统治区域安全,涉及国家的长治久安,这对统治者来说无疑是首要的、根本的利益。同时,国家对于海上安全利益的追求,不仅是为了海上的安宁,也为本国的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更是为了更好地巩固国家统治。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国家对政治利益的追求,是与经济利益相互联系的;而对于经济利益的追求,其意义不仅在于国家的经济繁荣,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增长,国家的安全和政治制度的巩固也可以得到充分的保障。
自宋元以来,官方海外贸易管理制度已呈现出越来越严密的特点,元朝“官本船”制度的出现,“于泉、杭二州立市舶都转运司,造船给本,令人商贩,官有其利七,商有其三”,显示出官方直接参与海外贸易的趋向。明朝国家直接垄断海上贸易,实行朝贡贸易与海禁相结合的海洋政策,通过大规模国家航海行为——郑和七下印度洋,将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到鼎盛阶段,以强盛的国力为后盾,维护了南海至印度洋区域的海上秩序;而同时严禁私人出洋从事海上贸易。《大明律》中“私出外境及违禁下海”条规定:“凡将马牛、军需、铁货、铜钱、缎匹、绸绢、丝绵私出外境货卖及下海者,杖一百。挑担驮载之人,减一等。货物、船车并入官。”这样,民间海商实际上只能从属于官方朝贡贸易,通过朝贡贸易中的互市交易进行商贸活动,无法发挥其主动的作用。民间的私人贸易互市,这也就是在以往研究中常被忽略的明朝官方管理下的民间海上贸易部分。事实上,朝贡贸易本身也包含着一定的民间海商的对外贸易,原因在于有贡就有市。明人王圻曾言:“凡外夷贡者,我朝皆设市舶司以领之,许带方物,官设牙行与民贸易,谓之互市。是有贡舶,即有互市;非入贡即不许互市。”
明朝把朝贡和贸易,或者说把外交和通商完全合二为一,形成了其海外贸易政策的鲜明特征,其重要意义就在于国家全面垄断海上事务。朝贡贸易与海禁政策的制定,遂使民间海商完全退居到从属官方朝贡贸易的地位。
从全球史的视野来看,全球化始自海上,不能只是强调西方海上作为,而忽视了17世纪是中国海上贸易发展的黄金时期,当时西方在相当程度上受制于中国的海商集团。在全球化开端的时候,中国海商适应全球海上发展大势,是海洋上的佼佼者,成为维护海上秩序的主体,更在海上贸易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为全球第一个经济体系的建构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摘编自万明《明代海商与海上秩序》)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郑和七下印度洋是国家行为,其政治意义是维护了南海至印度洋区域的海上秩序。
B. 《大明律》对私人从事海上贸易做出了规定,视情节不同制定了不同的处罚措施。
C. “许带方物,官设牙行与民贸易”,指朝贡贸易本身带有互通有无的互市贸易性质。
D. 外交和通商的关系即朝贡和贸易的关系,明朝将其合二为一,特色鲜明,影响重大。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篇从理论高度论述了海洋政策的制定对国家安全以及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B. 文章结尾作者从全球史的高度阐明了中国17世纪海上贸易的地位和历史性贡献。
C. 文章第二段通过元朝与明朝的对比,强调了明朝海外贸易管理制度的严密苛刻的特点。
D. 文章运用典型事例,并多处援引文献资料,使论述有理有据、明晰具体,更具说服力。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相较,前者更重要,没有国家安全,经济发展也就难以保障。
B. 明朝的朝贡贸易属于官方行为,它为民间海商提供了便利,但又限制了其主动性。
C. 明朝的海禁政策实际上是一种国家垄断,这种国家垄断海上事务的做法弊大于利。
D. 作者认为那种西方国家在全球化发端于海上起到了巨大作用的观点是极其荒谬的。
【答案】1. D 2. C 3. A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D项,种属关系错位,“外交和通商的关系即朝贡和贸易的关系”,应为“朝贡和贸易的关系即外交和通商的关系”。故选D。
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C项,“通过元朝与明朝的对比”错误。原文中元朝与明朝不存在对比关系,作者是按朝代先后论述他们各自的海外贸易政策的特点,从而证明了“自宋元以来,官方海外贸易管理制度已呈现出越来越严密的特点”的观点。故选C。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B项,明朝的朝贡贸易是一种国家垄断,它对民间海商进行了控制,很难说是提供便利;C项,“弊大于利”文中没有明说;D项,“……极其荒谬的”不符合作者的观点态度,作者没有完全否定这种观点,只是强调不能抹杀中国17世纪海上贸易的地位和历史性贡献。故选A。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