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童年的春节阅读答案-冰心

2020-02-14 16:29超越网

童年的春节
冰心
    我童年生活中,不光是海边山上孤单寂寞的独往独来,也有热闹得锣鼓喧天的时候,那便是从前的“新年”,现在叫做“春节”的。
那时我家住在烟台海军学校后面的东南山窝里,附近只有几个村落,进烟台市还要越过一座东山,算是最冷僻的一角了,但是“过年”还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
过年的前几天,最忙的是母亲了。她忙着打点我们过年穿的新衣鞋帽,还有一家大小半个月吃的肉,因为那里的习惯,从正月初一到十五是不宰猪卖肉的。我看见母亲系起围裙、挽上袖子,往大坛子里装上大块大块的喷香的裹满“红糟”的糟肉,还有用酱油、白糖和各种香料煮的卤肉,还蒸上好几笼屉的红糖年糕。当母亲做这些事的时候,旁边站着的不只有我们几个馋孩子,还有在旁边帮忙的厨师傅和余妈。
父亲呢,就为放学的孩子们准备新年的娱乐。在海军学校上学的不但有我的堂哥哥,还有表哥哥。真是“一表三千里”,什么姑表哥,舅表哥,姨表哥,至少有七八个。父亲从烟台市上买回一套吹打乐器,锣、鼓、箫、笛、二胡、月琴弹奏起来,真是热闹得很。只是我挤不进他们的乐队里去!我只能白天放些父亲给我们买回来的鞭炮,晚上放些烟火。大的是一筒一筒的放在地上放,火树银花,璀璨得很!我最喜欢的还是一种最小、最简单的“滴滴金”。那是一条小纸捻,卷着一点火药,可以拿在手里点起来嗤嗤地响,爆出点点火星。
记得我们初一早起,换上新衣新鞋,先拜祖宗——我们家不供神佛——供桌上只有祖宗牌位、香、烛和祭品,这一桌酒菜就是我们新年的午餐——然后给父母亲和长辈拜年,我拿到的红纸包里的压岁钱,大多是一圆锃亮的墨西哥“站人”银元,我都请母亲替我收起。
最有趣的还是从各个农村来耍“花会”的了,演员们都是各个村落里冬闲的农民,节目大多是“跑旱船”和“王大娘锔大缸”之类,演女角的都是村里的年轻人,搽着很厚的脂粉。鼓乐前导,后面就簇拥着许多小孩子。到我家门首,自然就围上一大群人,于是他们就穿走演唱了起来,有乐器伴奏,歌曲大都滑稽可笑,引得大家笑声不断。耍完了,我们就拿烟、酒、点心慰劳他们。这个村的花会刚走,那个村的又来了,最先来到的自然是离我们最近的金钩寨的花会!
我十一岁那年,回到故乡的福建福州,那里过年又热闹多了。我们大家庭里是四房同居分吃,祖父是和我们这一房在一起吃饭的。从腊月廿三日起,大家就忙着扫房,擦洗门窗和铜锡器具,准备糟和腌的鸡、鸭、鱼、肉。祖父只忙着写春联,贴在擦得锃亮的大门或旁门上。他自己在元旦这天早上,还用红纸写一条:“元旦开业,新春大吉”以下还有什么吉利话,我就不认得也不记得了。
新年里,我们各人从自己的“姥姥家”得到许多好东西。
首先是灶糖、灶饼,那是一盒一盒的糖和点心。据说是祭灶王爷用的,糖和点心都很甜也很粘,为的是把灶王的嘴糊上,使得他上天不能汇报这家人的坏话!最好的东西,还是灯笼,福州方言,“灯”和“丁”同音,因此送灯的数目,总比孩子的数目多一些,是添丁的意思。那时我的弟弟们还小,不会和我抢,多的那一盏总是给我。这些灯:有纸的,有纱的,还有玻璃的。于是我屋墙上挂的是“走马灯”,上面的人物是“三英战吕布”,手里提的是两眼会活动的金鱼灯,另一手上拉的是一盏脚下有轮子的“白兔灯”。同时我家所在的南后街,本是个灯市,这一条街上大多是灯铺。我家门口的“万兴桶石店”,平时除了卖各种红漆金边的伴嫁用的大小桶子之外,就兼卖各种的灯。那就不是孩子们举着玩的灯笼了,而是上面画着精细的花鸟人物的大玻璃灯、纱灯、料丝灯、牛角灯等等,元宵之夜,都点了起来,真是“花市灯如昼”,游人如织,欢笑满街!
元宵过后,一年一度的光采辉煌的日子,就完结了。当大人们让我们把许多玩够了的灯笼,放在一起烧了之后,说:“从明天起,好好收收心上学去吧。”我们默默地听着,看着天井里那些灯笼的星星余烬,恋恋不舍地带着一种说不出的惆怅寂寞之感,上床睡觉的时候,这一夜的滋味真不好过!
  (选自冰心《我的童年》)
5. 小语在阅读《朝花夕拾》时,想到了冰心的散文集《我的童年》,她重点选择了《童年的春节》来读,用思维导图对文章内容进行了梳理,让我们一起来帮她完成吧!(3分)

