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的部队
李浩
我越来越多地想到他了。想到他,我感觉脚下的土地,悄悄晃动一下,然后空气穿过了我,我不见了,我回到了将军的身边,我重新成为了干休所里那个二十一岁的勤务员。
将军的部队装在两只巨大的木箱里。向昔日进行眺望的时候,我再次看见了那两个木箱上面已经斑驳的绿漆,生锈的锁,生锈的气味和木质的淡淡的霉味。
对住在干休所里,已经离休的将军来说,每日把箱子从房间里搬出来,打开,然后把刻着名字的一块块木牌从箱子里拿出来,傍晚时再把这些木牌一块块放进去,就是生活的核心,全部的核心。直到他去世,这项工作从未有过间断。
那些原本白色的,现在已成为暗灰色的木牌就是将军的部队。直到现在,我仍然无法说清这些木牌的来历。我跟身边的伴儿说的时候,他只给了我粗重的喘息,并未做任何的回答。我跟他说,我猜测这些木牌上的名字也许是当年跟随将军南征北战的那些阵亡将士们的名字吧,我的猜测是有道理的,可后来,我在整理这些木牌的时候,却发现,上面有的写着“白马”“黑花马”“手枪”,而有一些木牌是无字的,很不规则的画了一些“O”。也许,将军根本不知道那些阵亡战士的名字?
他非常缓慢地把其中的一块木牌拿出来,看上一会儿,摸了摸,然后放在自己的脚下。一块块木牌排了出去。它们排出了槐树的树阴,排到了阳光的下面,几乎排满了整个院子。那些木牌大约有上千个吧,很多的,把它们全部摆开可得花些时间。将军把两个木箱的木牌全部摆完之后,就站起身来,晃晃自己的脖子,胳膊,腰和腿,然后走到这支部队的前面。
将军说,我记得你,当然。我记得你的手被冻成了紫色。是左手吧?
将军说,你这小鬼,可得听话呀。
将军说,我不是叫你下来吗。
将军说,马也该喂了。
他用手使劲地按着眼角边的两道皱纹。
有时将军也和我聊一些和他这支部队相关的陈年旧事。譬如一个战士特别能睡,打完一场战斗,将军一发出休息的命令,即使他站着也会马上鼾声如雷。他脚还特别臭。将军说我原本想让他当我的警卫员来着,可我受不了他的臭脚。说到这里时将军的声音很细,并且有种笑意。他笑起来的样子让他年轻了很多。
将军还跟我说过逗蛐蛐、抓毒蛇、吃草根一类的小事,说过某某和某某的一点琐事,他很少跟我谈什么战争。我不知道他为什么不谈。要知道将军一生戎马经历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战争,要知道将军在这无数次的战争中很少失败,要知道他现在指挥的这支木牌上的部队,很可能是在战争中牺牲的将士啊。
我悄悄地留下了两块木牌,那是两块没有写字的木牌,上面画的是“O”。原来我留下的木牌是三块,那一块木牌上写的是“白马”。对我这样一个从农村里出来的孩子来说,白马让我感到亲切。不过后来我把白马给将军送了过去,我看见那匹白马从浓烟中站起来,回头望了一眼,似乎还有一声嘶鸣,然后甩下一路嗒嗒的马蹄声绝尘而去。白马是属于将军的。
对于将军那些木牌名字的来历,我曾经做过调查,当然这种调查是随意性的,我只是偶然地向有关的人提及,他们对我的问题部只能是摇头。似乎没人曾向将军提供过什么阵亡将士的名单,至少将军离休后没有。
那么木牌上的名字是如何得来的呢?它们是在什么时间成为了木牌,装满了整整的两个木箱?……
倒是干休所的王参谋向我提供了一个细节。他说他见过一次将军发火,那时我还没有来到干休所。他看见将军紧紧抓住一块木牌,对着它大声说,你就是再活一次,我还得毙了你!
