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材料一:三星堆遗址3到8号祭祀坑的发掘让大家对三星堆的认知更加清晰了。三星堆文化

2021-05-25 15:21超越网

材料一
三星堆遗址3到8号祭祀坑的发掘让大家对三星堆的认知更加清晰了。三星堆文化比较吸引人的是青铜器,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异于中原文化的面具、人像,一类是和中原文化类似的青铜容器。从成分分析,异于中原文化的面具、人像的铅含量分布分散,普遍超过10%,锡含量为5%-13%;而和中原文化类似的青铜容器锡含量分布分散,高于15%,而铅含量集中分布在10%左右。提示两类青铜器工艺差异较大,可能不是同一个地方生产的。综上,可推测出三星堆文化中中原风格的青铜器可能不是三星堆本地生产,而是由江淮一带输入的。
(摘编自王超《三星堆遗址新发现带给我们的思考》)
材料二
三星堆的城邑位于一条大河南岸,城中央另有一条河流横贯,将城内空间划分为南北两部分,城邑的功能分区呈现河北为世俗区而河南为宗教区的空间格局。贯穿全城南北的内城墙将大城划分为东西两城,以分隔城内不同社会等级和职业的社群。城市因而形成南、北上下城区,东、西并列双城的城市结构。三星堆古城的规划思想和文化传统,对以后古蜀国的都城,乃至于秦汉帝国的都城规划都有很大的影响。金沙村遗址和战国时期的成都城,都是将城市规划在一条宽阔的河流岸边,却另有一条稍小的河流从西向东穿城而过,将都城划分为南、北两个城区。城的北区布置宫殿等世俗建筑,城的南区安排神庙等宗教祭祀场所,突出表现人与神分离的二元思想。横贯城市中间的河流,既起着分隔世俗之人与神职人员功能区的作用,也起着联系河北面人的空间与河南面神的空间的纽带作用。这实际上就是有学者所说的"象天法地"的都城规划。秦国的都城咸阳在渭河北岸,也先后建有旧、新咸阳城,前者是本孝公时营建的咸阳都,后者则是秦始皇仿效六国宫殿陆续域筑的宫殿区,他还将咸阳城区扩展到渭河南岸,形成了河流横贯大咸阳的都城格局。由于秦始皇不断神化自己,将自己视为三皇五帝的升华,故他将原先古蜀国"象天法地"的都城规划移植至咸阳,更强化了天而弱化了地,变"象天法地"为象征天汉。古文献记载的成都"与咸阳同制"(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秦咸阳的形态是"端门四达,以则紫宫;渭水贯都,以象天汉;横桥南渡,以法牵牛"(《三辅黄图》),就是这种规划思想的产物。
(摘编自孙华《三星堆遗址与三星堆文化》)
材料三
鉴于文献录无法作为主要研究依据,我们便只能倾听那些出土文物的沉默的自白了。它们试图告诉我们,尽管三星堆文明成分驳杂,却是典型的外来文明,向我们展示出高度开放的成都盆地的"全球化"特征。
根据现有文物推断,三星堆遗址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土著期(前2800-前1300年)主要为陶器和石器,属于新时期时代和青铜时代早期;第二期为插入期(前1100年-前900年),又可称为"在国期"),大量青铜器突然闪现、毫无征兆,器型诡异,风格跟第一期截然不同,显示有外部先进文明强行插入;第三期为后焚毁期,插入式文明遭到解体,但本地余韵犹存,而且在百里以外的金沙村一带,有被轻度沿袭、模仿和复制的迹象。

