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由于基因编辑的影响涉及到人类对疾病与健康的理解,对人伦关系的判断,甚至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即便未来它在技术上不再存在不确定性和风险,甚至使用价格不再昂贵,在人身上使用基因编辑技术也仍然需要进行慎重的伦理省思。
基因编辑技术引起的伦理忧虑之一,是使用基因编辑技术是否会破坏我们对人类同一性的认识。虽然关于"人"的本质学术界并没有形成共识,但从生物的角度来认识"人之为人"至少是一个可供参考的方案。当我们为了某种目的改变某个人的基因,很可能会破坏他之所以为人的基因结构。在这种情况下,即便他的外貌与人类还很相似,行为也未曾有所不同,但我们是否还可以认定他是"人"?
基因编辑技术的运用也容易破坏传统的人伦关系。血缘关系、人伦秩序是建立在一定的基因相似度基础之上的。如果父母基于某种考虑,修改甚至重新编辑了胎儿相应的遗传基因,可能会导致父母和子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以及整个家族之间的人伦关系发生程度不一的变化。那么,传统的基于人伦关系的伦理原则和伦理规范将面临巨大冲击,人们的道德责任、权利和义务也需要重塑。
基因编辑技术是对基因进行修改或编辑的技术,而一旦对目标基因进行修改、编辑,就意味着该基因本身不符合人们的期望。采用基因编辑技术修改有缺陷的基因,固然可以在个体甚至家庭层面上消除疾病带来的痛苦,但在社会层面上却可能强化我们对基因缺陷的价值偏见。我们很可能不再对基因疾病患者抱有同情之心。因为基因编辑技术已经可以安全高效地帮助我们解决基因上的疾病,而那些患有基因疾病却没有接受基因编辑技术编辑的患者大多数情况下将会被当作另类,甚至可能受到歧视或被社会抛弃。
此外,如果一些人不满足于预防和治疗疾病,任意扩大基因编辑技术的使用范围,拓展到消除残疾和小毛病,修饰外在的容貌,甚至进行各种基因强化,基因编辑技术便会成为基因编辑实施者赚取利润的手段。当基因编辑技术的使用导向"定制"更强大、更完美的婴儿时,父母选择基因编辑婴儿的现象就会层出不穷。于是,那些拥有政治特权、经济地位的人,他们的孩子最有可能被改造成拥有最完美的基因.最有可能获得成功。长此以往,社会分化、贫富差距等可能越拉越大最重要的社会价值如平等、公正等将会消失得无影无踪。而那些接受基因编辑的胚胎在基因结构上会越来越相似,所孕育出来的婴儿表现出来的特征也会越来越趋向同一,这将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多样性,以及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构成严重的阻碍。
科学探索和技术应用没有止境,相关的伦理原则和法律规范也应该与时俱进。基因编辑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应既为社会大众的健康造福.又能严格防范伦理不端行为的发生。防止将人与人类置于可疑的危险之中。
(摘编自孙伟平、戴益斌《关于基因编辑的伦理反思》)
材料二∶
随着基因技术的变革,科学将逐渐赋予人类改变和创造自身的能力,人们可以通过基因增强的方式来追求完美。基因编辑使人能够充当上帝的角色,成为自身的造物主,既再造"上帝",也再造完美的"后人类",这是人的自由神话的最高期盼。但是。当医生和科学家着手从根本上来改变人的个性的物质基础即基因排序时,人便从自由神话跌落为物质材料的存在,变成了"一袋细胞"和"DNA基因图谱",人格本身就不再具有尊严。
事实上,人毕竟不是以完美形式的神性存在,而是有限的和不完善的。人要根据自身特点,不断通过努力和生命实践活动抵达善,以不同形式无限趋向完美,这才是人的自由和生命存在的意义。
人类是无法逃避技术发展的"命运"的,但技术的本质并不应该是对人类的"操控",而是技术与人类的共存。我们既不能盲目地受控于技术,甚至以"普罗米修斯式"的辩护支持基因编辑技术,但也不能一味地反对和对抗技术,把所有的技术进步都当作"恶魔"来加以诅咒。人在面对技术和诱惑时不能失去理智,要在实践和道德的意义上寻找技术的界限和规范性。在面对技术革命的冲击和挑战时,我们需要新的生命哲学和伦理观念,在与技术共存中维护"人之为人"的尊严,坚守人类生命自由发展的本性。
在后人类的时代.人的尊严需要建立在"自由者共在"关系的基础之上。如果父母选择基因编辑婴儿,父母与基因编辑婴儿之间应该并不是设计者和产品的关系,而是共同构成了交往共同体的"我们"。父母不能仅仅从"我"的自我决定和自由选择出发,而要从与基因编辑婴儿共享的"我们"出发。这种"自由者共在"的交往共同体,并不是权利主体之间的讨价还价,即"我应当拥有什么",而是责任和敬重,即"我们应当做什么"。由此,在这种不断扩充的交往共同体的"我们"中,推出的更是对"自由的未来他者"的责任和对人类的责任。
(摘编自刘静《基因编辑与人的尊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使用基因编辑技术会影响我们对人类同一性的认识,当人类为了某种目的改变某个人的基因时,就会破坏"人"的基因结构。
B.基因编辑技术无法为普通大众的健康造福,只是因为它已经成为了基因编辑实施者赚取利润的手段,造成所需成本非常昂贵。
C.随着基因技术的变革,人的基因排序已从根本上发生了变化,人们实现了神话般的自由,但人成为物质材料的存在,丧失了尊严。
D.人类不应被技术"操控",而应与技术共存,在面对技术革命时,要有新的生命哲学和伦理观念,坚守人类生命自由发展的本性。
2.下列对两则材料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基于基因编辑涉及到的多种认识判断,提出了在人身上使用基因编辑技术需要伦理省思。
B.材料一在论证结构上,先表明中心论点,再以并列式分条阐述理由,最后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C.材料二将理论推想与存在事实对比,目的是论证人的自由和生命存在的意义在于无限趋向完美。
D.材料二既指出基因编辑技术可能会带来的弊端,又肯定了它的积极意义,体现出论证的思辨性。
3.下列对基因编辑的设想,不会引发"伦理忧虑"的一项是(3分)
A.利用基因编辑技术识别新冠肺炎病毒,追踪、鉴定潜在靶点。
B.改变特定的基因性状,能够消除身体因基因疾病带来的痛苦。
C.对胚胎进行个性、体质、容貌等基因改造,孕育完美的后代。
D.将不同动物的优势基因编辑给人类,加快人类生命文明进程。
4.两则材料都提及"父母选择基因编辑婴儿",论述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4分)
5.2021年7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WHO)下属专家委员会发布《人类基因组编辑管治框架》和《人类基因组编辑建议》,首次提出了将人类基因组编辑作为公共卫生工具的全球建议。请你结合两则材料,给该委员会提出三条参考意见。(6分)
答
1.(3分)D
2.(3分)C
3.(3分)A
4.(4分)①材料一侧重于论述“基因编辑婴儿”成为基因编辑者追逐利润的手段所造成的严重后果;②材料二侧重于论述“基因编辑婴儿”的父母与婴儿之间的关系和“基因编辑婴儿”的父母所应承担的责任。
评分建议: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
5.(6分)①维护人的尊严,坚守人类生命自由发展的本性;②明确基因编辑技术的界限和规范性,完善相关的伦理和法律原则;③建立监督机制,对可能会出现的伦理、法律等问题进行管治;④加强国际合作,提升基因编辑技术水平,确保安全尤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