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跨越“饭圈”利益束缚,建构艺术公赏境界》《亟待展开的心理建设与审美教育》

2022-05-10 11:09超越网

材料一:
在电影、电视剧、流行歌曲、网络文艺等大众艺术流行的时代,出现偶像以及崇拜他们的“饭圈”是必然的,也具有无可否认的价值。但当粉丝们把关注的焦点不是放到偶像作品的美学价值与社会价值上,而只是集中到其私生活上就必然跑偏了。为把艺术品公共性价值置于中心地位以及将艺术公赏力的追求视为目标,就需要走出单一“饭圈”本身的视界,促进下面这些转向的发生和自觉生长。
首先是从盲目的偶像崇拜转向其艺术创作建树欣赏和评析。一名歌手或演员的真正风采不在于颜值或粉丝量,而在于其演唱艺术或表演艺术。当前不少知名演员,除了演好戏、唱好歌以外,还注重参加公益活动,塑造良好的公众形象,为社会公共事务尽力,从而形成一种优良的艺术形象延伸到当代社会现实中的美好氛围。粉丝们注重欣赏和评点演员展示的这种银幕艺术形象美质及其社会公益风采,那无论是对于演员艺术表演水平的提升还是粉丝们自身精神品质的涵养,都是有益的。
要做到这一点,重要的是选择从固守“饭圈”私利而转向超越“饭圈”槁狭界限的公共兴趣的共享和满足。“饭圈”总是以歌星或影星为中心,这可以理解,但是,不宜以此为唯一正确标准而不承认其他“饭圈”的喜爱和选择。如果各个“饭圈”都能自觉地实施公益行为,那么超越“饭圈”的褊狭而实现公共兴趣的认同是就有可能的。进一步说,超越“饭圈”私利而向往更加宽阔的公共利益的集合,才是真正具有价值的追求。
其实,由影视剧、流行歌曲等大众艺术所拉扯的时尚流,总是会快速地掀起又很快消逝,这要求身处“饭圈”的人们,在释放个人喜好时,能够不时回头冷静反思,这有利于涵养对各种时尚流都能随时予以反向思考的反思型人格。要导向这个高远目标,不妨从现在做起。如果更多的“饭圈”都行动起来,那么整个大众艺术圈的风气就可能得到改善。当然,要达成整个“饭圈”风气的整体转化,其实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相关媒体平台在媒体技术、应用软件等方面的媒体行为的根本改善以及媒体管理部门行之有效的治理举措,能引导用户更加专注于欣赏或反复欣赏优秀艺术,形成共同欣赏高质量艺术品的公共艺术氛围。
(摘编自王一川《跨越“饭圈”利益束缚,建构艺术公赏境界》)
材料二:
“饭圈文化”治理,着力进行针对青少年人群的心理建设和审美教育,以帮助其破解因盲目无理性的沉溺而产生的“晕轮效应”,在某种意义上更迫切,更重要。
青少年因自身价值观尚未建立完全,常会发生角色混淆与认同危机。为了发泄尚未被认可的个体孤独,他们常会发展出某些自认有足够辨识度的个人爱好,追星正是其一。相对于过去对父母、亲友和师长的依恋,心理学家称其为“次级依恋”。不过,因为心智不够稳定成熟,这种依恋很容易由浪漫堕入狂热。由于和依恋对象的联系大多不够真实,这造成其与偶像的关系最终只能是扭曲的:一方面,他们把自己的梦想与欲望投射到偶像身上,所谓的爱偶像,其实就是爱自己。另一方面,偶像仰望的过程又常令他们有痴迷失落间杂的双重焦虑,进而自我贬损,自我迷失。以致到最后,所谓的爱偶像都成了恨自己。至于有些人在追星过程中完全放弃了甄别,失去了自我,进而自甘接受资本的“传销式洗脑”;有的人完全放弃了理性的检束,养成一种极端的情绪,这更是一种终生的伤害。
当下,我国有1.58亿青少年网民,通过互联网进行粉丝应援早已成为他们新的社交方式与娱乐方式。这就要求我们要用同理心包容和理解其群体行为背后特定的情感逻辑,针对这个年龄段的特点作仔细研究和耐心宣导,尤其要加强对他们的心理干预,引导其走向均衡、平和和理性。要让他们知道,有更要紧和更有意义的事情要做。
与此相关,针对性地向青少年输入符合其个性倾向规律的审美观也非常迫切和重要。审美心理学关注人对美的事物的感知与想象,联通的是人的感觉与知觉。与抽象的概念思维不同,尽管多依赖直觉,但因为植基于特定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它可以帮助人掌控审美活动的方向。
席勒说:“若要把感性的人变为理性的人,惟一的路径是先使他成为具有审美能力的人。”我们确信审美教育联通着主体的自由意志,具有涵摄生理、心理等多个维度的多元包容特性,它的功用和意义一点都不亚于意志训练和品格训练,应该为全社会共同提倡和积极践行。
(摘编自汪涌豪《亟待展开的心理建设与审美教育》)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饭圈文化”是大众艺术流行时代的产物,有一定价值,但对其危害性要有清醒认识。
B.当前有很多演员德艺双馨,富有正能量,既演好戏、唱好歌,又为社会公共事务尽力。
C.当我们承认其他“饭圈”的喜爱和选择时,就可能超越“饭圈”的褊狭实现公共利益。
D.追星现象在心理学家看来,是一种“次级依恋”,它发展到极点会出现“狂热”状态。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粉丝们欣赏偶像时,其关注点不仅要放在偶像的私生活上,也要放在偶像作品的美学价值与社会价值上。
B.当我们把关注点放在偶像所创作的艺术形象美质及其社会公益风采时,偶像的艺术表演水平就得到了提升。
C.“饭圈”风气的整体转化既与粉丝们有关,又与相关媒体平台和媒体管理部门有关,其中前者是决定因素。
D.粉丝们进行粉丝应援是其新的社交方式与娱乐方式,但相比人生来说,这些并不是其最要紧和最有意义的事。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材料二中“针对性地向青少年输入符合其个性倾向规律的审美观非常迫切和重要”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健康审美观,是需要并通过审美实践逐步积累并养成的。
B.我们需要结合时代精神和当代趣味,给青少年以更多且更有针对性的审美训练。
C.一个民族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水平,影响着这个民族、这个时代的社会风尚和精神风貌。
D.当下青少年中存在“黑红也是红”这类不论是非、不辨美丑的畸形成就观、审美观。
4.材料二在论证上特点鲜明,请简要分析。(4分)
5.如果朋友沉迷于当下的“饭圈文化”,你认为从哪些方面劝说比较有效,请结合文中材料加以说明。(6分)