现有的研究报告,试图抹除三个时期、尤其是"土著期"和"插入期"的迥异之处,将其视为一种连续的自我继承关系,而真正值得谈论的,恰恰是那个短暂的"插入期",它跟原住民缔造的第一期文化有本质差异,而非基于华夏文明的"次生文明"。
我们已经发现,三星堆可能是政教合一的王国,其统治阶层来自异乡,其人类学表征为窄脸、大眼、高鼻、大耳和阔嘴,脸部轮廓具有显著的凹凸风格(如图)。
从公元前4000年到前600年的轴心时代,从埃及、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到印度,存在着一个地域广阔的西亚/埃及文明共同体(以下简称"西亚文明共同体"),其特征就是"巴别神系"及其对应的神庙和祭拜体系、人口聚集的城市、青铜铸造技术、发达的海陆两栖贸易,还有基于象形文字的抽象字符,以及狂热的黄金崇拜(埃及尤甚)。
神鸟生命树、黄金面具和权枚、南亚象牙和印度洋贝币,所有这些三星堆出土物品,足以证明它跟"西亚文明共同体"的同质性。
该共同体涵盖古埃及人、苏美尔人、闪族人和印欧人等,并拥有近似的人类学体征:长方脸、大目、高鼻、大耳和阔嘴,以及由此形成的凹凸分明的面部轮廓。
即便如此,这个盆地小国的民族结构仍然是多元的。它的王族、祭司和铜匠,正如青铜雕像和面具所塑造的那样,属于西亚人种,并以笄发为辨认标识,但人数有限;而它的民众则是以辫发为标识的原住民,他们是聪明的蚕农,为数众多,在国王和祭司指导下勤勉地劳作。
(摘编自朱大可《三星堆王国的神学战争》)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类似于中原文化的人像、面具、容器等青铜器锡含量高于15%且分布分散,而铅含量分布集中在在10%左右。
B.一条河流横贯三星堆城邑的全城,将大城划分为两城,以分隔城内不同社会等级和职业的社群。
C.成都城与咸阳城同制,都是受到三星堆城邑影响,都是建在宽阔河流岸边,另有一条河流穿城而过
D.三星堆王国期的统治阶层很可能是人数占少数的来自西亚文明共同体的异族人种,并带来了外部文明。
2.根据三则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对青铜器成分分析的结果表明,三星堆文化在和外界文化的交流的基础上,还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B.材料二认为,随着秦始皇对自我的神化,都城咸阳也由三星堆的"象天法地"规划思想提升为"象征天汉"的规划思想。
C.材料三中所说三星堆这个盆地小国的"多元",就是指世俗人的世界与宗教神的世界的二元。
D.来自西亚的文明,在三星堆存在了大约两个世纪,其文化对古蜀国和秦汉帝国都有很大的影响。
3.有人认为三星堆与中原文化有密切联系,不适合作为依据的一项是(3分)
A.中原信仰中,认为太阳是神鸟,宇宙中心有扶桑、建木、若木三棵神树,三星堆的青铜神树上面铸有九只鸟,其宇宙观与中原相似。
B.越南发现与三星堆形制相似的牙璋,《交州外域记》也记载"后蜀王子将兵三万来讨雏王、雒侯(交趾地区),服诸雒将,蜀王子因称为安阳王"。
C.三星堆的发现的玉牙璋、青铜兽面牌、陶盉在形制上与中原二里头文化发现的玉牙璋、重要礼器青铜兽面牌、陶盉一样。
D.三星堆大量使用青铜礼器,那里出土的一些青铜方尊,和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商代礼器是一样的。
4.材料二、材料三内容各有侧重,请分别概括。(4分)
5.就文化认知而言,三则材料可以给我们哪些启示?(6分)


1.(3分)D(A项,类似与中原文化的青铜器是青铜容器;B项,分隔城内不同社会等级和职业的社群的是贯穿全城南北的内城墙;C项,秦始皇“将咸阳城区扩展到渭河南岸,形成了河流横贯大咸阳的都城格局”,是在原来处于渭河北岸的都城咸阳扩建到了南岸,构成河流横贯格局,而非“另有一条河流”)
2.(3分)C(材料三中的“多元”指的是“民族结构”,即王族、祭司和铜匠是西亚人种,民众是原住民)
3.(3分)B(只能说明古蜀与越南地区的密切联系,佐证了从蜀地通往越南路线存在的事实)
4. (4分)①材料二侧重论说三星堆文化的影响;②材料三侧重推断三星堆文明的来源。评分建议: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
5. (6分)①要重视对考古发掘的研究;②要善于利用史料文献;③要注意文化常常同时具有独立性和交互性;④要有宽广的视野,能多角度进行比较;⑤要言必有据,不盲从别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