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痘姆古陶的暖色调阅读答案-程文文

2022-03-03 14:20超越网

痘姆古陶的暖色调
①自有人类以来,大地上就遍布着用于制造陶的土壤。只需一个契机,有些土壤就像雨后春笋一样成长为陶,并融入人类生活的细节中。有一种土壤叫息壤,这是我们的先人对土壤最美妙的称呼,它是一种能自己生长的土壤。它出自帝尧,由鲧窃出,传至鲧之子禹,然后由禹布施四方,而后,成堤、成坝、成圩、成埂,亦成岭、成坡、成原、成田,成大地上人类最原初的生活器具及工艺品之一的陶。
②初冬的乡村,树木依然蓊郁,遍野庄稼的断茬低贴着土地纵横排列,目极之处既有灰蒙蒙的色调,更有翠绿之姿。当快要抵达龙窑的那一刻,一种耀眼的黄从沿途白墙灰瓦中独立出来,让人在凉风中陡然涌入一丝温暖。“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的诗情随之晕染开来。多次想来此处却又未曾成行,因此它在我心中搁置成了一种象征。现在,我终于来了,它才得以清晰地由象征而呈现出立体的丰姿。
③痘姆是远近闻名的“陶乡”,痘姆陶出自痘姆古窑,痘姆古窑又称为龙窑,它紧贴着大地,长达一百多米,给人一种欲飞腾之感。黄泥的山岗与迤逦的坡地上,随处可见黄壤黏土暴露于地表,就是这种特殊的由大禹布施四方的“息壤”派生出的泥土催生了六千年前的痘姆陶艺。
④暖,暖,暖!这里所有的房子、地面,都带着质朴和暖色,直至从老旧的厂房大门进去,这种黄色渐次丰富起来,这种暖色渐次氤氲开来。一排排低矮的黄墙黄瓦的厂房前后上下并列错落着,仿佛一朵朵黄色的花,开放在起伏的矮坡上。一个中年男子,一边带着我们往前走,一边讲解,目光中沉淀着笃定与深情,龙窑的前尘往事如数家珍,他的声音飘浮在冬日的清寒中,弥漫着丝丝暖意。他是龙窑的主人,静静地说着龙窑的历史。他的脸上呈现出古铜色,与这里的黄泥黄墙黄瓦很贴近,初冬的阳光从空中斜照下来,身影在黄色的土地上拉得很长,暗与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加深了龙窑的暖色调。
⑤这是我见过的最简陋质朴的窑厂。这里的先人们就地取土和泥,搭砖建房,烧瓦盖顶,土壁架梁,粗粝简单,没有刻意装饰,保持着泥土的性格。贴地而卧的百米龙窑,黄泥矮房、产品陈列室、土路通道,安然坐落在舒缓的矮山上。它的体量不算太大,但是在众多新生代建筑的裹挟下,凸显出一种辽阔——辽阔的黄,辽阔的陶艺精神,辽阔的时空。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黄泥烧制的生活用品已经离人们越来越远,土陶成为一种记忆留存在人们的脑海中。对于现在的孩子而言,参与产品的制作过程只是研学旅游安排的课程,在他们的眼里只是好奇。而作为取材于泥土的建筑和陶器,呈现出大地的丰富和包容。这里的每一块砖、每一片瓦、每一个陶器都呈现和保持着在高天大地垂拱悬托下所独具的姿势,所拥有的特质。无疑,我们的身心所触碰到的是龙窑和陶器内蕴的精神。
⑥在低矮的厂房里,我见到了正在埋头生产的工人,他们大都是头发稀疏的老年人,我们的到来并没有打断他们。他们安静地坐在凳子上,双手不停地随着制坯车旋转。他们神情专注,一丝不苟,土坯房内光线幽暗,散发出的黄色光晕,映照在他们所坐的位置。阳光从屋瓦的罅隙漏进来,形成一束束细长的光柱,能清晰看见屋内的浮尘,这束光落在了他们黝黑的脸上,像刚晒过冬日暖阳般微红,安静而又落寞。在一间间破旧了的土房里,堆满了黄色的黏土,空气中飘散着泥土的腥香,混杂着工人们的汗味以及粗劣的烟草味。从青年到中年再到老年,从厂房兴建、修缮、拓展到土墙剥落,屋瓦破碎,然后又修缮,一代又一代制陶工人在默默固守传承着陶艺。地上随处可见碎瓦砾,不知厂房经历了多少倒塌重建的过程。选泥、制坯、修坯、上釉、干坯、雕花、烧制,这些陶器的制作过程,让工人们身上烙上了陶的符号。随处可见的一堆堆一沓沓一排排成品,缸、罐、坛、盆、钵……不仅闪现着陶之光,也闪现着这些制陶人的质朴而又高贵的生命之光。
