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杨澜说:“我们的坚持是为了就算最终跌入烦琐,洗尽铅华,同样的工作,却有不一样的心境;同样的家庭,却有不一样的情调;同样的后代,却有不一样的素养。”读书,让我们即便没有富庶的生活,仍有富庶的生命,让我们清贫至今也朴素至今,平凡至今也善良至今,渺小至今也强大至今,甚至日后嫁人,此生智慧和善念就是我的嫁妆。其实,当你在思考读书有什么意义的时候,这就是读书的意义本身。
麦家说:“读书就是回家。”董卿说:“读书就是找真实的自己。”当我们在现实世界中无所适从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阅读去接触不同的世界,体会不同的人生,暂时忘掉身边的不愉快,在各种各样的故事里找到关于生命的强烈共鸣,从他人身上汲取别样的智慧和力量。所以,读书会让你的心碎成为艺术。
(节选自《知识窗》2020年7月)
材料二:
读书学习贵在持之以恒。坚持再坚持,久久为功,才能取得良好的成绩。孟子用了两个比喻来阐发这个道理。一个比喻讲,去掘一口水井,即使挖得很深,但没挖到泉水就中止了,那么这个井仍然是一口废井,发挥不了水井的功效。另一个比喻说,即使是天下最容易生长的植物,如果晒一天,冻十天,也无法生长起来。
读书学习应循序渐进。循序就是按照顺序进行,渐进就是逐步前进。这就要求读书要有耐心,按照读书计划稳步开展,不贪多,不贪快,每天都学习一点,一天两天可能没有区别,一年两年肯定大不一样。否则,贪多求快,囫囵吞枣,往往学无所成。孟子用大家耳熟能详的宋人拔苗助长故事表明这个道理。
读书不仅要“以意逆志”,还要“知人论世”。这样才能真正读懂作品。孟子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要了解作品,就要了解作者为人,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和面临的问题。这是因为,作品与作者所处时代、生平活动紧密相关。这就要求我们读书时,要注重了解作者生平、时代、社会环境,了解作品创作的时间、背景、意图等。
(节选自《学习时报:2020年7月29日)
材料三:
读书有慢读、快读、精读、泛读之分,不管你怎样去读,都需要不断地思索。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说的就是读书一定要思考。只读不思考只会照本宣科,亦步亦趋,步人后尘。如何思考?你可以边读边记边思索,或者干脆合上书本闭目沉思。华罗庚读书,采用的就是猜书法,如果书中写到的和自己猜读的大同小异,也就不再往下读了。这种读书法卓有成效,足以让人腾出更多的读书时间。可以说,读书有了不一样的思索,才有了读的意趣、读的真味。
好的阅读,是主动的阅读,是沉得下心去的阅读,是不断地思考的阅读。没有思考的阅读,是没有灵魂的阅读,徒有其形,怎么也不可能深入一个人的心灵,融入一个人的血脉。思考,才能对书中述说的东西参透悟深,才能真正有益于心智的开启,才能最终自如地运用到学习工作生活中去。
14、从以上材料看,下列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读书可以接触不同世界,体会不同人生,忘掉各种不快,汲取书中人物的智慧和力量。
B.孟子用拔苗助长的故事说明读书要有耐心,要按照读书计划稳步开展,不贪多求快。
C.无论是慢读、快读、精读还是泛读,都需要不一样的思索,才有读的意趣、读的真味。
D.材料一阐述了为什么要读书,材料二和材料三主要阐述了不同的读书方法和技巧。
15、对于如何读书,材料中有哪些观点?请简要概括。(3分)
16、请结合自身实际,简要谈谈文中哪一种读书方法对你帮助最大。(3分)
答
14 A
15、①读书贵在持之以恒;②读书应循序渐进;③读书不仅要“以意逆志”,还要“知人论世”;④读书要做到学思结合。(3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16、示例:我认为文中“持之以恒”的读书方法对我帮助最大。我爱读书,但缺乏耐心,很多名著往往读了开头几章,就不想再读下去了。读了本文后,我意识到读书贵在坚持,一定要持之以恒,这样才能有所收获。(3分。表明读书方法1分,帮助2分。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