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语言智能本来指人类在运用语言文字过程中所蕴含的各种语言能力,比如:语言逻辑思维能力、语言形象思维能力、语言交际能力和语用能力。随着科学技术和信息化水平的飞跃发展,语言智能早已突破人类本身的界限,发展成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模仿人类的语言智能,成为机器使用语言所产生的类似人类甚至超越人类的一种语言能力。
语言智能与语言能力的关系很难分得一清二楚。人类的语言智能实际上就是人类语言能力的体现,机器人的语言智能就是机器人语言能力的体现,语言能力在这里起着关键的作用。语言智能化水平的提高与否,不仅关乎社会个体语言能力,也关乎国家语言能力。国家语言能力是个体语言能力、政府机构语言能力和国家语言管理能力的综合体现。在新的智能化时代,无论是个体语言能力、政府机构语言能力,还是国家语言管理能力,都与人类语言智能和机器人的语言智能难解难分。因此可以断言,一个国家的语言智能化水平的高低,将决定这个国家的国家语言能力的强弱。
现代意义上的语言智能是在人类历史上第四次工业革命和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这些革命都与语言文字的产生、发展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相关,与人类语言能力,尤其是国家语言能力的发展密切相关。我们已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和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的智能化时代,智能化水平与语言能力,尤其是与国家语言能力之间相成相辅的关系也更加突出。
不管是第四次工业革命,还是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凡是站在这些革命前沿的国家,其语言智能化水平和国家语言能力一定也处于世界的前沿。尽管我国在前两次工业革命中落后于西方国家,但在后两次工业革命中我们已经进入了世界前列。在历次革命中,中国人民应对了许多挑战,战胜了许多困难,为人类文明史和科学史做出了贡献。中国人创造了传承中国悠久历史和中华文明的语言文字,发明了造纸和印刷术,进行了中文的计算机信息处理,发明了许多语言文字信息处理新技术,尤其是发明了汉字的计算机输入技术。这些重大发明,一方面是国家语言能力发挥作用的成果,另一方面在推进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同时也提升了国家语言能力,促进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第四次工业革命让人类进入智能时代,机器人等先进制造业领域将迎来新一轮发展,语言智能也将在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智造”这一重大变革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语言智能化事关国家语言能力。当前我国的国家语言能力水平虽已进入世界前列,但要完全适应智能化时代发展的需要还有很多有待提升的空间。只有全面提高国民的多语能力、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的职业语言能力和国家语言管理能力,加强语言文字基础理论研究,让国家的语言文字处理技术一直保持在世界前沿,国家语言能力才能应对各种挑战,适应智能化时代的步伐,才能进一步提高语言智能化水平,促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国内外传播,提高中文在国际上的地位,让中华文明永远立于世界人类文明之林。
(摘编自苏金智《语言智能水平关乎国家语言能力》)
材料二: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语言互通是实现高质量共建的关键,其中,语言智能具有重要实用价值和广阔发展空间。学习、掌握和运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语言,是加强语言沟通交流、实现全方位互联互通的基础,也是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走深走实的重要保障。据统计“一带一路”相关国家使用的民族语言有2400多种,占人类语言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一带一路”建设涉及的语言种类繁多,部分语种微小,专业语言人才培养面临挑战。
在此背景下,以机器翻译为代表的语言智能技术架起了“一带一路”建设的语言之桥。语言智能是语言科学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新兴前沿交叉领域,被誉为人工智能“皇冠上的明珠”。语言智能运用信息技术模拟人类智能,分析处理人类语言,为语言交流发展提供新方法、新途径,为人类跨越语言障碍、发挥语言力量,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增添新动力、新活力。当前,包括机器翻译、语音识别、智能问答、智能写作、语言评测等在内的语言智能典型应用,不断更新着人们的语言认知。据了解,科大讯飞翻译机可翻译语种已经覆盖50多个“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百度翻译支持全球200多种语言互译,覆盖4万多个翻译方向。基于人工智能的语言交流,已经融入2l世纪人类生活,逐渐成为人们身边的日常语言现象。
语言智能的发展和应用,符合当今时代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趋势,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发展愿望和共同利益。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指出,“面向未来,我们要聚焦重点、深耕细作,共同绘制精谨细腻的‘工笔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沿着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断前进”。语言智能作为促进“一带一路”语言互通的重要抓手,已经成为绘好“工笔画”的重要一笔。
(摘编自《人工智能为“一带一路”搭建语言服务新平台》)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随着科技等的发展,语言智能这一概念发生了改变,主体不再仅限于人类,还有机器。
B.人类和机器的语言智能都是各自语言能力的体现语言智能本质上就是语言能力。
C.语言智能技术为“一带一路”相关国家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提供了新方法和新途径。
D.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的语言交流,已融入21世纪的人类生活,并有望代替人类语言。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语言智能化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国家语言能力的强弱,所以我国必须适应智能化时代步伐,切实提升语言智能化水平。
B.工业革命和信息技术革命催生和促进了语言智能的发展,站在革命前沿的国家,其语言智能化水平也处于领先地位。
C.中国人发明的造纸和印刷术、汉字的计算机输入技术等,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也提升了我国的国家语言能力。
D.全面提升我国个体、政府和国家三个层面的语言能力,保持语言文字处理技术的领先优势,就能提高中文在国际上的地位。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现阶段“语言智能”范畴的一项是( )(3分)
A.儿童社交机器人为孩子讲故事,播放歌曲,可以与孩子进行语音互动,完成相关任务。
B.谷歌翻译可提供中文与100多种语言之间的互译;百度可支持全球200多种语言的互译。
C.以汉语教学大数据为基础,开展线上中文教学,提供作文、口语交际等各类中文教学服务。
D.清华大学语音与语言实验中心的作诗机器人“微薇”创作古诗词,总体水平尚低于人类。
4.材料二中两处画横线处都使用了比喻修辞,请分别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4分)
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6分)
答
1.D(“并有望代替人类语言”夸大其词,原文是“逐渐成为人们身边的日常语言现象”)
2.D(“就能提高中文在国际上的地位”混淆关系,把必要条件当成充分条件,原文为“只有……才”)
3.C(C项未能体现“语言智能”,从原文“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模仿人类的语言智能,成为机器使用语言所产生的类似人类甚至超越人类的一种语言能力”可看出)
4.①将“人工智能”比作“皇冠”,将“语言智能”比作“皇冠上的明珠”,形象生动,强调了语言智能在人工智能领域里的重要地位;②将“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具体细致的工作比作“工笔画”,形象地呈现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深度发展的状态,描绘出未来发展的美好蓝图。(每点2分,解释构成1分,分析效果1分)
5.①首先,指出语言智能的概念及发展,并分析语言智能和语言能力的关系,从而提出论点;②其次,从语言智能与工业革命关系的角度,同时以我国为例,深入分析论点;③最后,指出我国国家语言能力水平要与时俱进,并提出了有效解决办法。(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