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两个除夕阅读答案-黄钢

2022-02-01 17:28超越网

两个除夕
黄钢
前年十二月,我们的办事处设在汉口交通路某个旅馆内。那所谓办事处,是从南京迁往重庆时一个文化机关所设置的。而我就被派在那里,担任着转运机件、接洽船只和订购零物这一类不需要灵感就能应付的工作。我轻松地忙碌在电话号码、邮政局、公司单据和商人的寒暄之间。剩余时间,就用在咖啡座中,电影院里,或一二健谈的朋友家中的沙发上。
除夕的夜晚,从大戏院最后一场戏的座位上离开后,我咽着纸杯冰淇淋给我的余味,快步的,由静穆的特三区的街道走向旅馆。当我自己的身影,短而急的,映现在一家理发店的玻璃窗上时,我发觉自己走路的速度,在那时不必要那样的匆忙。
何须那样匆忙呢?没有谁在旅馆里等待我的归去;辰光也还早着,店铺门首的钟也只标示着十一点。就这般的,怀着在旧年的尾日,振兴自己的心情,踏进理发店去了。
我是这个理发店今晚最后的顾客。漆花地板上白色的痰盂,已全叫学徒们聚集在一起。晚报在空白的座椅上躺着,寂寥的……我让一个不是十分困惫的理发师刮净了一九三七年底的胡须,原不算长的头发,又受到了殷勤的整理。数十分钟后,我的脸颊因而光亮,眉睫之间,清朗爽洁了。为了想让身份符合这妆修过的容貌,我便将加倍的价钱,付与那替我修饰外表的人;随后,我扬手调理领结,带着小市民满足的心情,像自己突然在某一方面充实起来似的回到了旅馆。
旅馆的房间内,水汀汽管的热气使我的除夕充满温馨,我的被子轻而且软。从理发店买来的芬芳散布在室中……我以为我是一个幸福的人。可总是心有若失的样子,我有了梦。
去年的除夕日,我却不像前年年底的那个夜晚了。虽然我没有娱乐,离电影院、纸杯冰淇淋、华丽的理发店和装有水汀的房屋如此遥远,但我却接近了本色的生活。
我的须发数倍于前一个除夕日了,但扫除它们的却不是那汉口城市的理发师,而是我们的一位同志。他修剪我的头发,只用了两分钟的功夫,此外他没有给我香粉、头油和半点芬芳。同时我也没有给他钱钞。他替我们理发是他的工作,他是在陝甘宁边区八路军后方留守处的服务人员,八路军的后勤战士之一。
在边区的理发室,并未备有那些徒然消耗时间的镜子。这里有的是鉴照你思想与行动的镜子——同志,诚挚坦白的伙伴。他们没有时间和必要注意你的容貌,正如我认识他们,不从衣饰与外表着眼一般。
其实,在延安我们也还是有着我们的娱乐的,我们参加了除夕日的“干部晚会”。
晚会会场里,人们的服装是一样的,快乐是一样的。
毛泽东也参加了这个晚会。
先,我看到一个有些像相片上的毛泽东的人,坐在我们的近旁。但我不相信这就是他。因为我记得,在相片上的毛泽东,是蓄着较长的头发的。一直等到别人喊着:要毛泽东同志把吕骥同志拉起来唱歌,那被我认为有些像他的人,就吐着湖南口音,打诨地怂恿那坐在他左面的吕骥,劝他表演一番的时候,我才知道这人真是毛泽东。
呵,毛泽东,这么自由地插座在群众中间,穿着与我们一样的衣服,享受着与我们一样的快乐的人。
晚会终结之前,全体到会者齐唱国际歌。毛泽东同志,用成年人罕有的敏捷动作,从中央组织部礼堂的木头坐板上站立起来,兴奋的,也是虔诚的,脱下了他的帽子。大家也跟着他脱下了帽子。然后,像海潮卷来似的,歌声腾起了。在此时我看见毛泽东同志的农民风格的、深色的、平稳的脸上,存在着一种敢于接受任何命运,敢于决定任何命运,也敢于修正任何命运的神情。
我随即注意到他的头发,那耳边和脑后的部分,显然还留有新剃过的迹印;那被剪刀横行过的地方是粗陋的、不谐和的,留下了理发员非精致的手法。这使我联想到,毛泽东同志的胡须与头发,一定也是那些能够在两分钟以内,打发一位服务对象的后勤人员修理的吧。
我回味到今天跟我理发的那位同志所说的趣事:他说,他与同行的同志们都替毛主席理过发。第一次跟毛主席理发时,他并不知道他的工作对象是谁。两分钟以后,工作告毕了,他从别人的嘴里,才知道他是用同样的技巧,代我们的领导者,解决了一个日常生活问题。
——这有什么奇怪!
回到窑洞里,同学们说着延安的冬季,实在是寒冷。这夜晚,打旷野里走回学校,那午夜的寒风,如同冷水泼到身上一般……我却满身温暖,钻进被子里去,这被子,许久没有经过洗涤了,它所载负的漫长旅途上的灰尘使它厚重而且臃肿。然我现在所注视的倒非衣物的清洁,而是思想的清洁。我的身上虽生着虱子,我的灵魂,却洗着澡。我是一个幸福的人,至少,我可以说我现在是开始走向幸福,和我的同志,朋友,以及与我同类的一样的人们。
我很快地睡熟了,我没有梦。
(有删改)
((注)作者1938年放弃在国民党电影机关里舒适的生活奔向延安,考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本文一九三九年初写于延安鲁迅艺术学院)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所叙写的时代背景、身份职业、日常生活这些内容,为下文作者第一次理发前后流露出来的空虚无聊的情感作铺垫。
B.“我”的两次修剪头发,艺术性地再现了一个青年由小市民到革命战士的情感历程,凸现了“我”的思想灵魂的根本性改变。
C.响彻全场的《国际歌》把晚会推向了高潮,让生活在这里的人,包括曾在国统区生活过的“我”的思想情感得到崇高的洗礼。
D.延安冬季“那午夜的寒风,如同冷水泼到身上一般”既写出了延安自然条件的艰苦严寒,也反衬出革命斗争生活的热情高涨。
8.文章所叙写的毛泽东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
9.文章对比手法的运用给人印象深刻,试举出三处并作简要分析。



7.B.“凸现了‘我’的思想灵魂的根本性改变”错,“我”人生观的根本转变的契机与动力源,是来自见到人民领袖毛泽东的这次除夕晚会,两次修剪头发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我”的灵魂。
8.(1)平等、亲切、待人诚挚:与大家共同娱乐,让人倍觉温暖和充实;(2)有淳朴、平易的生活作风;(3)有领袖的气魄,有伟人的恢宏气度;
9.(1)两次理发的景况不同:一个是1937年的除夕,一个是1938年的岁末;一个是国统区的汉口,一个是陕甘宁边区的革命圣地延安。(2)两次理发的细节不同:汉口华丽的理发店里,数十分钟精心的服务,扑香粉,加头油,加倍的价钱,买来芬芳;在延安,修剪数倍于前一个除夕的深和长的须发的却是八路军的后勤战士,不包含贸易性质的工作,只用了两分钟功夫。(3)两次理发后的感受不同:汉口华丽的生活带来的只是空虚无聊,睡中有梦,表面上好像幸福,实际上却并不幸福;艰苦严寒的延安,因为有了平等、亲切、诚挚、坦白的伙伴,共同分享高贵的娱乐,让人倍觉温暖和充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