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材料一:互联网时代,实体书店如何转型发展?北京市出台系列扶持政策、举办各类特色活动

2023-07-31 17:22超越网

材料一:
互联网时代,实体书店如何转型发展?北京市出台系列扶持政策、举办各类特色活动、扩大公共服务半径,进而促进实体书店实现量与质的不断提升。浓浓书香,满足人们丰富多样阅读需求的同时,也涵养着城市的文化底蕴。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早在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向全世界发出“走向阅读社会”的召唤,呼吁人人读书,使阅读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自2006年以来,在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部门的共同倡导下,全民阅读活动在我国各地蓬勃发展。
如果说书是知识的海洋、力量的源泉,那么书店则是海洋和源泉的承载地之一。在一座喧嚣城市中,书店是能够让人们静下心的地方,走出家门、走进书店,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好的阅读使人奋进,文化提升能够促进区域发展,只要阅读还在,书香定会飘进千家万户。让人高兴地看到,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全社会正努力营造出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氛围。
然而,在看到“2021年我国成年国民的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6本,电子书阅读量为3.3本,均较上一年有所提升”等成效的同时,也应清醒地意识到,因多方面原因,当前选择系统性读书的人仍然不容乐观。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多元化,读书似乎逐渐淡出一部分人的生活。不少地方的实体书店也面临着经营转型等方面的压力。
书店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地标,每一家书店都是城市文化的底蕴所在,每一家新开的书店都是探索城市文化的全新大门。为了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让更多的群众享受到阅读的乐趣,北京市出台了相关扶持举措。即一方面鼓励实体书店“进高校、进商场、进园区”,推动“书店与社区结对子”,鼓励每家书店对接周边5-10个社区,使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买书、借书,参加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仅2022年,北京举办各类特色阅读活动3万余场,影响和覆盖人群达2000万余人次。另一方面,从2019年起,每年拿出1亿元的真金白银,促进实体书店聚焦主业、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截至2022年第三季度北京市实体书店数量超过2100家,实现了持续增长,目前,北京每万人拥有书店接近1个。正如北京市新闻出版局相关负责人所说:“目前北京已初步构建起以公共图书馆、综合书城、特色书店、社区书店等为支撑的15分钟公共阅读服务体系,较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开卷有益,益已、益人、益社会;读书有利,利已、利民、利国家。正如有哲人所说,书香是城市最美好的味道,越来越多的人在阅读里得到心灵的滋养,让我们的文化自信更加坚定,让城市文明更加光芒四射。同时,书香是慢慢凝聚起来的,书香社会是日积月累积淀出来的,而书香城市更是几代人“咬定青山不放松”、上下齐心营造而成的。期待有更多的城市能总结借鉴北京等地先进做法和管理经验,进一步深耕城市书香建设,在推动实体书店高质量发展,用书香涵养城市文化底蕴的同时,让广大市民在书香里与一座城市相拥相依、相互成长!
(摘自搜狐网2023年4月17日时评·王小梅《在书香里与一座城市相拥相依相互成长》)
材料二:
一些城市书店,将目光投向广袤的乡村大地,依托乡村独特的自然景观资源和历史文化底蕴,营造出多维复合、别具一格的乡村公共阅读空间和文化体验空间,成为“高颜值”的乡村文化地标。坐落在安徽黟县碧山村、由古祠堂改造而成的碧山书局,是村里最热闹的公共文化场所之一。书店经常举办创作分享会、音乐会、放映会等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吸引很多年轻人慕名前来“打卡”。
早在2016年,中宣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指导意见》就提出:“支持实体书店进一步融入文化旅游、创意设计、商贸物流等相关行业发展,努力建设成为集阅读学习、展示交流、聚会休闲、创意生活等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式文化场所。”从文化产业的角度来看,实体书店具有业态接口多、文旅融合能力强等特点和优势。近些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和“书香中国”建设的深入推进,原本以城市为主阵地的实体书店逐渐开始渠道下沉、触角下移、要素下乡,诞生了一座座内涵与“颜值”兼具、乡土气息浓郁、迸发时代活力的“书店+”公共文化空间,激发了阅读,吸引了客流,点亮了乡村,让人们看到了“书香味”与“泥土味”交融产生的多元价值。乡村书店成为乡村文旅发展的“香饽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新亮点。