⑦在陶器陈列馆,摆放着两百多款陶器,从传统的取暖用具和生活器皿延伸至茶具、餐具、花插、摆件,粗粝的内里与精致的外表完美融合。轻扣时,浑厚中夹杂着清脆的声响,它们的微凉表层却让人分明感知泥土的温暖,光润与粗糙融为一体,形成了和谐的呼应。里面是经过龙窑之火三天三夜烧铸的泥土,表面是为不同陶器精心设计打磨的润滑,而这,在到访者情不自禁的轻扣中慢慢弥散于龙窑和厂房的上空。在我离开陈列室的时候,似乎还听到了陶片触地的微响,悦耳中夹带着滞沉;又仿佛听到了工人们修坯时泥土的咝咝声,大火烧制陶坯伸缩的哗啦声,以及叩击发出的清脆的绕梁余音。我不禁侧耳细听,又听得并不真切。是的,对于陶,我知之甚少,也许只有那些制作者才能深知陶器的品格,他们才是陶的聆听者。
⑧大地的灵气和泥土的韧性造就了龙窑的陶器,它们有着一种蕙质天成的美,纯粹而缤纷。在陈列室里,色泽若明若暗,若隐若现,一种陶的文化韵味在盈盈流动,质朴而迷人。龙窑之于古陶,也许是一种吉祥的象征和人们寄予的期望。
⑨老旧的大门,黄色的厂房,百米龙窑,在我离开的时候再次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太阳西斜,天际彤红,龙窑上空的色彩更浓,在这个冬日的下午,我站在一个陶缸面前,它给予我遥远而温暖的想象。
(取材于程文文的同名散文,有删减)
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泥的山岗与迤逦的坡地上       迤逦:曲折延绵
B.这种暖色渐次氤氲开来             氤氲:弥漫播散
C.目光中沉淀着笃定与深情             笃定:坚守龙窑的坚定
D.悦耳中夹带着滞沉                    滞沉:滞留轻柔
1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第四段中,作者用“一朵朵黄色的花”形象地喻指龙窑厂房别样的美感。
B.文中第四段中,龙窑的主人静静地说着龙窑的历史,拥有着如陶一般的品格。
C.文中第六段中,作者看到阳光洒到制陶工人黝黑的脸上,感到安静而又落寞。
D.文章最后一段中,作者提到“太阳西斜,天际彤红”,营造了温暖的氛围。
18.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文章标题“痘姆古陶的暖色调”包含了哪些内涵。
19.在作者的审美体验里:“(陶器)的微凉表层却让人分明感知泥土的温暖,光润与粗糙融为一体,形成了和谐的呼应。”文中的微凉与温暖、光润与粗糙表面看似矛盾,实则让人感到了和谐的美感。结合自己的生活及阅读经历,谈谈类似这样看似矛盾,实则和谐的审美体验。


16.D “悦耳中夹带着滞沉”中“沉滞”的含义应是“滞留沉着”的意思。根据前文这是瓷器碰撞发出的声音,并不是“轻柔”,根据后文“叩击发出的清脆的绕梁余音”可知,这是一种清脆的声音。
17.D. “营造了温暖的氛围”错,根据后文“在这个冬日的下午,我站在一个陶缸面前,它给予我遥远而温暖的想象”,和前文制陶工人的“落寞”,作者是在慨叹传统制陶工艺的没落和对制陶工艺传承的担忧,并不是一种“温暖的的氛围”。
18.①制作痘姆古陶厂房的黄色,是一种暖色调;②痘姆古陶散发的泥土的温暖,散发的质朴、丰富而包容的精神;③制作痘姆古陶的工人身上散发的暖阳的微红,他们身上散发的质朴而又高贵的生命之光。
19.①龙窑主人声音在冬日的清寒中弥漫的丝丝暖意;②痘姆古陶粗粝的内里与精致的外表完美融合;③在我们的生活经历中如人粗犷外表下的细腻与温柔,如艺术作品(维纳斯等)残缺与完美的融合等等,都散发着和谐的审美体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