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赝品》阅读答案

2019-01-19 21:57超越网

赝品
詹文格
鉴宝大师许振君,在圈内远近闻名,他见多识广,眼光毒辣,是个令人敬畏的人物。不知有 多少心怀鬼胎的造假高手,费尽心机,最终都没能瞒过他的法眼。那些生财有道的古董贩子,恨 得牙根发痒,巴不得许振君早死。。
许振君真的要死了。他在鉴宝现场掉了一跤,起不来了。送进医院,竟然查出了大事——脑癌。
人们纷纷涌向许家。有去取经拜师,求学绝活儿的;有假心假意,看他笑话的;有携自家藏 品,请大师鉴定真伪的……
许振君知道门外有许多求见者,但他一个也不想见。现在他最惦记的只有一件事,就是那幅《仙溪图》。这是他一生中唯一走眼的古画。在那场秋季鉴定拍卖会上,许振君和其他两名 专家一起作了结论,认为《仙溪图》是北宋范宽的真迹,与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名画《溪山行旅图》风格一致。结果,这幅来路不明的《仙溪图》最终拍出了一千万的天价。
发现问題是三年之后,他参加完海峡两岸学术交流会,到台北故宫博物院见到了《溪山行 旅图》,回来与册页上的《仙溪图》反复比对,又查了相关史料,才知道当时的确是走眼了。他脸上火辣辣的,有种无地自容之感。
这事让许振君煎熬了很久,那段时间他寝食不安,这样的败笔,真的不可原谅。他最担心的是误导他人,以讹传讹,扰乱市场。他想立即挽回这个过错,还收藏界一个公道。可是反复考虑,担心自己经不起那么大的社会舆论,弄不好还会结怨成仇,闹出人命。于是他在痛苦中放弃了这个想法,把真相藏进了心里。
这-藏就藏了十几年,本以为事情就这样过去了,可谁知道那幅《仙溪图》有了魔性,反复倒腾,一路飙升,最后一次竟拍到了三千五百万。
许振君躺在床上,心里直透冷风,他不希望那幅赝品再在市场上坑人。怎么办?他想到了弟子谢德才。
谢德才赶来时,许振君已昏迷不醒。谢德才非常伤心,懊悔自己没早点过来探望,他伏在老师床前,不停地叫着恩师,许振君在弟子的呼喊中竟然有了知觉,两行清泪从眼角滚落下来。
满脸悲伤的师母颤抖着双手,从许老师枕头下摸出一个信封,递给谢德才,告诉他,这是许老师叮嘱他代办的大事。
当晚,许振君安详地走了。
看过信后,谢德才明白了恩师的心愿,但又不知如何是好。那幅《仙溪图》刚刚签过协议,在即将到来的秋季拍卖会上又将出现。而且,作为资深拍卖师,谢德才要亲自主持这场拍卖。如果狠下心来,把恩师的信付之一炬,这个真相就永远无人知晓了。可是谢德才做不到,那样恩师会死不瞑目,自己也会愧对良心。但是如果把信件交付新闻媒体,也不妥。一是许老师的名声将毀于一旦,二是拍卖行也会招来非议,甚至面临倒闭破产的可能。
好在一个优秀的拍卖师具有掌控场面的能力,秋拍会开幕,走上台去的谢德才自信从容,好像他不再是拍卖师,而成了魔术师。没有人知道他是通过什么方法让《仙溪图》流拍的。
原来,秋拍会前,有人发现广州某收藏市场上出现了《仙溪图》,不久上海某拍卖会上再次出现《仙溪图》。这样一来,圈内人士全都恍然大悟,所有竞拍者心知肚明了:赝品从此退出了市场。
一个深秋的周末,谢德才带着纸钱和香烛去到恩师墓前,他摸出火机,把两张临摹的《仙溪图》点燃,然后供了一炷香,轻轻地说:恩师,您交交办的难题弟子已经解决了,您在九泉之下安息吧。
(有删改)。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头写有些古董贩子对许振君“恨得牙根发痒”,这从侧面表现了许振君鉴宝水平之 高和他品格的正直不欺。
B. 《仙溪图》拍卖价—路飙升的情节,照应了前文许振君病倒后的心理,也引出了谢德才受命破解难題的情节。
C. “许振君安详地走了”―句,表明他临终前不想再理会赝品《仙溪图》在市场上害人的事,他已经心无挂碍。
D. 结尾暗示了谢德才迫使《仙溪图》退出市场所用的手段,解除了读者对《仙溪图》流拍的原因的猜测和疑惑。
5. 请简要赏析文中画横线部分的心理描写。
6. 小说中许振君发现《仙溪图》是赝品的情节采用了插叙的方式,这种方式有何好处?