作为乡村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乡村书店要实现持续健康发展,从文化“轻资产”蜕变为文旅“新富矿”,不应简单照搬城市书店模式,其生命力在于积极融入乡村振兴事业,对优秀乡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因此,实体书店下沉乡村需要立足乡村、深耕乡土。一方面,与时俱进、因地制宜构建以阅读为内核的复合型文化生活空间,深入挖掘传承乡村人文内涵,重塑在地乡村美学;另一方面,不断创新“书店+”产业形态,探索跨界融合发展之道,提升自我“造血”功能,让乡村书店的“破圈”“出圈”真正惠及乡村大地。期待更多新型乡村书店成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需求的“文化粮仓”。
(摘编自2023年4月10日《人民日报》方宁《让乡村书店成为“文化粮仓”》)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最近几年,我国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的成效非常明显,但依然不容乐观。
B. 北京采取各种措施,积极鼓励和引导实体书店增强辐射面,有力促进了书香社会建设。
C. 经常举办文化活动、吸引很多年轻人慕名打卡的乡村书店逐渐成为新时期高颜值的乡村文化地标。
D. 原本以城市为主阵地的实体书店逐步下沉,激发乡村文化活力,成为乡村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实体书店,但二者因面临的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不同而没有多大关联。
B. 城市需要书店,没有读书就没有城市的文化温度与书香气息;乡村需要书店,没有读书就难有乡村文化的健康发展。
C. 城市不光需要实体书店,还需要开办各种特色读书活动来增强影响力,才能让已经淡出人们生活的读书回归社会。
D. 实体书店融入文化旅游、融入乡村生活,是对城市实体书店发展有力补充和对书香社会建设的大力拓展。
3. 下列选项,不属于我们建设书香社会的原因的一项是( )
A. 书店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地标,是城市文化的底蕴所在,是探索城市文化的全新大门。
B.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多年前就向全世界发出“走向阅读社会”的号召,呼吁人人读书。
C. 书香是城市最美好的味道,能让阅读者心灵得到滋养,让文化更自信,让城市文明更加光芒四射。
D. 乡村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资源和历史文化底蕴,实现乡村振兴还需要乡村文化健康发展。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5. 有人说,书店主要还是营利的,两则材料都在大谈书店,对“书香社会”这个话题来说,未免有些俗气了。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1. D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A.“但依然不容乐观”错误,范围扩大。据材料一第四段可知,应是当前选择系统性读书的人仍然不容乐观。
B.“积极鼓励和引导实体书店增强辐射面”错误,于文无据。北京市出台的举措有二:一是鼓励实体书店“进高校、进商场、进园区”,推动“书店与社区结对子”;二是拿出真金白银,促进实体书店聚焦主业、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C.“经常举办文化活动、吸引很多年轻人慕名打卡的乡村书店逐渐成为新时期高颜值的乡村文化地标”错误,以偏概全。据材料二第一段可知,应是一些城市书店依托乡村独特的自然景观资源和历史文化底蕴,营造出多维复合、别具一格的乡村公共阅读空间和文化体验空间,成为“高颜值”的乡村文化地标;而“举办文化活动、吸引很多年轻人慕名打卡”的是“碧山书局”。
故选D。
2. D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信息、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A.“但二者……没有多大关联”错误,过于绝对。据材料二第二段可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和“书香中国”建设的深入推进,原本以城市为主阵地的实体书店逐渐开始渠道下沉、触角下移、要素下乡,诞生的“书店+”公共文化空间可以促进乡村书店的发展;而且两则材料都谈到了实体书店的发展。
B.“没有读书就没有城市的文化温度与书香气息;……没有读书就难有乡村文化的健康发展”错误,归于绝对。“城市的文化温度”不只限于读书,城市建筑、影视戏曲等都可以带来文化温度;对于乡村文化的健康发展“读书”不是主要方式,更不是唯一方式,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等都可以使乡村文化健康发展。
C.“城市不光需要实体书店,还需要开办各种特色读书活动来增强影响力,才能……”错误,以偏概全。据材料一第四段可知,读书淡出一部分人的生活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多元化。
故选D。
3. D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A.是建设书香社会的内因;
B.是建设书香社会的外因;
C.是建设书香社会的内因;
D.是建设书香社会条件和目的。
故选D。
4. 材料一第一段主要讲互联网时代,北京市出台政策促进实体书店转型发展;第二、三段从内外两方面谈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的原因;第四段谈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读书似乎逐渐淡出一部分人的生活,实体书店面临着经营转型等方面的压力;第五段谈北京市出台了促进实体书店发展的相关扶持举措;第六段谈城市书香建设,在推动实体书店高质量发展的意义。
5. 并不俗气。
①建设“书香社会”离不开国家的积极倡导和大力支持;离不开城市、乡村地方政府等的积极参与和创新发展。
②书店要想更好地更长久地发展下去,对于业主而言,营利是前提和保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