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洒走一回
耿艳菊
①早晨的公园,明媚清新。红砖道上,稀稀疏疏有一些遛弯的人。一位老者走在我的前面,白衣白裤,清瘦、精神、步态矫健,颇有道骨仙风的模样。他的右手腕上戴着个小巧的录音机,正放着歌曲:“天地悠悠,过客匆匆,潮起又潮落,恩恩怨怨,生死白头,几人能看透……”是叶倩文的《潇洒走一回》,很老很熟悉的歌。看着老者清瘦、潇洒的背影,我突然想起郑老师,想他如今也应依旧这般洒脱吧。十几年前,我们小镇中学里郑老师,便最喜欢唱这首歌。
②郑老师那时四十多岁,从市里的重点中学调到我们这个偏僻的小镇。传言说郑老师脾气又坏又执拗,才被下调。可是,我们见到的郑老师却没有失意人的落寞和惆怅,而是笑呵呵地哼着歌,意气风发。
③郑老师被安排教语文,又担任班主任,新来乍到,很是忙碌。学校开设了音乐课,却没有音乐老师,音乐课总被其他科老师占去,要我们做习题。不久,郑老师就自告奋勇,向学校毛遂自荐,又做起我们的音乐老师。
④郑老师教我们的第一首歌就是《潇洒走一回》。后来这首歌简直成了郑老师的代言,只要学校举办活动,让表演才艺,他就会潇洒地唱一回。
⑤郑老师不仅喜欢唱歌,还喜欢看书,写写画画,一手毛笔字写得更是行云流水。学校当时把大门口旁边的那一排平房给他分了两间,一间厨房,一间卧室,其实已经很宽裕了。可他的一车书放哪里呢?郑老师发愁,那是他的心肝宝贝呀。他转来转去,忽然灵机一动,有了主意。卧室在那排平房的最边上,他买来红砖青瓦水泥等材料,借卧室外面的那面墙自搭自建了一个八九平方米的小书房。
⑥起初,很多人看不上郑老师的这种讲究,还嘲笑了他一阵。郑老师依旧保持着他笑眯眯的风度,对谁都是一团和气。郑老师在他的小书房周围种了好几种植物,爬山虎、蔷薇、扁豆、红梅……春天,蔷薇花幽香静谧;夏天,爬山虎青碧葱郁,爬满了书房的墙壁房顶,书房成了最清凉养眼的地方;秋天,扁豆也爬上了墙,紫色的扁豆花在秋风里恣意悠闲;冬日里,梅花绽放,映着门前大雪,清美绝伦。
⑦郑老师的小书房成了校园里最别致的一道风景,而书房里也别有洞天。郑老师最崇拜他的本家郑板桥,洁白的墙壁上到处贴着郑老师自己写的郑板桥的对联诗词,如“难得糊涂,吃亏是福”。还有他临摹的墨竹图和题诗:“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⑧郑板桥的很多故事都是郑老师讲给我们听的。有一回,班里两个男生因前后桌空隙问题动手打了起来。郑老师没有问原因,也没有批评他们,只淡淡一笑,在黑板上写了一首诗:“千里捎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然后讲起郑板桥做官时,他的弟弟为了盖房子与邻居争地,彼此互不退让,各自向前抢修围墙,以致阻断道路。弟弟修书给他,希望他帮忙打赢官司。郑板桥回信时便做了这一首诗。而邻居知悉此诗后,非常感动,双方遂各自退让三尺。
⑨真正让很多人对郑老师刮目相看的是那次教师评优。郑老师为了让年轻的小赵老师评上优秀,竟放弃了竞争。有人笑他傻,郑老师不多做解释,只是按他一向的作风和气地淡淡一笑,说,小赵年轻,又这么优秀,本该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小赵老师家在城里,孩子又年幼,来回跑着很是辛苦。如果评上优秀,他有可能调到城里,一家人就可以团聚了。这全是郑老师的一片厚朴善意。
⑩后来,我们离开小镇,到外面读书,又踏入社会,同学们偶尔相聚,谈起过去,总要提到郑老师。他的为人风度和人生态度,在岁月里像一颗颗明珠,散发着温暖明亮的光芒。一辈子那么短,何不潇潇洒洒,抖落满身的风尘仆仆,细赏这人间万象、日月升沉呢?
(《羊城晚报》) 2019年09月29日第9版)
8.文章回忆了郑老师的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4分)
9.第①段中,为什么详细描写一位老者?请做简要分析。(4分)
10.阅读下面的文字,结合文章内容按括号里的要求作答。(4分)
(1)春天,蔷薇花幽香静谧;夏天,爬山虎青碧葱郁,爬满了书房的墙壁房顶,书房成了最清凉养眼的地方;秋天,扁豆也爬上了墙,紫色的扁豆花在秋风里态意悠闲;冬日里, 梅花绽放,映着门前大雪,清美绝伦。(分析这段环境描写的特点)
(2)有人笑他傻,郑老师不多做解释,只是按他一向的作风和气地淡淡一笑,说,小赵年轻,又这么优秀,本该有更好的发展空间。(赏析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11.在回忆性散文中,结尾部分往往会用象征手法来集中表达情感,试比较下面两句话并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象征手法在回忆性散文中的效果。(5分)
(1)他的为人风度和人生态度,在岁月里像一颗颗明珠,散发着温暖明亮的光芒。
(2)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背影》)
答
8.郑老师被下调小镇,不见落寞只见意气风发;郑老师自荐代教音乐,《潇洒走一回》成了 他的代言;郑老师在卧室边上自建小书房;郑老师用郑板桥的故事化解同学矛盾;郑老师礼让教师评优。(4分,写出任意四件事即可)
9.详细描写老者的外貌和神态,突出他的“道骨仙风”,衬托下文郑老师的人物形象特点; 点题,通过《潇洒走一回》这首歌引出对郑老师的回忆。(4分,各2分)
10. (1)选用不同季节的植物衬托了书房环境的别致和闲适,运用多角度描写方法,从嗅觉、视觉等角度进行细致描写,营造书房独特的环境氛围;运用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具体可感地描绘书房四季的不同感受。(2分,答出任意两点得2分)
(2)通过对郑老师的神态描写,表现了郑老师和气善良、质朴洒脱、淡泊名利、坦荡无私的品质。(2分,手法1分,表达效果分析1分)
11.第一句中“光芒”象征着郑老师的为人风度和身上闪耀的人性光辉,使人物精神品质具体化、形象化,抒情委婉含蓄而更具深意,增添了人物形象的艺术魅力;第二句“背影”象 征着父亲艰辛与落寞、对“我”无微不至的爱、对父亲逐渐老去的伤感以及“我”对父亲 的愧疚,使复杂的情感有了依托,情感更加深厚浓郁。两处结尾均使用象征手法,言有尽而意无穷,升华主题,使文章更有艺术魅力。(5分,前面两点各2分,第三点1分,有其他角度的效果分析,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