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突飞猛进,释放出了巨大生产力,极大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此同时,科技发展也衍生出复杂多样的伦理风险。《国家科技伦理委员会组建方案》指出:“科技伦理是科技活动必须遵守的价值准则”,明确了伦理道德在科技活动中的重要地位,为加强科技伦理治理指明了具体路径。
科学求真,伦理求善。从形式上看,科学技术本身并无善恶之分。然而,一项科研成果或一种技术手段可用于改造社会,造福人类,也可沦为作恶工具,损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危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无论实验室里的科学研究,还是现实生活中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都与人类生存发展息息相关,都会对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产生影响,因而都具有道德内涵。如果说科技创新活动更多是从探索发现角度关注科技工作者“能不能做什么”,那么,科技伦理治理则旨在从伦理准则层面关注科技工作者“该不该做什么”。通过科技活动探索未知领域,取得创新成果固然重要,加强相应的伦理准则建构同样不可或缺、不容忽视。科技活动如果没有伦理的规范约束和价值引导,就难以真正造福人类社会,甚至可能导致灾难性后果。因此,强化科技伦理治理是确保科技创新风险可控、健康有序的内在要求。
新兴技术一般具有高度专业化的特点,非专业人士往往难以对技术应用后果作出准确判断。因此,在应用初始阶段容易出现监管真空和法治缺失。如果科技工作者缺乏应有的科技伦理操守,就容易被资本力量、商业行为所裹挟。比如,一些网上商家滥用个人信息数据,进行差异定价的“大数据杀熟”,使市场伦理、商业伦理受到冲击。再如,基于人工智能的“AI换脸”“深度伪造”等技术应用,可能威胁公民人身安全和金融安全。诸如此类的新兴技术滥用,突破了伦理边界、道德底线,甚至游走在违法犯罪的边缘。加强科技伦理治理,需要将价值权衡与伦理考量纳入科技活动全过程,进一步明晰科技创新活动的伦理边界,引导科技工作者增强伦理意识,提升自律能力、坚守道德底线,警惕和防范技术滥用可能引发的伦理风险。
面对未知风险,科技工作者必须秉持负责任的审慎态度,着眼于全局,从社会安全、伦理道德等层面深入分析研判,拿出切实可行、风险可控的意见方案,真正做到对后果负责,对公众负责,对人类社会负责。面对日益复杂的科技伦理问题,在道德层面对其进行约束的同时,需要将科技伦理规范纳入制度和法律之中,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伦理规范和政策体系,形成安全评估和管控能力。有关部门亟须加强科技伦理监管,构建新技术从基础研发到产业应用的全链条监管体系,完善相应的责任追究机制。
开展科学研究,探索知识真理,掌握前沿技术,归根结底是为了加快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增进人类福祉。广大科技工作者必须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任务,始终心系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心系人民群众的利益福祉,才能锚定科技活动的伦理坐标,充分激发向上向善的道德力量,推动形成攻坚克难的强大战斗力,保障科技创新工作行稳致远。
(摘编自杨明《守好科技伦理底线》,《人民日报》,2020年7月13日)
材料二:
伦理先天富有丰富的文化属性,发掘和弘扬我国传统伦理文化思想,可以为寻找与科学研究及其应用相适应的理念文化、探讨和建构中国特色科技伦理治理体系,推进国际伦理治理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坚持传统文化观念,让传统文化和伦理与科学控制手段有机结合,科技伦理才能最大程度发挥作用。我国科技伦理深受传统文化影响,并且特征显著、思想丰富,“以道驭术”“经世致用”“诚信治学”“知行合一”等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指导和调控着技术活动。如对技术活动范围予以限制,重视养成科研人员科学素养和自律意识,强调伦理对技术的导向,推崇科研道德修养等。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客观地意识到,科技本身是把双刃剑,新技术、新成果带来的既有“第一生产力”,也有“社会破坏力”。其科研成果既可以给人类带来无穷的幸福,也可能由于伴随着不菲的经济利益而伤害他人。如果缺乏行之有效的监察机制,研究者就可能铤而走险,违背科学原则、社会伦理、法律规范。对科学研究活动及其应用,一方面要引领科学研究的探索和导向,另一方面要加强科技伦理调控和规制。当前,我国正在由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转型的过程中,科技水平高低是科技强国成败的决定性因素,而科技伦理是科技发展的核心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讲,轻视科技伦理,科学研究不能持续推进;忽略科技伦理,科学技术也将不再“科学”。因此,要加强科技伦理治理,提高科技伦理治理能力,发挥传统伦理文化的作用。在此基础上,逐步改变我国科学研究与科技伦理发展不平衡的局面。总体而言,通过推进科技伦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们必将树立起“负责任”的科学研究大国形象,构建出伦理正义的中国特色科技伦理治理程序和体系,最终促进我国科学研究事业健康、持久、可持续发展。
(摘编自叶少芳刘婵娟《健全科技伦理治理体系》,中国社会科学网,2020年7月15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科学研究时,明确伦理道德在科技活动中的重要地位,指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具体路径,能使我国科技发展突飞猛进。
B.现实生活中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比实验室里的科学研究对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产生的影响更大,危害更重。
C.由于非专业人士难以对具有高度专业化的新兴技术应用后果作出准确判断,新兴技术在应用初始阶段都存在伦理缺失。
D.健全科技伦理治理体系,推进科技伦理治理能力现代化,能够促进我国科学研究事业健康、持久、可持续发展。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科学技术本身并无善恶之分,但科研成果的应用是把“双刃剑”,科学与伦理的结合才能发挥科学的作用。
B.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应该加强伦理治理,从伦理准则层面关注科技工作者“该不该做什么”。
C.我国古代“以道驭术”“经世致用”“诚信治学”“知行合一”等传统文化对当今科技伦理建设仍有积极意义。
D.只要加强科技伦理调控,就能既充分发挥“第一生产力”,又成功规制“社会破坏力”,增进人类福祉。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科技伦理管理范畴的一项是( )
A.通过基因编辑修改基因
B.生化武器的研发和使用
C.运用胚胎移植技术诞生婴儿
D.分解技术可以采掘海底可燃冰
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科技伦理”下个简要定义。
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答
1.D
2.D
3.D
4.科技伦理是指在科学研究及应用活动中规范科技工作者及其共同体遵循伦理道德,恪守价值观念和社会责任的思想与行为准则。
5.首先,由科技发展的伦理风险引出应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观点。其次,阐释强化科技伦理治理的意义及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措施。最后对广大科技工作者发出加强伦理建设的号召。(意思对即可。)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科学研究时……能使我国科技发展突飞猛进”错,由原文“科技发展突飞猛进,释放出了巨大生产力,极大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国家科技伦理委员会组建方案》……明确了伦理道德在科技活动中的重要地位,为加强科技伦理治理指明了具体路径”可知,两者间没有必然联系。
B.“产生的影响更大,危害更重”说法错误,由原文“无论实验室里的科学研究,还是现实生活中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都与人类生存发展息息相关,都会对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产生影响”可知没有比较。
C.“都存在伦理缺失”于文无据。原文说的是“在应用初始阶段容易出现监管真空和法治缺失”。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只要……就……”绝对化。由原文“对科学研究活动及其应用,一方面要引领科学研究的探索和导向,另一方面要加强科技伦理调控和规制”可知,“加强科技伦理调控”只是其中的一方面做法,故结论不成立。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D.根据材料一第二段:科技伦理治理则旨在从伦理准则层面关注科技工作者“该不该做什么”。“采掘海底可燃冰”属于“能不能”的问题。
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