捣鬼心传
鲁迅
中国人又很有些喜欢奇形怪状,鬼鬼祟祟的脾气,爱看古树发光比大麦开花的多,其实大麦开花他向来也没有看见过。于是怪胎畸形,就成为报章的好资料,替代了生物学的常识的位置了。最近在广告上所见的,有像所谓两头蛇似的两头四手的胎儿,还有从小肚上生出一只脚来的三脚汉子。固然,人有怪胎,也有畸形,然而造化的本领是有限的,他无论怎么怪,怎么畸,总有一个限制:孪儿可以连背,连腹,连臀,连胁,或竟骈头,却不会将头生在屁股上;形可以骈拇,枝指,缺肢,多乳,却不会两脚之外添出一只脚来,好像“买两送一”的买卖。天实在不及人之能捣鬼。
但是,人的捣鬼,虽胜于天,而实际上本领也有限。因为捣鬼精义,在切忌发挥,亦即必须含蓄。盖一加发挥,能使所捣之鬼分明,同时也生限制,故不如含蓄之深远,而影响却又因而模胡了。“有一利必有一弊”,我之所谓“有限”者以此。
清朝人的笔记里,常说罗两峰的《鬼趣图》,真写得鬼气拂拂;后来那图由文明书局印出来了,却不过一个奇瘦,一个矮胖,一个臃肿的模样,并不见得怎样的出奇,还不如只看笔记有趣。小说上的描摹鬼相,虽然竭力,也都不足以惊人,我觉得最可怕的还是晋人所记的脸无五官,浑沦如鸡蛋的山中厉鬼。因为五官不过是五官,纵使苦心经营,要它凶恶,总也逃不出五官的范围,现在使它浑沦得莫名其妙,读者也就怕得莫名其妙了。然而其“弊”也,是印象的模胡。不过较之写些“青面獠牙”,“口鼻流血”的笨伯,自然聪明得远。
中华民国人的宣布罪状大抵是十条,然而结果大抵是无效。古来尽多坏人,十条不过如此,想引人的注意以至活动是决不会的。骆宾王作《讨武曌檄》,那“入宫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这几句,恐怕是很费点心机的了,但相传武后看到这里,不过微微一笑。是的,如此而已,又怎么样呢?声罪致讨的明文,那力量往往远不如交头接耳的密语,因为一是分明,一是莫测的。我想假使当时骆宾王站在大众之前,只是攒眉摇头,连称“坏极坏极”,却不说出其所谓坏的实例,恐怕那效力会在文章之上的罢。“狂飙文豪”高长虹攻击我时,说道劣迹多端,倘一发表,便即身败名裂,而终于并不发表,是深得捣鬼正脉的;但也竟无大效者,则与广泛俱来的“模胡”之弊为之也。
明白了这两例,便知道治国平天下之法,在告诉大家以有法,而不可明白切实的说出何法来。因为一说出,即有言,一有言,便可与行相对照,所以不如示之以不测。不测的威棱使人萎伤,不测的妙法使人希望——饥荒时生病,打仗时做诗,虽若与治国平天下不相干,但在莫明其妙中,却能令人疑为跟着自有治国平天下的妙法在——然而其“弊”也,却还是照例的也能在模胡中疑心到所谓妙法,其实不过是毫无方法而已。
捣鬼有术,也有效,然而有限,所以以此成大事者,古来无有。
一九三三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17. 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18. 从文章第二段中捣鬼“利”、“弊”的角度,分析高长虹对“我”的攻击。
19. 请结合文章,阐释最后一段的内涵。
【答案】
17. 首先,由中国人普遍爱猎奇好异,引出大自然“捣鬼”的手段是有限的,远远比不上人的捣鬼手段。接着,分析捣鬼术的利与弊,并以历史和现实的事例加以说明。然后,进一步揭露了当权者的捣鬼术,“治国平天下”的妙法,其实是“毫无方法”。最后,作者强调捣鬼术从来都不会成大事,必将失败。
18. “狂飙文豪”高长虹抨击“我”劣迹多端,却又并不发表,引人想象,方式含蓄而效果深远,这是“利”;又因不发表,含蓄而影响模糊,竟无大效,这是“弊”。
19. 捣鬼者故意采用含蓄的方法来迷惑人。捣鬼有一点效果,因为含蓄能够蛊惑人心;但终究无法“分明”而影响有限,无大效用。作者认清捣鬼者的实质是毫无方法,从古到今捣鬼必无成大事者。
【解析】
【1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具体指向“概括论证思路”,即分析论证过程。解答此题,要在整体把握文章的基础上,找出文章的论点,然后分析为了论证论点,选取了哪些材料以及材料之间的关系,并标画出每段的观点、议论性的句子,组织答案时一定出现体现行文思路的关联词语。通读全文,先划分文章层次,这篇论说文为总分总结构,一、二段通过叙述中国人喜欢“奇形怪状、鬼鬼祟祟”的脾气,提出了 “人的捣鬼,虽胜于天,而实际上本领也有限”的观点;第三、四段,作者使用文明书局印出《鬼趣图》、中华民国人的宣布罪状······结果大抵是无效、骆宾王作《讨武曌檄》声罪致讨的明文力量往往远不如交头接耳的密语、“狂飙文豪”高长虹攻击我时不发表文章的事例,证明了中心论点;第五段总结三四两段,并联系现实,揭示出当时政府所谓“自有治国平天下的妙法····其实不过是毫无方法”;最后一段总结全文,重申了“捣鬼有术,也有效,然而有限”的中心论点,并指出“以此成大事者,古来无有”。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时,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结合关键语句作答即可。第二段侧重论述“捣鬼”的利与弊:捣鬼的精义在于含蓄隐晦,模棱两可,似是而非,让人无所适从,这样造成的恐慌效果才最大,这就是“利”;一旦进一步发挥,难免化模糊为明确,反而降低了先前的效果,这就是“弊”。从这个角度分析,高长虹攻击“我”却不发表文章,正是为了达到含蓄隐晦、模棱两可的功效,从而对我造成舆论攻势;但正是因为他不发表,那些攻击的理由又因为没有依据而“模胡”,所以“不会长久有效”。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1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侧重阐释句子含义。解答此题,要回到原文,找到与题干内容相关的议论、评价的语句,组织答案即可。这句话是文章总结回扣的句子,作者通过全文论述得出这一观点充分自然、顺理成章,所以解释这句话要联系全文。“有术,也有效,然而有限”是对第二段提出的中心句的回扣,肯定了“捣鬼者”确实比大自然更有办法,“含蓄之深远”明确指出它确实很有效果,但“盖一加发挥,能使所捣之鬼分明,同时也生限制”,又指出了“捣鬼者”弊病;“所以以此成大事者,古来无有”是由“有限”而得出的结论,这句话带有极强的讽刺意味,他揭开了当权者“治国平天下的妙法”的面纱,从而揭露了当权者的捣鬼术,他们最终不会有大成就,。据此组织答案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