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童话》阅读答案-梁晓声

2019-03-28 22:47超越网

童话
梁晓声
1977 年母亲病危时,我坐在病床边,握着母亲的手,问母亲还有什么要嘱咐我的。母亲望着我,眼角淌下泪来。母亲说:“我真希望你哥跟我一块儿死,那他就不会拖累你了……”
我心大恸,内疚极了,俯身对母亲耳语:“妈妈放心,我一定照顾好哥哥,绝不会让他一个人待在精神病院里……”
当天午夜,母亲走了。
办完母亲丧事的第二天,我住进一家宾馆,让四弟将哥哥从精神病院接回来。哥哥一见我,高兴得傻小孩似的笑了,他说:“二弟,我好想你。”
算来,我竟 20 余年没见过哥哥了,而他却一眼就认出了我。
我不禁拥抱住他,一时泪如泉涌,心里连说:“哥哥,对不起,对不起……” 我帮哥哥洗了澡,陪他吃了饭,与他在宾馆住了一夜。哥哥以为他从此自由了,而我只能实话实说:“现在还不行,但我一定会尽快将你接到北京去。”
一返回北京,我就动用轻易不敢用的存款,在北京郊区买了房子,简易装修,添置家具。半年后,我将哥哥接到了北京,并动员邻家的一个弟弟二小一块儿来了。二小也是返城知青,居无定所,也没工作。由他来照顾哥哥,我给他开一份工资,可谓一举两得。他对哥哥很有感情,我放心。
那三年里,哥哥生活得挺幸福,二小也挺知足,他们居然都胖了。我每星期去看他们,一块儿做饭、吃饭、散步、下棋,有时还一块儿唱歌……
但好景不长,二小回哈尔滨探望他的兄妹,一天不慎从高处跌下,不幸身亡。这噩耗使我伤心了好多天,我只好向单位请了假,亲自照看哥哥。
我对哥哥说:“哥,二小不能回来照顾你了,他成家了……”
哥哥愣怔良久,竟说:“好事。他也该成家了,咱们应该祝贺他,你寄一份礼给他吧。” 我说:“照办。但是,看来你又得住院了。” 哥哥说:“我明白。”
那年,哥哥快 60 岁了。他的头脑、话语和行动越来越迟钝,但没有任何具有暴力倾向的表现,相反,倒是每每流露出自卑来。
我说:“哥,你放心,等我退休了,咱俩一块儿生活。”
哥哥说:“我听你的。”
哥哥在北京先后住过几家精神病院,有私立的,也有公立的。现在住的这一所医院,据说是北京市各方面条件最好的。
前几天,我又去医院看他。天气晴好,我俩坐在院子里的长椅上,我看着他喝酸奶,和他聊天。在我们眼前,几只野猫慵懒地横倒竖卧。我问:“哥,你当年为什么非上大学不可?”
哥哥说:“那是一个童话。”
我又问:“为什么是童话?”
哥哥说:“妈妈认为只有那样,才能更好地改变咱们家的穷日子。妈妈编那个童话,我努力实现那个童话。当年,我曾下过决心,不看着几个弟弟妹妹都成家立业,我自己是绝不会结婚的……”
“我认为,我是你们的班长,我要替家里也替你们去做最难的事。当年,对于咱们家,有孩子考上大学是最难的事……可惜,我没完成班长的任务,我让爸爸妈妈和你们失望了……对不起……”
他看着我苦笑。原来哥哥也有过和我一样的想法。自从生病 48 年来,他第一次说了这么长的话。我心一疼,黯然无语,呆望着他,像呆望着另一个自己。
哥哥起身将酸奶盒扔入垃圾桶,又坐下后,看着一只猫反问:“你跟我说的那件事,也是童话吧?”
