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野和城市,从根本上讲,是对立的。
人们多以为和城市相对应的那个词,是乡村,比如常说“城里人”“乡下人”。其实乡村不过是城市发育的低级阶段。再简陋的乡村,也是城市的一脉兄长。唯有旷野与城市永无声息地对峙着。城市侵袭了旷野昔日的领地,驱散了旷野原有的驻民,破坏了旷野古老的风景,越来越多地以井然有序的繁华,取代我行我素的自然风光。城市是人类所有伟大发明的需求地,展览厅,比赛场,评判台。如果有一双慧眼从宇宙观看夜晚的地球,他一定被城市不灭的光芒所震撼。旷野是舒缓的,城市是激烈的。旷野是宁静的,城市是喧嚣的。旷野对万物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城市几乎是人的一统天下……
人们把城市像巨钉一样,楔入旷野,并以此为据点,顽强地繁衍着后代,创造出溢光流彩的文明。旷野在最初,漠然置之,甚至是温文尔雅地接受着。但旷野一旦反扑,人就一筹莫展了。尼雅古城,庞贝古城……一系列历史上辉煌的城郭名字,湮灭在大地的皱褶里。
18.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救场如救火”,他二话不说,包上头就扮戏。
B.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
C.他有点像契诃夫小说《醋栗》中的主人公,于是大家就叫他“醋栗”。
D.那样的“看”根本就不能算是看,顶多只能算是一种感觉而已。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旷野是舒缓宁静的,对万物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城市是激烈喧嚣的,几乎是人的一统天下……”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
20.语文课上,同学们对“再简陋的乡村,也是城市的一脉兄长”一句的修辞手法产生分歧,有的认为是拟人,有的则认为是比喻,请谈谈你的意见,并说明原因。(4分)
答
18.C
19.①对比鲜明。原文将旷野和城市的特点进行一一对比,突出各自的特点,令人印象深刻。②符合散文文体特征。原文是短句,语意舒畅,表达连贯。③排比手法。原文结构相同,形成排比,充满抒情性。④意蕴悠长。原文文末有省略号,由于前面三组特点对举形成排比效果,读者看到省略号会自然而然地联想旷野与城市的其他特点对比,意蕴悠长,改后无此特点。
20.是比喻。拟人是将物人格化,使物具有人的感情、思维等。比喻是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关键点是相似性。本句强调乡村与兄长的相似性,兄长之于弟弟,类似乡村之于城市,所以是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