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尽行人君不来
道路和人一样,只有极少数的道路,才能像极少数的人那样,借助历史的机缘,在蒙蒙的时间尘埃里脱颖而出,被永恒铭记。
我是站在梅岭古道的关隘处,想到这些的。两侧逼仄的山崖,逼人警觉。我摸着断崖处的石壁,思考着道路的意义。从实用来说,好的路应该是那种令人无所察觉便悄然经过的路;那么,在今天来看,梅岭古道根本算不上一条好路。
这是一条什么样的路呢?山体上那些被墨绿色苔藓遮盖的斧凿痕迹依然鲜明,没有炸药的年代,面对顽石只能以硬碰硬,山间全是叮叮当当的巨大回音。虎口震裂,石屑飞溅,才有了一道道或深或浅的刻痕。伸开双臂丈量,我怀疑那最宽处都不足五米,上上下下的石阶经历上千年的踩踏,已不成形状。而路边的荒草,在风中摇摆着,显得更加茂盛,不可一世。
可是,路纵使早已废弃,却绝不会被遗忘。这条路,就是那种从时间的尘埃里脱颖而出的道路。在中原与岭南之间,横亘着五岭。苍茫的五岭当中,路肯定是陡峭难行之至,因此才有了唐代名相张九龄奉命而有的这次开凿——这条在我们今天看起来不过才三五米宽的山路,在当时真可谓是宽阔大道了,而且比其他小路还要节省许多路程。古道尽头向南再继续走一阵,就到了珠玑巷,据说那是北人南迁而来的第一站。正是从那里开始,一批批中原人扎进了岭南的密林,一直走到东亚大陆的尽头……
因此,这是一条功德无量的路。但是,这条路最让人怀念的,却不是它的地理意义,它和人类的其他事物一样,所能彪炳千秋的,依然是沉淀下来的文化风采。在这条道路上,数不清的杰出人物留下了他们的诗篇。是的,若遇上对的时节,这里的梅花开得格外艳丽,尤其站在关隘高处向下望去,是一片灿烂热烈的花海。这样绝美的风景,怎能不引发诗心的吟唱?不过,只要读过那些诗篇就会明白,这条道路打动诗人们的更本质的原因,是他们在这里感悟到人生的道路。
“鹤骨霜髯心已灰,青松合抱亲手栽。问翁大庾岭头住,曾见南迁几个回?”苏轼走上梅岭写的《赠岭上老人》格外打动我。越过五岭,穿过梅关,在古代是一种流放,一种罪刑。也许这一去就是一生,就是无法抵抗的微躯消亡,就是无法忍受的信念熄灭。古道梅关,仿佛有一道无形的界限,来和去,进与出,每一遭,都是一场命运的浮沉。无所适从的渺小个人,怎能不为之深深喟叹呢?
人的命运,永远被某种更大的情势所裹挟。古道如人,像梅岭这样重要的道路,自然无法逃脱。相较于置身战争风暴中的文天祥,东坡的个人际遇便显得幸运了。文天祥的《南安军》一诗:“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出岭同谁出?归乡如不归!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至今读来,还让我觉得荡气回肠。写这首诗时的文天祥,已经被元军俘虏了,向北方押解走过梅岭。岭南那原本的流放之地成了大宋的最后根据地,如今根据地也没了,山河彻底易主,向南向北的含意截然相反了。东坡希冀向北路过梅岭,那是梦寐以求的还乡之旅;而文天祥的北上,却是“归乡如不归”的惨烈。
如今,我的微躯,站在隘口,被苍老的风吹着,真切意识到时间的诡异。一切都烟消云散了,只有地球上的这个地址还没有变,虽然也是暂时的,却又是眼前唯一可以确信的事物了。只要能超越眼前的这一切,就能看到没有不变的中心与边缘。今日岭南无疑已成中心之一,五岭的山壑也被科技的发展轻松逾越,今天要是说句“曾见南迁几个回”,恐怕有点儿戏谑了。去岭南已经不再是流放,而是寻梦。那么,东坡写梅岭的诗,今天还能打动我吗?
历史上,东坡先生终于遇赦北回了。他往北走,往回走,不急不缓,终于,又到了梅岭,他又赋诗一首:“梅花开尽杂花开,过尽行人君不来。不趁青梅尝煮酒,要看细雨熟黄梅。”我们看到的已经是一个成熟审慎的东坡,他也许是带着些许希望的欢悦的,但这欢悦已经被流放的生活化成了一种内心的笃定与超然。北回之路,阻碍重重,几经辗转,一个多月后,东坡仙逝于另一个异乡。可以说,东坡先生到死也没能走出流亡的道路。但他的文化人格,已经成为古典中国的理想典范。
同行者都返回了,我一个人走下梅关的另一侧,坐在一处石台上,享受了一会儿天地间的孤独。附近只有一家卖山水豆腐的小店,要了一杯褐黄色的土茶,慢慢喝着,满口苦涩,心中竟然充满了“过尽行人君不来”的感慨。我没有在这里约过、错过什么人,但依然渴望遇见什么,也许遇见的就是这一番历史的感慨吧,归根结底,渴望遇见,这是生而为人的那一份固有的期盼之心。正是这份期盼之心,让我们在道路上启程、停歇并最终抵达。
(取材于王威廉同名散文,有删改)
21.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或分析,恰当的两项是(4分)
A.梅岭古道在千年的踩踏后变得起伏不平,不堪行走,实在算不上一条好路,已经失去了其作为一条路的价值。
B.文中写梅岭古道路边的荒草“不可一世”,形象地写出了荒草的茂盛,烘托出这条古道在当下的荒凉和颓败。
C.每一位到过梅岭古道的诗人,之所以能够被打动,就因为梅岭关隘之下那灿烂热烈的梅花所形成的绝美风景。
D.文中所说的“时间的诡异”,是指在时光飞逝中,曾经“功德无量”的梅岭古道最终还是在生活中消逝殆尽。
E.文章既有对眼前之景的描写,又能驰骋想象,在追溯历史中揭示出梅岭古道的文化内涵,寄寓一种理性思考。
22.文中插入文天祥过梅岭相关内容的转述,在文意表达上有什么作用?(4分)
23.结合文意,如何理解“只要能超越眼前的这一切,就能看到没有不变的中心与边缘”一句的含意。(4分)
24.联系全文,说说梅岭古道为何能“在蒙蒙的时间尘埃里脱颖而出,被永恒铭记”?(6分)
答
21.(4分)B E(答对一项,给2分)
22.(4分)参考答案示例:
文天祥过梅岭也是揭示历史重大变迁的事件,以此能够突出梅岭古道对于历史进程的折射意义;文天祥的惨烈以及苏轼的悲痛或庆幸,都表明人的命运永远被某种更大的情势裹挟;而这样一些有关路与人的思考,都为后文抒发“过尽行人君不来”的感慨作了铺垫。
评分参考:3点,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意思对即可。
23.(4分)参考答案示例:
岭南在古时是戴罪之人的流放之地,在今天已经是当代中国的发展中心之一;时间能够改变一切,事物的变化才是不变的主题。
评分参考:2点,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24.(6分)参考答案要点:
①梅岭古道是岭南与中原间的交通要道,曾经让南北之间的交通变得便捷通畅。
②梅岭古道以其绝美的景色,年复一年引人赞美,已经成为一种历史文化印记。
③历史人物身上经由梅岭古道而展现出的文化人格,强烈震撼着后来者的内心。
④梅岭古道引发人们诸如个人命运与时代变迁的历史感慨,给予人追梦的力量。
评分参考:每点2分,答出3点得6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