“什么事?”我的心还在疼着。
“就是,你保证过的,退休了要把我接出去,和我一起生活。”
想来,那保证已是六七年前的事,不料哥哥始终记着。听他的话,也显然一直在盼着。
哥哥已老得很丑了。头发几乎掉光了,牙也不剩几颗了,背驼了,走路极慢,比许多六十八九岁的人显得老多了。而他当年,可是个一身书卷气、儒雅清秀的青年,从高中到大学,追求他的女生很多。
我心又是一疼。
我早已能淡定地正视自己的年纪,但对哥哥的迅速老去,却是不怎么容易接受的,甚至有几分悸恐、恓惶,正如当年从心理上排斥父亲和母亲无可奈何地老去一样。“你忘了吗?”哥哥又问,目光迟滞地望着我。
我赶紧说:“没忘,哥,你还要再耐心等上两三年。”
“我有耐心。”他信赖地笑了,话说得极自信。随后,目光望向远处。
其实,我晚年的打算从不曾改变——更老的我,与老态龙钟的哥哥相伴着走向人生的终点,在我看来,倒也别有一种圆满滋味在心头。
(有删改)
19.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以“童话”为题目,是本文的线索,交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童话”代表哥哥的上学梦,也代表兄弟二人相伴到老的梦。
B. 母亲临终嘱托时提到哥哥,是对哥哥的侧面介绍;母亲的临终嘱托和“我”允诺“绝不会让他一个人待在精神病院里”为下文设置了悬念。
C. 哥哥说的“你跟我说的那件事,也是童话吧”表明哥哥对长久的等待产生了些许失望,但他一直在等待,只不过是试探性地问“我”。
D. 小说提到哥哥当年一身书卷气、儒雅清秀,和现在又老又丑的状态形成对比,表现了“我”对哥哥的心疼,更坚定了“我”照顾他的信念。
20. 小说写了浓浓的亲情,体现在什么地方?请结合作品举例分析。
21. 小说有大量的对话描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
19. A
20. ①母亲对孩子:吁亲临终前对“我”的嘱托,体现了对哥哥的牵挂和对“我”的愧疚。②“我”对哥哥:“我”接回哥哥,一返回北京就安置哥哥,表现了“我”对哥哥的关心和责任感;三年里,“我”每周去看哥哥,陪伴哥哥;二小去世,“我”隐瞒事情,不想让哥哥伤心;答应哥哥,和他相伴到老。(任意一点即可)③哥哥对“我”:哥哥对“我”的安排一向顺从,耐 心等待,不给“我”压力。
21. ①易于表现人物性格。本文对哥哥的直接描写基本都是对话,易于突出哥哥随遇而安的性格。②使情感表达更真实。通过“我”和哥哥的对话,表达了“我”对哥哥的愧疚和关心。③推动情节发展。母亲临终嘱托,引出下文“我”照顾哥哥的情节。④丰富义章内容。“我”无暇顾及哥哥只好送他去医院,哥哥当年非考大学不可的情节等,都是通过对话表现的。⑤拉近和读者的距离。采用对话,情境感比较强,读者容易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就像在听“我”和哥哥聊天一样,避免枯燥。
【解析】
【19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概括文章内容、赏析艺术手法的能力。考查内容涉及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作品主旨,小说的语言,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做此类题须细心和耐心,结合选项具体分析。仔细阅读选项,然后逐一到原文中搜索相关内容。理解后和选项加以比对,看看是否有出入。A项,“交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有误。文中有主要内容是写兄弟之间的亲情,而非“童话”。故选A。
【2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学归纳概括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抓住文中出现的人物及其彼此之间的关系,由此入手分析。本题要求分析亲情体现在哪些地方,文中出现一家三口人,“我的母亲”,“我”和“我的哥哥”。母亲临终对我的嘱托“我真希望你哥跟我一块儿死,那他就不会拖累你了……”表明她对哥哥的不放心和对“我”的愧疚。母亲死后,“我”接回哥哥,回去后就安置妥哥哥,表现“我”对哥哥关心,对他有责任感。哥哥对“我”的安排一向顺从,相信我的安排,从不催促我,表明哥哥对我的信任和体贴。
【2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答题前先通读本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分析小说的表现手法,通常先指出手法,再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指出其表达效果。本题要求分析文中大量对话描写的好处。可以从这种表达形式本身具有的效果分析,可以从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角度分析,可以从表现文章主旨的角度分析。本文运用大量的对话描写,对话描写本身情境感比较强,读者容易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拉近和读者的距离。“我”和“哥哥”的事情是通过对话表现出来的,这种形式表现了哥哥随遇而安的性格特点,也表达了“我”对哥哥的愧疚和关心。文中关于哥哥的许多事情都是通过对话表现出来的,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