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文艺评论的不足之处,除了缺乏秉笔直书、公道直言的实事求是精神之外,在文风上也存在诸多问题。文风是文艺评论的命脉。文风得到改进,文艺评论的生机活力才有望得以焕发,权威性、公信力才能得到彰显。文质兼美,应该成为文艺评论文风的自觉追求。
改进评论文风要贯彻实践观点,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文艺评论的源头活水是发展变化着的文艺实践。评论来自实践、作用于实践,实践是评论的生命力之源。评论工作者不仅是当下文艺实践的参与者、见证者,更是实践的学生。要紧贴当代文艺实际,置身文艺现场,与时代对文艺的要求同步,运用科学理论武器,解读文艺实践,在丰富多彩的创作中找寻话题,透过纷繁复杂的文艺现象,看到文艺风潮的起伏,对创作倾向、审美思潮和消费时尚进行判断,发现规律、揭示本质,言之有物,言之成理,避免凌空蹈虚,使笔下的论述具有丰富的内涵,以富于洞察力、前瞻性和引领性的神采,给创作以启发。
改进评论文风需要激发创造性。评论和创作一样,是富于个性化和创造性的精神劳动。现在不少文艺评论读起来味同嚼蜡、暮气沉沉,就是因为缺乏创新理论与创新思维支撑,习惯于陈陈相因,缺乏独特的论点、论据和论证,导致文章千篇一律、千人一面,陈旧呆板、面目可憎。要使评论文风鲜活生动,活泼可亲,评论家要具有鲜明的问题意识,善于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对不同现象与不同作品进行具体、个性、科学的分析,为推动文艺繁荣提供真知灼见。
改进评论文风要增强主动性针对性。目前不少评论议题缺乏主动性和问题意识,评论家匆忙上阵、依赖惯性、被动应付较为普遍,导致很多评论文章陈词滥调、言不及义。文风的鲜活灵动,必然来自主动性和针对性。优秀的评论家要做时代文艺发展敏感的雷达,当代最新文艺佳作的发现者、推荐者。好的文艺评论往往有较强的问题意识,敏于反应、率先发声,善于主动设置议题,要自觉保持对新人新作品的热情关注,敢于主动围绕焦点热点旗帜鲜明地发声,深刻揭示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
质而无文,其行不远。文而无质,其行不久。好文风有门槛,并非一蹴而就,只有认真对待文字,勤于钻研、学习和实践,才有望入其门径。而且,这种学习不只是写作技法上的,更要提高文章之外的多种修养。评论家应融科学与艺术、智慧与美感于一体,论理讲美,文质彬彬,推出更多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评论。
文风体现学风作。文字的背后是学养、品格和境界,好的评论往往是评论家发自内心的赏识、理解或感奋。文艺评论需要拥有对文艺实践和文艺创作的同理心。评论家要以护花使者和同路人的心态,认真体悟创作甘苦,潜心研读各类作品,才能言之有理、以理服人。要倡导评论贴近群众,以更多风格质朴,短、实、新的评论,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促进文艺健康发展。
(摘编自梁鸿鹰《倡导文质兼美、神采奕奕的文艺评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只有文风具备了文质兼美的特质,文艺评论才能拥有生机活力、权威性和公信力。
B.文艺实践是评论的生命力之源,在文艺实践面前,评论工作者拥有着多重的身份。
C.能否给创作以启发,取决于评论家能否透过文艺现象发掘出蕴含其中的规律本质。
D.评论家只要认真对待文字、勤于钻研、学习和实践,就能拥有文质俱佳的好文风。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先指出当前文艺评论精神与文风方面的不足,再强调改进文艺评论文风的标准。
B.文章的主体部分采用并列式结构,从不同维度论证了改进评论文风需要注意的三个层面。
C.文章第五段从写作技法和自身修养等角度,强调了评论家推出文质兼美文艺评论的作用。
D.文章末段紧承前文,对评论家的创作实践提出了具体要求,使得全文论证更加深刻周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拥有创新理论、创新思维和鲜明的问题意识,是评论家创作出优秀文艺评论的必备条件。
B.议题缺乏主动性和问题意识,评论家被动应付,是由评论文章陈词滥调、言不及义所致。
C.优秀评论家要善于发现和推荐当代最新文艺佳作,并能设置议题围绕焦点热点率先发声。
D.风格质朴的评论家用同理心去研读作品、体悟创作的甘苦,才能写出短、实、新的评论。
答
1.D(混淆逻辑,原文是“只有……才”表示条件唯一;“只要……就”表示条件非唯一。)
2.C(混淆是非,应是“强调了文质兼美,是文艺评论文风的自觉追求”。)
3.A(B项因果倒置,应是前者导致后者;C项以偏概全,除“率先”外,还应“旗帜鲜明”;偷换主语,选项后半句的主语应是“好的文艺评论”。D项曲解文意,原文“风格质朴”是修饰“评论”,而不是“评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