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书痴郑振铎曾说过:“予素志恬淡,于人世间名利,视之蔑如。独于书,则每具患得患失之心。得之,往往大喜数日,如大将之克名城;失之,则每形之梦寐,耿耿不忘者数月数年。”
郑氏若生于今日,其大喜也许无法达到数日,耿耿不忘或许不至于数月数年。因为这是一个书籍太多、读者太少的时代,得与失没有乱世里那么强烈的反差。得之不难,失之不易。( )。
得书由大喜甚至狂喜,失书则耿耿于怀,甚至夜不能寐、辗转反侧亦不难理解。郑振铎的耿耿不忘,在于他不独为国家为民族收书,还为自己收书,为保护珍本、古籍不被日本人抢走,在抗战时光里,他坚持在沦陷区收书:这无疑是他伟岸人格的反射。
得书,不仅为自己喜,更为中华文化的美好未来喜;失书,不是为自己愁,而为国家民族愁,为子孙后代愁。这样的心境,今人岂有不肃然起敬之理?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中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读者太少,抢书之人鲜见;书籍太多,选择空间太大。
B.书籍太多,抢书之人鲜见;读者太少,选择空间太大。
C.书籍太多,选择空间太大:读者太少,抢书之人鲜见。
D.读者太少,选择空间太大;书籍太多,抢书之人鲜见。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得书,为中华文化的美好未来喜;失书,为国家民族愁,为子孙后代愁。这样的心境,令今人肃然起敬。”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三处语病,请修改。
答
18.C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由上文“书籍太多、读者太少”和后文“得书……失书……”可知,括号中句子应先说“书籍”,再说“读者”,这就排除AD。
从句子本身的逻辑来看,“书籍太多”自然“选择的空间太大”,“读者太少”,自然“抢书之人鲜见”,这就排除B。
19.原句加上“为自己喜”“不是为自己愁”,突出郑氏书痴的本质,同时通过递进比较来突出他对于民族国家的贡献;原句用的是反问句,语气更强烈,更能引起人们的深思与反思,而改句则不具这样的效果。
20.(1)句序不当,应改为:在于他不独为自己收书,还为国家为民族收书;
(2)句式含混,应改为:为保护珍本、古籍,防止被日本人抢走;
(3)用词不当,应改为:这无疑是他伟岸人格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