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什么是“元宇宙”?
它最早出自美国作家尼尔·斯蒂芬森(Neal Stephenson)1992年发表的科幻小说《雪崩》。“元宇宙”(Metaverse)是个合成词,meta指“超越”,verse指“宇宙”。其原始概念是平行于现实世界的、始终在线的虚拟世界。在这个世界中,除了吃饭、睡觉需要在现实中完成,其余都可以在虚拟世界中实现。
美国社交媒体脸书(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在演讲中说:“下个阶段的平台和媒体,会让人更有身临其境之感,你将不仅仅是从旁观看,而是置身‘实体互联网’之中。这就是‘元宇宙’。”他举例:“当我把小孩的视频发给我父母时,他们会觉得自己就像和我们在一起一样,而不是只通过一个小小的屏幕观看;当你和朋友玩游戏时,你会觉得跟他们同处同一世界,而不是独自面对电脑。”他还设想了多个“元宇宙”场景,比如开会时,真人、虚拟人、机器人出现在同一空间,有人坐在桌前,有人飘在空中。一位女士想通过网络连线分享自己在现实街道上看到的涂鸦,这幅涂鸦瞬间就逼真地展现在所有人眼前,仿佛大家都置身于那条街道。
截至目前,人们对“元宇宙”的描述还处在“比拼想象力”的阶段。“元宇宙”仍是一个不断发展、演变的概念,不同参与者以自己的方式不断丰富着它的含义。
即便“元宇宙”概念尚不清楚,也无法阻挡它成为资本和舆论的焦点。10月28日,Facebook公司宣布改名为Meta,彻底引爆已经热了一阵的“元宇宙”资本炒作。在A股市场,多只“元宇宙”相关概念股短时间内涨幅超过60%,甚至达到80%,惊动监管部门下发关注函。“元宇宙房地产”也持续升温。
资本炒作高科技概念,已然成为常规操作。目前,互联网跨国公司对AI(人工智能)的流量炒作快要“见顶”,于是抛出“元宇宙”概念,希望继续站在“流量C位”。
从科技角度看,元宇宙相关的技术主要与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AI、5G、区块链和脑机接口等领域相关。这些新技术在当下出现某种会聚迹象或趋势,于是“元宇宙”概念应运而生。但是,以目前的技术水平,“元宇宙”完全落地,还有漫长的路要走,与资本推销的“新大陆”“新纪元”相差十万八千里。近期来看,能看得到、摸得着的,主要是VR游戏、虚拟头盔、虚拟眼镜、数字货币等技术产品,其实用性和商业价值还不尽如人意。
元宇宙所依靠的技术在应用中的“瓶颈”也一目了然。比如,VR技术高耗能,哪有那么多的能量仅仅用来创造身临其境的感官体验呢?再比如,网络具有脆弱性,电一断,连微信支付都搞不成。这种情况发生在元宇宙上,结果会怎么样?再比如,首尔市将成为第一个入驻元宇宙的首都级政府。有人质疑,网上办事大厅就很方便,为什么一定要戴上头盔,去见办事人员的虚拟化身(Avatar)呢?这显然会增加社会交易成本。
爆炒“元宇宙”对相关科技的发展究竟是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表面上看,元宇宙一火,应该有不少资金流入相关科研领域,促进相关科技的发展。然而,很多业内人士认为,没有“元宇宙”爆炒,相关科技该发展还是要发展,可能发展还更快一些,“割韭菜”的资本爆炒很可能阻碍科技发展。
新世纪以来,ICT科技发展经历一波又一波的资本炒作,从物联网、大数据、AI、区块链到元宇宙,爆炒之后,当大家发现没有什么新东西,整个社会会不会“审美疲劳”,失去关注和支持高科技的热情?因此,科技界对于资本炒作新科技,要保持警惕、保持距离。科技创新最忌“短平快”,反对“炒风口”,鄙视“占C位”;相反,应讲究脚踏实地、点滴前进和勇攀高峰。努力推动技术发展,才是科技人员考虑的事情。
材料二
自美国作家尼尔•斯蒂芬森在1992年提出“元宇宙”这一畅想,至今已近30年。“元宇宙”为何近来突然大火,并使2021年成为“元宇宙元年”?当我们回望这30年间的变化,一些问题便有了答案。
在众多对元宇宙的描述中,技术是保障其实现的基础。只有在高速无线通信网络、VR、AR、云计算、区块链等一系列技术突破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搭建一个虚拟的元宇宙空间,实现人与元宇宙空间的对接,特别是保证人的感官体验和实时交互。而这些关键技术都是近30年甚至近10年才得以长足发展的。正是这一系列技术创新的总和,让人们看见了万物互联、虚实同步、虚实融合、虚实共生的可能,让元宇宙有了出圈的资本。
