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民间谜语是民间文学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民间口头语言艺术的一种。民间谜语是用寓意、比喻、象形、谐音等多种描绘手法,来影射和暗示事物本来面目的一种独特民间文学体裁。它是一种利用谜面的语言描绘引导猜谜者的联想,从而推测出所指之事、物或文字的语言游戏形式,是汉语语言智慧的结晶。
民间谜语是由民众创造并经过集体加工而广泛流传的一种民间语言艺术,是民众集体记忆的表达。谜语中包含有丰富的生产、生活、历史、地理、民俗等内容,是民众物质生产、饮食、服饰、居住、婚丧等日常习俗文化的写照。透过谜语,可以了解到一方社会的民俗风情、历史地理以及民众的心理趋向、审美情趣等。
首先,民间谜语的猜射对象具有地域性的特点。如北方民间谜语中的物谜、事谜多以具有北方地域性的事物来进行猜射,所猜射对象的地域性是民间谜语地域性的首要体现。其次,民间谜语的谜面采用方言表述。刘万章在编写《广州谜语》自序中谈道:“广州谜语,是有广州方言特式的,虽然不少有很深的‘文艺’色彩。由这小小的一百三十个谜中,大概可以看得出广州民间文艺的独特。”再次,民间谜语的描述内容和形式多包含地方社会的民俗传统。如藏族谜语“木腿站住,肉腿行走”,谜底为“帐篷”,这一谜语展示出藏民以帐篷为居所、逐水草而居的独特生活习俗。
(摘自高忠严《中国民间谜语的源流特征与文化价值》)
材料二:
湖北省宜都市青林寺村富有传承和制作民间谜语的深厚传统,堪称“中国谜语第一村”。青林寺的村民十分喜爱谜语,全村上下,不论男女老幼,随时随地都能相互比试自己的得意之作。现已60岁的廖会远老人,年轻时就是靠猜谜来喜结良缘的。她告诉来访者,当年提亲的人踏破了她家门槛,家里的人拿不定主意,便索性将几个小伙子请到家中,由她出了一则难度较大的谜语让他们猜。谜语是:“偶因一语(雨)蒙抬举,反被多情(晴)又别离,送得郎君归去后,独倚门头泪淋淋。”只有李绪安一个当场猜中是“伞”,于是两人结成夫妻。青林寺村办红白喜事,乡亲聚会,猜谜是少不了的娱乐活动。有时在两支迎亲队伍“狭路相逢”之时,所采取的办法也是用猜谜斗智来分输赢,输家让路。猜谜已融入当地的乡风民俗之中。
(摘自万建中主编《新编民间文学概论》)
材料三:
由于相当部分的民间谜语用的都是方言,而方言具有不利于异地或大众化传播的局限性。一些谜语中的方言语句,不能为现代人们理解。当代民间谜语的现状堪忧,正在走向衰退。
(一)传承环境功能的弱化。由于集体性的削弱,谜语口头传承的公共空间越来越小,城市里社区教育伴随着社交活动的减少,其教育传承功能也逐渐弱化。口头传承原有的存在语境毕竟是在生活中、劳作中、仪式中,没有这些活动,单纯的口传未免缺乏了现实的土壤而难以进行下去。
(二)谜语文化精英的断层。从搜集整理民间谜语的资料来看,掌握民间谜语的主体力量几乎都在40岁以上,其实大部分都在60岁以上,数量又不多。这些数据说明,民间谜语面临着传承力量的断裂,土生土长的民间谜语其实用价值和娱乐的吸引力正慢慢消失,因而出现谜语文化精英的断层现象。
(三)书面教育与传统口传的关系困境。现代的学校教育是书面教育,强调的是知识传播。而口传教育是生活化的教育,建立在社群环境上,学生们会产生隔膜感。
(摘自任建明《河南民间字谜创作手法初探》)
(1)下列对材料中“民间谜语”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民间谜语是民间文学的一种,往往采用寓意、象形、谐音、用典、成语等手法来影射和暗示谜底。
B.民间谜语具有集体创作的特点,是民众创造、集体加工而成的,并在民间广泛流传,是民众集体记忆的表达。
C.民间谜语是民间口头语言艺术的一种,民间谜语都是采用方言表达,因而不利于在当代社会流传。
D.民间谜语地域性特征体现在猜射对象的地域性上,地域性的猜射对象反映了当地的民俗传统、历史地理和民众心理。
(2)下列对材料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林寺村之所以获得“中国谜语第一村”的称号,是因为猜谜已融入该村的乡风民俗之中,乡亲聚会都少不了猜谜活动。
B.廖会远运用拟人、谐音的手法制作的谜语,表面上描述恋人相遇、离别的场景,实际上暗示雨伞使用的过程。
C.民间谜语的传承依托生活、劳作、仪式等活动,但城市里,集体性社交活动逐渐减少,不利于民间谜语的传承。
D.人口老龄化,导致民间谜语文化精英的断层;学校书面教育强化,导致民间谜语赖以生存的基于生活的口传教育弱化。
(3)综合上述材料,请你为民间谜语的复兴拟两条建议。
①
②
答
(1)A.“往往采用寓意、象形、谐音、用典、成语等手法来影射和暗示谜底”说法错误,原文是“民间谜语是用寓意、比喻、象形、谐音等多种描绘手法,来影射和暗示事物本来面目的一种独特民间文学体裁”,“用典、成语”无中生有,“用典、成语”明显违背民间谜语的“民间”特性;
C.“民间谜语都是采用方言表达”中“都是”以偏概全,材料三指出是“相当部分”;
D.张冠李戴,“民间谜语地域性特征体现在猜射对象的地域性上”错误,相关信息在材料一的第三段,根据原文,“猜射对象的地域性”仅是民间谜语地域性的“首要体现”。根据原文,是谜语的内容和形式反映了“当地的民俗传统”,而非“地域性的猜射对象”。
故选B。
(2)D.“人口老龄化,导致民间谜语文化精英的断层”说法错误,原文说“从搜集整理民间谜语的资料来看,掌握民间谜语的主体力量几乎都在40岁以上,其实大部分都在60岁以上,数量又不多。这些数据说明,民间谜语面临着传承力量的断裂,土生土长的民间谜语其实用价值和娱乐的吸引力正慢慢消失,因而出现谜语文化精英的断层现象”,由此可见“民间谜语文化精英的断层”与人口老龄化没有关系。
(3)与时俱进,多采用现代人们喜闻乐见的内容和形式;创设传承环境,在传统节日、主题活动、社区教育中开展猜谜游戏。谜语进课堂,编写校本教材,进行谜语知识教育;建立谜语文化传习所或者谜语工坊,培育谜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