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充分发挥视听语言的优势,并在极短的时长内快速推进情节、表达观点,内容呈现直观生动,表现力和感染力更强,更易调动情绪、引发共鸣,从而形成较强的社会动员能力。对于移动互联网的短视频,不仅填补了人们的碎片时间,而且增强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网络短视频作为一种传播方式,将与其他传播媒介形态并存,融合发展,而并非替代。短视频和长视频,网络视听与图文阅读,可以并行不悖,但确实需要反思、引导和治理。人们应当善用这柄数字时代的双刃剑,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合理分配时间、安排短视频使用。( ),短视频制作者唯有以优质内容为基础才能真正获得用户认可。主流媒体也应积极运用短视频传播,充分发挥在内容质量上的优势,树立短视频传播领域的价值标杆。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传播技术是短视频的核心竞争力,但用户更需要优质内容。
B.随着传播技术不断发展成熟,优质内容仍将是核心竞争力。
C.优质内容成了短视频核心竞争力,传播技术仍需发展成熟。
D.随着优质内容成为核心竞争力,传播技术更需要不断发展。
19.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B.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C.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D.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3分)
答
18. B
【解析】括号前面的句群说的是人们正视视频传播技术问题,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合理使用短视频。括号后面说的是短视频要以优质内容获得用户认可。因此,括号里所填语句,应该先谈“技术”,后谈“内容”,才能更好地使上下文的衔接符合逻辑,表述更为顺畅。A项,虽然先谈“技术”后谈“内容”,但“内容”前的主语是“用户”,上下句主语不一致,表述不畅;C项和D项,都是先谈“内容”,后谈“技术”,与原文衔接不上。因此,就可以判断选 B项为答案。
19. D
【解析】原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A项,借代,“丝竹”本是制作乐器(弦乐和管乐)的材料,在这里代指音乐。B项,拟人,“怨”和“度”是人的有的行为,把“羌笛”和“春风”作为“怨”和“度”的发出者,形象生动,栩栩如生。C项,对偶和夸张,写出了漂泊异乡,举目无亲、老年多病的孤独与凄苦之感。D项,比喻。“寄蜉蝣于天地”比喻人生的短暂好像是天地间仅能生存几个小时的蜉蝣;“渺沧海之一粟”,比喻人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颗谷粒。
20.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短视频,不仅填补了人们的碎片时间,而且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改对1处语病给1分,改对2处语病给满3分。)
【解析】原句的语病有两处,一是成分残缺,“对于移动互联网的短视频”中的使用了介词“对于”导致句子缺主语,应将“对于”改为“基于”。二是搭配不当,“增强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中,“增强”与“精神文化生活”,不搭配,可将“增强”改为“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