社会因素也是元宇宙火爆出圈的推手。人类的生活方式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尤其是近两年新冠疫情使得全社会加长了网上活动时间。有研究表明,在新冠疫情中,随着远程办公、在线学习的推行,很多国家和地区的数字化进程提速了5~7年,人们逐渐成为现实生活与数字生活的两栖物种。2020年歌手Travis Scott在射击游戏《堡垒之夜》中举办线上演唱会,以虚拟形象在游戏情景中表演,高峰期有1230万人同时在线。同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在游戏《我的世界》中举办线上毕业典礼,不仅有虚拟的伯克利校园,老师和学生们还有自己的虚拟形象。2021年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选择在游戏《我的世界》中还原校园场景,举办线上虚拟毕业典礼。不可否认的是,线上化、数字化、虚拟化的生活方式是推动元宇宙火热的重要原因。
这30年间,社会的人群结构和消费需求也在发生变化。互联网原住民Z世代(1995-2009年出生)成长活跃,习惯线上交互,更加关注社交、游戏、二次元、短视频等虚拟产业发展的重要行业,能够接受甚至主动追求虚拟消费和体验消费,如VR游戏、虚拟偶像、虚拟文化IP。所谓有需求就有市场,年轻消费者对虚拟文化和体验场景的偏好也促成了元宇宙的大火。
不过,无论是生活还是消费方式变化,都是循序渐进的,并不能将“元宇宙”在一夜之间送上热搜,这背后还离不开资本市场的运作。大力推动元宇宙的Facebook便是主要成员,通过更换标志性品牌来表达向元宇宙转型发展的愿景,重塑了公司的形象。各大科技企业也纷纷在相关领域投资加码,争抢元宇宙赛道。如腾讯2020年提出与“元宇宙”相似的“全真互联网”概念,微软计划通过Dynamics 365 Connected Spaces、Mesh for Microsoft Teams等举措发展元宇宙,字节跳动收购VR硬件公司PICO。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引发技术突破和产业变革之际,元宇宙作为未来产业的一种可能形态,受到资本的热捧和追逐,无疑是元宇宙大火的直接原因。
元宇宙的大火必将带动相关技术和产业的快速发展,相信凭借人类的聪明才智,元宇宙的技术问题总有解决的一天。但元宇宙是为人搭建的,必然会产生一系列值得思考的问题。比如,如果它是一个虚拟社会,那其中的社会运行逻辑、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体系应该是什么样子?它又该怎么与现实社会对接等等。元宇宙的技术突破很重要,但形成正确的社会共识是实现元宇宙的根本。
18.根据材料一,关于“元宇宙”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宇宙是指与现实世界平行的虚拟世界,将可以满足人们在现实中的一切需求。
B.元宇宙借助技术手段,将真人置身互联网中,产生沉浸式体验,如同身临其境。
C.元宇宙是仍在发展、演变着的概念,所依靠的技术想落地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D.元宇宙是互联网跨国公司对AI的炒作已到高位而资本需要寻找新热点的产物。
19.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请分条概括2021年“元宇宙”概念火爆起来的原因及被爆炒之后需要警惕的问题。
答
18.A.“将可以满足人们在现实中的一切需求”理解错误。依据原文“其原始概念是平行于现实世界的、始终在线的虚拟世界。在这个世界中,除了吃饭、睡觉需要在现实中完成,其余都可以在虚拟世界中实现”可知,元宇宙并不能满足人们在现实中的一切需求。
19.“火爆”的原因:
(1)一些关键技术在近10年获得长足发展。
(2)人们的生活方式线上化、数字化、虚拟化。
(3)年轻消费者对虚拟文化和体验场景有偏好。
(4)资本市场为寻找新热点而极力热捧。
“爆炒”后要警惕的问题:
(1)保持理性,元宇宙的相关技术还远未成熟,要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2)“割韭菜”的资本爆炒很可能会带来大众的审美疲劳,失去对科技创新的兴趣。
(3)科技创新应尽量避免被资本裹挟,要讲究脚踏实地、点滴前进和勇攀高峰。
(4)元宇宙为人设立,应进一步思考其中的社会运行逻辑、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体系,思考与现实社会对接的方式,形成正确的社会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