1.C(C项,条件不当,根据文中“如果各个‘饭圈’都能自觉地实施公益行为,那么超越‘饭圈’的褊狭而实现公共兴趣的认同就是有可能的”的信息可知,选项的条件是“自觉地实施公益行为”,而不是“承认其他‘饭圈’的喜爱和选择”。)
2. D(A项,“不仅要放在偶像的私生活上,也要放在偶像作品的美学价值与社会价值上”分析不当。根据材料一中“当粉丝们把关注的焦点不是放到偶像作品的美学价值与社会价值上,而只是集中到其私生活上就必然跑偏了”的信息可知,这里否定了“关注点放在偶像的私生活上”这种行为,这里属于判断不当。B项,“偶像的艺术表演水平就得到了提升”曲解文意,根据材料一“粉丝们注重欣赏和评点演员展示的这种银幕艺术形象美质及其社会公益风采,那无论是对于演员艺术表演水平的提升还是粉丝们自身精神品质的涵养,都是有益的”可知,文中只是提到“有益”,但不是“就得到了提升”。C项,“其中前者是决定因素”表述不当。根据材料一“其实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相关媒体平台在媒体技术、应用软件等方面的媒体行为的根本改善以及媒体管理部门行之有效的治理举措”的信息可知,粉丝们并不是决定因素)
3.D(A项,本项表达的是健康审美观的形成途径。B项是指审美训练的方式。C项是指民族审美的作用。D项是指当下青少年中存在的不当审美现象。A、B、C三项都不能证明“针对性地向青少年输入符合其个性倾向规律的审美观非常迫切和重要”的观点。答案为D)
4.①材料二是总分结构。开头指出在“饭圈文化”治理中,针对青少年人群的心理建设和审美教育的重要性;接着从“青少年人群的心理建设”和“青少年人群的审美教育”两个方面进行论证。②论证中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如所举追星之例突出了青少年从中所受到的伤害;引用席勒所说证明审美在感性转化为理性中所起的作用。③论述语言具有准确、严密,感情色彩浓厚的特点。如“在某种意义上更迫切,更重要”体现了用语“准确、严密”的特点,“自我贬损,自我迷失”体现了作者对追星的青少年的痛心。
(任选两点,每点2分,共4分)
5.①要保持理性,不要盲目崇拜偶像,不要关注偶像的私生活,要转向其艺术创作建树欣赏和评析。②冷静反思,形成反思性人格,超越“饭圈”私利而向往更加宽阔的公共利益的集合;③关注自身价值观和心智成熟,与偶像保持正确的关系状态,做更要紧和更有意义的事情;④锤炼自身审美人格,把自己培养成具有正确审美能力的人。(其它言之有理亦可酌情得分,任选三点,每点2分,共6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