6. 声音可以拉近我们与经典作品的距离。请你帮助小语,给文中画横线句做一个朗读设计,并说明这样设计的理由。(3分)
【温馨小贴士】朗读设计可以从重音、停连、语调、语速、语气等入手。
于是我屋墙上挂的是“走马灯”,上面的人物是“三英战吕布”,手里提的是两眼会活动的金鱼灯,另一手上拉的是一盏脚下有轮子的“白兔灯”。
7. 在品味文章语言时,小语、小文围绕文中画波浪线语句展开了讨论。请你结合句子,补全他们的对话。(3分)
大的是一筒一筒的放在地上放,火树银花,璀璨得很!我最喜欢的还是一种最小、最简单的“滴滴金”。那是一条小纸捻,卷着一点火药,可以拿在手里点起来嗤嗤地响,爆出点点火星。
8.《我的童年》与《朝花夕拾》都是大师的回忆性散文集,小语觉得将它们进行比较阅读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请你与小语一起,完成以下探究活动!
(1)关注目录,发现不同。(2分)
不同之处:                                    
(2)走进目录,主题探究。(2分)
A.玩乐之趣——《漫谈赏花和玩猫》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B.   ▲   ——《童年的春节》与《   ▲   》
C.遇师之恩——《我的老师》与《藤野先生》
(3)聚焦情感,深入研读。(5分)
抒发主观情感,是散文作者的写作目的之一。在《童年的春节》中,冰心就抒发了她丰富而饱满的情感,那么鲁迅在抒写自己的童年往事时,又表达了哪些情感呢?请结合《朝花夕拾》中的相关作品,说说你的发现。


5.示例:(1)福州的春节;(2)农人们来耍的花会;(3)姥姥家的糖、点心和花灯
(每空一分,意对即可。共3分)
6.示例一:福州姥姥家“最好的东西”是灯笼,而“我”又总能多得一盏灯,喜悦之情洋溢于字里行间。朗读这个句子,整体语气和语速可以轻快些,读出小孩子过年的快乐感。“走马灯”“金鱼灯”“白兔灯”可以重读,强调对这些灯笼的喜爱与获得这么多灯笼的惊喜与激动。
示例二:这一句应该用平静舒缓的语调来读,重音落在“屋墙上挂的是”、“上面的人物是”、“手里提的是”和“另一手上拉的是”上,并在这些地方适当停顿,语速较慢,这样就能强调小作者在提到这些灯时,是按照一定顺序娓娓道来的,说话条理特别清晰,透露着她的一丝喜悦。
(朗读设计1分,具体结合文本阐述1分,情感1分,意对即可。)
7.示例一:我欣赏这句话的量词,你看“一筒一筒”形象地写出大烟火的体量大,“一条”“一点”准确地描述出了放鞭炮的过程,细致地描摹出小烟火的小巧简单,大烟火璀璨,小烟火明亮,交相辉映,实在好看得紧,有趣得紧,叫“我”十分欢喜与兴奋。
示例二:我欣赏这句话中运用的叠词,你看“嗤嗤”和“点点”,读上去很有节奏感和音韵感,强调了放鞭炮这事的趣味性,使读者身临其境,童真童趣十足,表达了作者的欣喜与激动。
(选择角度1分,结合文本分析到位1分,表达的情感1分。另外,还可以从动词、反复、叙述的顺序等角度入手,言之有理即可)
8.(1)示例:内容上,《我的童年》的目录主要围绕“我”的温馨的童年生活;《朝花夕拾》的目录除关注自身童年外,还涉及到其他人,比如知识分子范爱农、家庭妇女衍太太等,且情感相对沉重。
人称上:冰心大都是以第一人称“我”编目录,主观性更强,更感性;而《朝花夕拾》的目录都是以第三人称,更加冷静客观,更加理性。
(有其他的发现,言之有理即可,分析《我的童年》的目录1分,分析《朝花夕拾》的目录1分)
(2) 示例一:民俗之美;《无常》/《阿长与<山海经>》/《五猖会》
示例二:节日之味;《五猖会》/《阿长与<山海经>》
示例三:人情之美;《阿长与<山海经>》
(学生对于主题还有其他的归类,只要言之成理都可以,但是篇目的填写必须与《童年的春节》有关联。只从情感一个角度出发的归类不给分,比如“惆怅寂寞”,“喜悦激动”等。)
(3)第一层次:仅从单个角度回答,情感比较单一,能结合内容分析,但非常简略并且思维相对肤浅。(1~2分)
示例一(1分):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中,表达了他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热爱与怀念。
示例二(2分):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中,表达了他对童年生活的热爱与怀念,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对百草园无比的留恋与喜爱。
第二层次:能从两个层次分析作者情感,但还没有形成整体认识,结合内容分析较为详细,思考较为深入。(3~4分)
示例一(3分):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先生对百草园的美好生活是热爱与怀念的,但是对于离开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去上学,他又是无奈与不舍的。
示例二(4分):鲁迅先生在《五猖会》中,对热闹的迎神赛会,他是期待的,是盼望的,是兴奋和激动的,他无比期待地想象着迎神赛会喜气热闹的场面和活动。但是父亲的出现却打消了我的这种念想,他逼迫“我”背诵《鉴略》,让“我”感到苦闷与无奈,导致到了最后,对于迎神赛会,也觉得“没有什么意思了”。
第三层次:能全面把握作者情感,同时考虑到了“小鲁迅”和“大鲁迅”的情感,能结合内容深入分析,思维深入,表述到位,形成了整体的认识。(5分)
     示例(5分):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中,表达出了丰富而饱满的情感,他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对百草园的美好生活,他是热爱与怀念的,对离开百草园,他是不舍与无奈的,对进入三味书屋学习与封建的教育制度,他是抗拒和批判的。但是可爱的同学与和蔼的老夫子,又让小鲁迅倍感亲切。在《狗?猫?鼠》中,他借追忆自己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最终却惨遭杀害的往事,表达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施暴者的憎恨。在他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时,表达了对“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的强烈反感,对扼杀人性的封建礼教的强烈批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