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读书则须考试,他们视考试为苦事,可受苦难的不只是考生,命题的人也是在受考验。出题目来难人,好像最轻松不过,但其实不然。命题人深恐为 ,不敢掉以轻心。出的题目不能太僻,亦不能太泛,要恰如分际,不刁钻,不炫弄,不空泛,不含糊,实在很难。所以在考生挥汗应考之前,命题人早已 好几次了。( )。不过阅卷百苦,尚有一乐。荒谬而可笑的试卷常常为人所绝倒,传观于四座,粲然皆笑。我们不能不叹服, 考生中不乏富于想象力的奇才。有人在宽宽的格子中写蝇头小字,也有人写一行字要占两行,有人全页涂抹,也有人曳白。有人颇艳羡美国大学之不用入学考。平心而论,在想不出更好的办法之前,我们的考试还是不可废的。而我们所能做的,是寻找改善考试的方法,要求其简化,要求其合理,不要令大家把考试看作戕贼身心的酷刑!这才是 的道理。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口诛笔伐 汗颜无地 良莠不齐 颠扑不破
B.众矢之的 汗流浃背 参差不齐 颠扑不破
C.众矢之的 汗颜无地 参差不齐 坚不可摧
D.口诛笔伐 汗流浃背 良莠不齐 坚不可摧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阅卷工作也要受考验,不同于命题工作
B.阅卷工作要受考验,和命题工作是一样的
C.不但命题工作这样,而且阅卷工作也这样
D.命题工作要受到考验,阅卷工作也这样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荒谬而可笑的试卷常常被人绝倒,传观于四座,粲然皆笑
B.荒谬而可笑的试卷常常使人绝倒,四座传观,粲然皆笑
C.荒谬而可笑的试卷常常被人绝倒,四座传观,粲然皆笑
D.荒谬而可笑的试卷常常令人绝倒,传观于四座,粲然皆笑
答
17.B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处,“众矢之的”,许多支箭所射的靶子,比喻大家攻击的对象。“口诛笔伐”,用语言文字宣布罪状,进行声讨。前者是名词性,后者是动词性,句中是做“为”的宾语,是说命题人深恐成为大家攻击的对象,需要名词,应使用“众矢之的”。
第二处,“汗流浃背”,汗水湿透了背上的衣服,形容汗出得很多。“汗颜无地”,羞愧得无地自容。此处是形容命题人的表现,与前面“考生”“挥汗”呼应,应使用“汗流浃背”。
第三处,“参差不齐”,形容水平不一或很不整齐,重点在水平。“良莠不齐”,比喻好人坏人夹杂在一起,重点在品质。此处是说考生的水平,应使用“参差不齐”。
第四处,“颠扑不破”,无论怎样摔打都不会破裂,比喻理论、道理永远不会被推翻。“坚不可摧”,非常坚固,摧毁不了。此处形容“道理”的正确性,应使用“颠扑不破”。
故选B。
18.D括号前面讨论的是“命题工作”,因此应该以“命题工作”为开头,这样才能和上文更衔接,因此,排除AB。
“命题工作”和“阅卷工作”是并列关系,而“不但……而且”是递进关系,所以排除C。
故选D。
19.B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第一处语病,“荒谬而可笑的试卷常常为人所绝倒”为主客颠倒,应该是“试卷使人绝倒”,排除AC。
第二处语病,“试卷……粲然皆笑”搭配不当,主语和宾语不搭配,也可以理解为偷换主语,前面句子的主语是“试卷”,而“粲然皆笑”的主语应该是人,可以改为“四座传观,粲然皆笑”,排除AD。
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