当时王参谋吓得大气都不敢出。将军把那块木牌扔出了很远,木牌划过地板时发出了一阵很脆的声响。过了很久,将军突然对王参谋说,你把木牌给我捡回来。将军接过了木牌,用手擦了擦上面的尘土,然后小心地把它放回了那些木牌之间。王参谋说他记不太清了,他记得好像他把木牌递到将军手上时,将军的眼红红的。
我的手指,抚摸着我一直收藏的那两块木牌。在我混乱的生活里它的位置却是一直都没变过。而现在,我抚摸着它们,感觉上它们变小了,但比以前更重了。
(有删改)
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第二段中通过“斑驳”“生锈”“霉味”等几个词语,从视觉、嗅觉的角度表现了箱子的陈旧,为情节的展开做了铺垫。
B. 将军和我聊部队的事,提到战士睡觉鼾声如雷和臭脚,不仅增加了文章的真实感和生动性,也从侧面表现将军的性情。
C. 王参谋讲将军扔木牌又让他捡回来的细节,表明将军对士兵严厉,也对自己过往行为的后悔,表现其内心柔软的一面。
D. 小说以“我”的回忆来行文,通过写“我”与将军的交谈、“我”对木牌的了解,串联起故事情节,更好地塑造了将军形象。
5. 小说中画线处说将军“他2用手使劲地按着眼角边的两道皱纹”,请结合作品简要赏析。
6. 小说主要写将军的木牌,却以“将军的部队”为题,这样处理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
4. C
5. ①运用动作描写和肖像描写来刻画将军的形象。②写出了将军年岁已高和内心伤感。③表现出将军对自己部队里的士兵与马的思念之深。
6. ①内容上:表明木牌与将军的部队有联系,木排所代表的亡故的士兵或其它物品曾是将军部队的一份子。②形象上:以这样独特的部队来揭示将军的独特的心理特征,丰富了将军与不同的人物形象。③主旨上:写出了箱子里的木牌是有灵魂的,深藏在将军心中,表现出将军对自己部队身后情感。④效果上:这样设置标题创设了悬念,吸引了读者阅读兴趣。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C项,结合文本倒数第二、三段,说将军“也对自己过往行为的后悔”不正确,从文中来看,将军是对过去的人与物的思念和关爱,并不是后悔,文中“你就是再活一次,我还得毙了你”可以看出将军没有后悔。
【5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小说中说将军‘他用手使劲地按着眼角边的两道皱纹’,请结合作品简要赏析”,这是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和赏析语句的手法的能力。首先应明确所涉及句子的表达方式,然后再分析句子所写的对象,最后从不同的角度赏析。“他用手使劲地按着眼角边的两道皱纹”,这句话是对人物的描写,“按着”是动作描写,“眼角边的两道皱纹”属于肖像描写;“两道皱纹”说明将军年岁已高,“使劲地按着”这一动作表现出内心的伤感,结合文章的语境来看,将军与代表阵亡士兵的木牌对话,故句中的动作的描写表现出将军内心的伤感,流露出将军对自己部队兵马的深深思念之情。鉴赏语言是高考常考题型之一。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鉴赏对象的表达方式,如属于景物描写,一般从修辞、动静、虚实、空间、感官等角度入手,如属于人物描写,一般从修辞、动作、细节等角度入手;然后明确句子陈述的对象,分析效果的时候,要注意景物的特点、人物的情感(心理、品质等)。
【6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小说主要写将军的木牌,却以‘将军的部队’为题,这样处理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这是考查把握文章构思和探究个性化解读的能力,是针对小说的标题设题。一般从内容上、形象上、主旨上、结构上以及艺术效果上等几个角度分析作答。从文中来看,文中所写的将军的木牌代表的是将军统领部队中那些亡故的士兵以及其他的一些物品,是部队的一份子,故标题以“将军的部队”表明木牌与部队之间的联系;“将军的部队”中的“部队”其实是一些木牌,体现出文中“部队”的独特性,在塑造人物形象上凸显了将军的形象;如果单看这些木牌,都是一些没有生命的物体,而标题以“将军的部队”让这些木牌有了生命,有了灵魂,表现出将军对自己部队的情感之深;标题是“将军的部队”,而文章写的却是木牌,这就会引起读者的阅读的兴趣。考生围绕这些方面进行答题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