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中国的传统节日大多是农业文明的产物,( )了人们在与自然相处过程中的生产

2021-10-11 10:15超越网

中国的传统节日大多是农业文明的产物,( )了人们在与自然相处过程中的生产、生活智慧。很多节日都与特定的人物有着密切的联系:有的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可被视为推动节日起源的“文化英雄”,如介子推之于寒食节,屈原、伍子胥、曹娥之于端午节;有的则是人们浪漫瑰丽的神话想象,如牛郎织女之于七夕节,嫦娥之于中秋节等等。通过对节日的核心人物的了解,使人们找到了节日文化谱系的抓手,并围绕这个抓手为基础进行文化叙事。
春节的核心人物是谁呢?( ),就要从春节的原初意义说起。所谓春节,其基本含义是除旧迎新。这便( )中国人对于自然更替周期的认识了,也就是说,春节作为一个岁时节令,是以历法为基础的。从夏、商、周到秦朝,每年的第一个月,即元月的日期并不一致:夏朝以孟春的元月为正月,商朝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秦朝以十月为正月,汉朝初期沿用秦历。元月与春节并非同时。真正从历法上规定“元月即春节”,将“迎接新年”与“迎接春天”直接联系、统一起来的人,是汉武帝刘彻和天文学家落下闳,因此,汉武帝被称为“春节皇帝”,落下闳被称为“中国年爷爷”。
(改编于游红霞《春节符号的文化谱系与文化叙事》)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反应 追本溯源 涉足 B.反映 追本溯源 涉及
C.反映 追根究底 涉及 D.反应 追根究底 涉足
2.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通过对节日的核心人物的了解,使人们找到了节日文化谱系的抓手,并围绕这个抓手为基础进行文化叙事。
B.通过对节日的核心人物的了解,人们找到了节日文化谱系的抓手,并围绕这个抓手为基础进行文化叙事。
C.通过对节日的核心人物的了解,人们找到了节日文化谱系的抓手,并以这个抓手为基础进行文化叙事。
D.通过对节日的核心人物的了解,使人们找到了节日文化谱系的抓手,并以这个抓手为基础进行文化叙事。
3.下列诗词中涉及的我国传统节日,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②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③旧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④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小一人。
⑤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A.②③①⑤④ B.②③①④⑤ C.③②①⑤④ D.③②①④⑤


1.B
2.C
3.A

【分析】
1.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反应: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反映:把客观事物的本质表现出来。这里是说中国传统节日能把人与自然相处的过程的智慧表现出来,应选“反映”;
追本溯源:追究根本,探索源头,比喻追寻根源。追根究底:追究根底,一般指追问一件事的原由。这里是探求春节的源头,应选“追本溯源”;
涉足:指进入某种环境或范围。涉及:牵涉到;关联到。这里指春节的含义关联到中国人对于自然更替周期的认识,应选“涉及”。
故选B。
2.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的语病有: “通过……使……” 主语残缺,可删掉“使”;“围绕……为……”句式杂糅,应改为“围绕……”或“以……为……”。全部改对的是C项。
故选C。
3.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①有“当时七夕笑牵牛”,是七夕节;
②出自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是元宵节;
③出自唐代韩翃的《寒食》,是寒食节;
④出自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重阳节;
⑤出自 宋·苏轼《水调歌头》,是中秋节。
这些节日排序为②③①⑤④。
故选A。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