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一代文宗,匆匆而去,背影长留。朱自清字佩弦,“弦”绷紧,性刚劲

2021-08-24 17:51超越网

一代文宗,匆匆而去,背影长留。朱自清字佩弦,“弦”绷紧,性刚劲。虽然朱自清性格温和内敛,但他的一生与其所处时代却有一种剧烈的张力,他有独善其身的自清精神,又具心忧国难的爱国之情。朱自清笔下的文章,折射出民国的______和战争硝烟。1927年,上海发生“四·一二”政变,消息传到北京,朱自清十分震惊,这年仲夏,月色中清华园的荷花池引发了文学家锐敏的情思,有感于军阀国内征战的时局,朱自清写下不朽名篇《荷塘月色》。
清贫大约是朱自清一生的底色。1920年夏,朱自清用三年时间修完四年课程,从北大提前毕业。毕业时他原本想去西方留学,迫于______,这个梦想变得遥不可及。当时江浙一带中学教师奇缺,朱自清和好友俞平伯结伴南下执教,双双回到魂牵梦绕的故乡。
巨大的压力、清贫的生活、繁重的工作,使得朱自清的身体______。也就是这个时候,他在拒绝领取美援面粉的声明上签下自己的名字。人们凭吊朱自清,寄托哀思,是在尊崇一种气节,一种风骨,一种精神。1948年8月20日,上海《新民报晚刊》刊登题为《朱自清不愿做官》的短文:“朱氏年来备尝清苦,家累又重,常______,但朱氏淡泊明志,不以为苦……”
1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血雨腥风 囊中羞涩 每况愈下 捉襟见肘
B.生灵涂炭 入不敷出 病入膏肓 捉襟见肘
C.血雨腥风 入不敷出 每况愈下 左支右绌
D.生灵涂炭 囊中羞涩 病入膏肓 左支右绌
17.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月色中清华园的荷花池触发了文学家锐敏的情思,有感于军阀国内征战的时局,朱自清写下不朽名篇《荷塘月色》。
B.清华园月色中的荷花池激起了文学家锐敏的情思,有感于军阀国内征战的时局,朱自清写下不朽名篇《荷塘月色》。
C.月色中清华园的荷花池燃起了文学家锐敏的情思,有感于军阀征战的国内时局,朱自清写下不朽名篇《荷塘月色》。
D.清华园月色中的荷花池触发了文学家锐敏的情思,有感于军阀征战的国内时局,朱自清写下不朽名篇《荷塘月色》。
18.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弦”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从此以后,鲁迅的书桌上就多了一个小小的“早”字。
B.在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海伦学会了用手指“说话”。
C.这篇文章深刻揭露了“友邦人士”企图瓜分中国的野心。
D.徽派建筑“四水归堂”的设计寄寓着村民的美好愿望。



16.A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处,“血雨腥风”:形容残酷屠杀的景象。“生灵涂炭”:形容政治混乱时期人民处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中。语境强调的是“战争硝烟”,应选用“血雨腥风”。
第二处,“囊中羞涩”:没有钱或经济不宽裕(含委婉意)。“入不敷出”:收入不够开支,形容非常贫穷。语境指“毕业时他原本想去西方留学”,应选用“囊中羞涩”。
第三处,“每况愈下”:愈下愈甚,表示情况越来越坏。“病入膏肓”:病到了无法医治的地步,也比喻事情严重到了不可挽救的程度。语境表述的是朱自清的身体,应选用“每况愈下”。
第四处,“捉襟见肘”: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儿,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顾此失彼,应付不过来。“左支右绌”:偏重力量不足,应付了这一方面,那一方面又有了问题。语境侧重于家庭生活方面应付不过来,应选用“捉襟见肘”。
故选A。
17.D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A.“月色中清华园的荷花池”语序不当,结合语境,此处强调的重点在“月色中的”,应改为“清华园月色中的荷花池”;“军阀国内征战的时局”语序不当,应为“军阀征战的国内时局”。
B.“激起了文学家锐敏的情思”搭配不当,应为“触发……情思”;“军阀国内征战的时局”语序不当,应为“军阀征战的国内时局”。
C.“月色中清华园的荷花池”语序不当,应为“清华园月色中的荷花池”;“燃起了文学家锐敏的情思”搭配不当,应为“触发了文学家锐敏的情思”。
故选D。
18.B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文中“弦”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结合语境看,加引号后,“弦”不再只是弓弦、琴弦,还喻指朱自清的气节。
A.表示突出强调,引起注意;
B.表示特殊含义;
C.表示反语讽刺;
D.表示特定称谓。
故选B。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