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材料一:[新华社•拉萨5月18日电]春夏之交,“巅峰使命”珠峰科考启动。锚定青藏高原的“地

2022-10-08 14:47超越网

材料一:
[新华社•拉萨5月18日电]春夏之交,“巅峰使命”珠峰科考启动。锚定青藏高原的“地标”,中国人又一次“冲顶”珠峰。新纪录、新突破,振奋人心。
5月4日,在珠峰海拔8830米处,登顶科考小组成功架设世界海拔最高自动气象站。
5月9日,冰川与污染物考察小组对冰川进行高分辨率扫描,对珠峰的全面“体检”活动史无前例。
5月15日,我国自主研发的“极目一号”Ⅲ型浮空艇升空高度达到海拔9032米,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
……
                     (改编自《无惧风雪鉴未知长空万里探山河》)
材料二:
5月,珠穆朗玛峰格外热闹。“巅峰使命2022——珠峰极高海拔地区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在珠峰地区展开。
据介绍,此次珠峰科考整合了一个十余人的登山团队,登山队员接受过长期系统训练;熟练掌握了气象站安装、调试的各项技术。5月3日晚,登山队员们比预计提前一天抵达突击营地,4日凌晨,踏上了征途。哪怕队伍里有曾16 次攀登珠峰的“老将”,这趟路也并不轻松。因为要在珠峰完成架设气象站工作,每个登山队员都需要背负15 公斤左右的物资,是寻常登山任务的两倍。
此外,山顶的积雪也带来了困难。按原计划登山队员要在海拔8800米的位置架设气象站,但是在挖了一米多厚的积雪后,依旧没有找到可以架设设备的岩体。在和指挥部交流后,他们选择继续攀登最后在海拔8830米处才找到。在逼近峰顶的寒风中,他们用了约一个小时,终于完成了气象站的架设工作。
探索珠峰,一直是青藏高原科学研究的重要任务。早在1959 年,我国就成立了珠峰登山科考队,开展科考活动。资料显示,当时的科学家们用简陋的仪器观察地形地貌,在冰面打孔观测冰川的流动速度……那时,仪器设备、观测手段都很落后。六十多年前,中国人第一次登顶珠峰时,连登山鞋、冲锋衣都生产不出来,只能从国外进口。几十年积淀,国家科技的进步和综合实力的提升,支撑了科考装备的升级。无人机、无人船、探空气球和飞艇等,在此次科考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巅峰使命2022”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为世界科技事业的进步做出了贡献。
                                 (摘编自《攀登,向着科学之巅》)
材料三:
“哪怕困难重重,也要迎难而上。”挑战无极限的“珠峰精神”,标记了珠峰高度,更标注了人生的高度。
______。登顶珠峰,团结协作必不可少。制定科考计划、做好后勤保障、应对紧急情况等等,非一日之功,更非一人之力。
______。此次科考在海拔8830米处成功架设世界海拔最高自动气象站,正是全体科考队员坚持不懈的结果。
______。作为“世界第三极”的珠峰,环境险恶、气候恶劣,狂风、缺氧、极寒、雪崩等,时刻威胁着科考队员的生命,但他们不畏艰险,最终登顶成功。
_______。攀登珠峰难度之大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所以科考队员要进行严格的体能训练。每一次登顶都是他们超越自我的艰苦历程。
时代需要攀登者,更需要“珠峰精神”。“珠峰精神”流淌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里,融汇在一代代人的奋斗中。它必将激励青年一代以攀 登者的姿态勇往直前,不断迎接新的挑战。
(改编自《弘扬“珠峰精神”,奋进伟大征程》)
16、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巅峰使命”珠峰科考团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新的世界纪录,非常振奋人心。
B.经过系统的训练,登山队提前抵达了突击营地,顺利找到岩体,架设好气象站。
C.珠峰科考团队的装备从落后到先进,彰显了我国科技的进步和综合实力的提升。
D.挑战无极限的“珠峰精神”,标注了人生的高度,必将激励青年一代勇往直前。
17、将下列句子依次填入材料三的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 (3分)   
①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坚持不懈
②以“同舟共济扬帆起”的合力,凝聚力量
③以“吹尽狂沙始到金”的坚韧,超越自我
④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勇气,不畏艰险
A.②①④③    B.④②③①    C.③④①②    D.①③②④
18、结合材料内容,根据提示将下面的采访提纲补充完整。要求:问题之间有逻辑联系。(4分)
                                             采访提纲

采访对象 “巅峰使命2022”珠峰科考队队长
采访目的 ①     
采访问题 (第一组) 问题一:在科考的过程中,科考队遇到了哪些困难? 问题来源于材料二
问题二:②     
问题三:③     
采访问题 (第二组) 问题一:什么是“珠峰精神”? 问题来源于材料三
问题二:我们青少年应该如何践行“珠峰精神”?
  


16、B .有误,根据材料二第二自然段“此外,山顶的积雪也带来了困难……他们用了约一个小时,终于完成了气象站的架设工作”,可知“顺利找到岩体”说法有误。
17、A“登顶珠峰,团结协作必不可少。制定科考计划、做好后勤保障、应对紧急情况等等,非一日之功,更非一人之力”,侧重的是团结合作,所以第一处应该选择②。“此次科考在海拔8830米处成功架设世界海拔最高自动气象站,正是全体科考队员坚持不懈的结果”,侧重的是队员的坚持不懈,所以第二处应该选择①。“作为‘世界第三极’的珠峰,环境险恶、气候恶劣,狂风、缺氧、极寒、雪崩等,时刻威胁着科考队员的生命,但他们不畏艰险,最终登顶成功”,侧重的不畏惧艰险,所以第三处应该选择④。“攀登珠峰难度之大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所以科考队员要进行严格的体能训练。每一次登顶都是他们超越自我的艰苦历程”,侧重的是需要超越自我,所以第四处应该选择③。
故选:A。
18、①了解“巅峰使命2022”珠峰科考的情况
②困难是如何克服的?
③“巅峰使命2022”珠峰科考的意义?

【解答】解答本题要明确材料二的主要内容。材料二主要介绍了“巅峰使命2022”珠峰科考的情况,所以采访的目的应该是对这次珠峰科考的情况进行了解。问题也要围绕这一主要实践展开。根据问题一“在科考的过程中,科考队遇到了哪些困难”,接着可采访“这些困难是如何克服的”。第三段介绍了1959 年珠峰科考活动情况,与“巅峰使命2022”珠峰科考的情况对比,显示了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以及我国为世界科技事业的进步做出了贡献。据此可以采访“巅峰使命2022”珠峰科考的意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