【答案】
4. C
5. ①这部分心理描写,写的是谢德才看了老师的信后,对怎样解决老师交办的难题产生的种种想法。②这段心理描写表现了谢德才以正直品性为主的复杂性格,也表现了他思虑事情极为周详,丰富了人物形象,进而引出下文他设法让《仙溪图》流拍的情节。
6. ①补充小说情节,交代许振君死前牵挂《仙溪图》的原因。②突出许振君认真而正直的个性,丰富了人物形象。③使小说结构富于变化,避免了平铺直叙,增强了故事的生动性。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C项,“‘许振君安详地走了‘―句,表明他临终前不想再理会赝品《仙溪图》在市场上害人的事”错误,选项对句中“安详”一词的解说错误。许振君安详地走了,是因为他已把任务交给了自己的弟子谢德才,他相信弟子一定能办好此事。从末尾谢徳才说“您交办的难题”可知,许振君并非不想再理会赝品《仙溪图》在市场上害人的事。
【5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简要赏析文中画横线部分的心理描写”,这是考查学生鉴赏小说语言的能力。首先应明确所涉及句子的表达方式,然后再分析句子所写的对象,最后从不同的角度赏析。题干已经明确设题的句子是“心理描写”,“如果狠下心来,把恩师的信付之一炬,这个真相就永远无人知晓了。可是谢德才做不到,那样恩师会死不瞑目,自己也会愧对良心。但是如果把信件交付新闻媒体,也不妥。一是许老师的名声将毀于一旦,二是拍卖行也会招来非议,甚至面临倒闭破产的可能”,这是谢德才看了老师给他的信后的心理活动,主要是对如何解决老师交给的难题的种种想法;从谢德才的考虑来看,他思虑事情极为周详,既要顾及老师的名声,还要顾及拍卖行的利益,同时还要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让老师走得心安,让自己内心无愧,这段心理描写丰富了人物的形象,这也就自然引出下文他设法让《山溪图》流拍的情节。
点睛:鉴赏语言是高考常考题型之一。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鉴赏对象的表达方式,如属于景物描写,一般从修辞、动静、虚实、空间、感官等角度入手,如属于人物描写,一般从修辞、动作、细节等角度入手;然后明确句子陈述的对象,分析效果的时候,要注意景物的特点、人物的情感(心理、品质等)。比如本题,题干已经明确设题的句子是“心理描写”,考生可以回归文本明确这是谁的心理,具体的内容是什么,是在什么情境之下的心理,与下文的情节有何关联,从这些方面分析即可。
【6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小说中许振君发现《仙溪图》是赝品的情节采用了插叙的方式,这种方式有何好处”,这是考查小说插叙的作用。首先找出设题的内容,即“许振君发现《仙溪图》是赝品”,从文中来看,当许振君到台北故宫博物院见到了《溪山行旅图》之后,回来与册页上的《仙溪图》反复比对,又查了相关史料,发现《仙溪图》是赝品,之后他寝食不安,担心误导他人,以讹传讹,扰乱市场,直到临终还是没有放下这个问题,而是托付自己的学生解决这个“难题”,这些内容突出了许振君认真而正直的个性,丰富了人物形象,同时这也交代了许振君死前牵挂《仙溪图》的原因,补充小说的情节,且插叙的使用让小说结构富于变化,避免了平铺直叙,增强了故事的生动性。小说中的插叙是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 使情节更加完整, 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