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材料一:从远古神农氏开始,中华先祖就开始种稻、黍、稷、麦、菽五谷为食

2022-07-20 16:11超越网

材料一:
从远古神农氏开始,中华先祖就开始种稻、黍、稷、麦、菽五谷为食,制耒耜劳作工具为耕,种麻纺线成布为衣,磨制器物为家什,完成了从山上狩猎、水中渔猎到定居生活的转变,实现了从蒙昧到文明的过渡,开启了农耕文明之先河,这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深厚的滋养。
农耕文明是世界上存在最为广泛的文化集成,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中国农耕文明集中升华了亿万民众的实践经验,反映了中华民族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农耕文明不仅包括农业生产技术,还包括相应的生产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思想观念、生活礼俗、民族心理等文化形态。从中国特色的农事节气,到大道自然、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从各具特色的宅院村落,到巧夺天工的农业景观;从乡土气息的节庆活动,到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从父慈子孝的祖传家训,到诚信重礼的乡风民俗,无一不是中华农耕文明的鲜明标签和重要表现。
农耕文明不仅直接影响了农业生产,还间接影响并塑造了中华文化的个性和特质。聚族而居、精耕细作的农业文明孕育了内敛式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农政思想、乡村管理制度等。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中华农耕文明与儒家文化及其他文化经过不断碰撞融合,形成了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家国一体、天下为公、大同世界、和谐向善、诚信包容、尊尊亲亲等独特的文化内涵。这些文化内涵早已渗透进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润物细无声般影响着中国人的生产生活。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兴文盛礼乐,偃武息氓黎。”……品味着这些古老的歌谣,我们仿佛看到一幅绵延千年的农耕文明演变图景。在城市文明、工业文明快速发展的当代,古老的农耕文明并没有过时,反而愈发彰显出独到的价值和无穷的魅力。农耕文明不仅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干成分,也是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不可多得的资源宝库。
因此,我们必须将其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下去。一方面,要善待历史的馈赠,切实发掘好、保护好优秀农耕文化遗产,积极培育乡土文化人才,支持农村地区优秀戏曲曲艺、少数民族,文化、民间文化等传承发展:另一方面,要积极运用现代文明的价值理念去滋养农耕文明,推动农耕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节选自《传承千年余韵,凝聚文明之光——中华农耕文明发展历程速览》)
材料二:
人的清静性格的形成,离不开农耕文明的熏陶。自然本质是清静的,长期自然清静环境的熏陶,必然有助于清静性格的形成。而清静对发展又具有重要意义。老子说:“清静为天下正。”农耕文明也有利于培育一个人的节俭性格。农业的产量较多地取决于自然的特点和规律,而大自然的供给总是有限量的,这对浪费必然是一种约束,会促使人在行为上更崇尚节俭。人性中质朴性格的形成,也离不开农耕文明的熏陶。大自然的朴实无华和厚重,必然更有利于养成人性的质朴厚道。农耕文明也有利于培育敬畏人格。大自然的神秘性和无私性,也为敬畏人格的形成提供了自然基础。
留住农耕人和培养农耕人,关键要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为此,要把乡村人才振兴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一是要激活现有本地乡土人才,充分发挥本地乡土人才示范带动作用:二是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就业,要把一些高学历、懂技术、爱农业、在农村能留得住的人才吸引到农村来;三是要发挥好新乡贤作用,激励乡村成功人士致富思源,回报桑梓,积极投身家乡建设;四是要进一步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
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村庄是这种文明的载体。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重视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也留住乡愁。城乡一体化发展,完全可以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要进一步加大对古镇、古村落、民族村寨、文物古迹、农业遗迹的保护力度。
乡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和精神追求,对此,我们要把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有机结合起来,把优秀遗产和现代文明要素有机结合起来,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展现新魅力和新风采。
(节选自《乡村全面振兴,必须守住农耕文明之魂》)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华农耕文明与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各类文化不断碰撞,进而造就出精耕细作式农业生产方式,形成内涵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B.新时代乡村文化建设旨在重振农耕文明,既要传承保护好优秀农耕文化遗产,也要运用现代文明价值理念推动农耕文明创新性发展。
C.新农村建设要加大农耕人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在乡村人才振兴中,当务之急是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培养人们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D.实现乡村振兴,既要在村庄建设.上能留住乡愁,也要保护、开发、利用好乡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活态的乡土文化能够传承下去。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与原始渔猎生活相比,农耕生产代表了更为先进的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一大进步。
B.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华民族传承几千年的农耕文明自然受到工业文明的冲击。
C.现代社会所倡导推行的绿色、科学发展与农业文明孕育的内敛式生活方式如出一辙。
D.两则材料之中都涉及要传承和发扬传统农耕文明,并赋予其新时代内涵的相关内容。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不符合农耕文明特征的一项是( )(3分)
A.男耕女织 B.耕读传家 C.南稻北粟 D.机动性强
4.根据材料一的内容,给“农耕文明”下定义,不超过80个字。(4分)
5.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为什么还要守住农耕文明之魂?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6分)


1.(3分)D(A“进而造就出精耕细作式农业生产方式”错;B“旨在重振农耕文明”错;C“当务之急”错。)
2.(3分)C(绿色、科学发展与农业文明孕育的内敛式生活方式不尽相同。)
3.(3分)D(农耕文明能够形成宅院村落,关注农事节气,稳定生产,所以流动性较小,不需要较强的机动性;游牧民族需要不断迁徙,才需要较强的机动性。)
4.(4分)农耕文明是指人们在长期农业生产实践中形成的,(1分)能够对农业生产及文化个性和特质产生影响,(1分)体现集体智慧的(1分)包括生产技术、生产关系、文化形态等要素(1分)的文化集成。
5.(6分)①农耕文明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干成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智慧源泉;②农耕文明是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不可多得的资源宝库,对现代社会发展具有独到的价值;③农耕文明对健康人格培育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人才培养,有利于形成优良社会风气。(每个要点2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