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一:
每次醒来,你都不在
李修文
去年三月的一天早上,我喝酒通宵归来,在小区的入口处,突然看见旁边的围墙上写了好多花花绿绿的字,事实上它们早已存在,但我从未留心,酩酊之中,我赫然看见一句话,只有八个字:每次醒来,你都不在。
一时间,这八个字打动了我,让我想起前年冬天,我游荡甘肃青海,在酒泉更往西的茫茫戈壁滩上看见过一句话,这句话不知是什么人花了多长时间,顶着可以把人吹翻的西风,用堪称微小的戈壁石码起来的,每个字站起来都有一人高,这句话是:赵小丽,我爱你。
此后长达一个月的时间里,我只要后半夜回家,都坐在那堵围墙对面抽一会烟,果然让我等到了他。
但我还是大吃一惊:来者不是别人,是给我装过宽带的电信局临时工老路,我和他已经一年不见。只听说他不在电信局干了,不料他就在离我千步之内的地方当油漆工,工作之余,在后半夜的工地围墙上专事创作。
到今天,又过去一年多了,老路早就不做油漆工了。昨天,他正式离开了武汉,实际上,他是土生土长的武汉人,以他的年纪再出外谋生,结果可想而知。原本,他是来找我陪他去归元寺求签,于是就陪他去了,老路求了一个上上签。直到回来的路上,老路依旧沉浸在激动之中,车过黄鹤楼,他告诉我,这是他这辈子第一次求到上上签。
老路,一九六〇年生人,出身军人家庭。初中毕业后参军,不到一年便去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从战场归来,当工人,结婚,生孩子,下岗,离婚,前妻远走高飞,临走之前卖了房子,没办法,他只好又回到父母屋檐下,靠打零工过活,“一个活到四十多岁还没有自己的房子的男人,是可耻的”,有一次,他对我这么说。
自打在工地的围墙边上重逢,在他频繁的找工作之间,他有时候会来找我借书,我从未看见一个四十五岁的男人像老路那样手慌脚乱。当他坐下,身体便开始焦灼地扭动,似乎随时都在准备起身走人,他的眼神忧惧,总是心神不宁地往四处看;当他跟我进书房找书,一路上他不是碰翻桌子上的茶杯,就是裤兜里的钥匙三番五次掉落在地。
一个无论坐在什么地方都被拒绝的人,叫他怎么可能不慌张?我每次遇见他,他似乎都是在找工作,油漆工的活做完之后,他当过洗碗工,推销过一种古怪的治疗仪器,去乡下卖过菜籽,最后,又回城里卖电话卡。在最艰难的时候,他还想过和我一样写小说。
我和老路重逢的围墙,早已烟消云散,他的毛病却依然没有消退,在离开武汉之前,他随手带着一支圆珠笔,无论走到哪里,他都要下意识地在能写字的地方写写画画,我大约能够理解他:如果写写画画能好受些,那就多写写多画画吧。
只要稍加辨认,就能看清楚老路写的都是古诗词,譬如“十年生死两茫茫”,譬如“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全是杀人的句子,这倒也不奇怪,老路本来读过很多书。我感兴趣的是,我当初看到的那八个字——“每次醒来,你都不在”——为什么再也没见他写过了。
那一次,在东亭二路的小酒馆里,我跟他开玩笑,说他没准真能写小说,普普通通的八个字,被他写来竟然如此煽情,不知道是想起了哪个女人。
老路不说话,他开始沉默,酒过三巡,他号啕大哭,说那八个字是写给他儿子的,彼时彼刻,谁能听明白一个中年男人的哭声?让我套用里尔克的话,如果他叫喊,谁能从天使的序列中听见他?那时候,天上如天使,地上如我,全都不知道,老路的儿子,被前妻带到成都,出了车祸,死了。
(选自散文集《山河袈裟》,有删改)
文本二:
《山河袈裟》自序
李修文
有一年,我在医院陪护生病的亲人,因为病房不能留宿,所以,每每到了晚上,我就要和其他的陪护者一起,四处寻找过夜的地方,开水房、注射室、天台上、芭蕉树下,以上诸地,我们全都留宿过,一个冬天的晚上,天降大雪,我和我的同伴们在天台上的水塔边苦熬了一个通宵,半夜里,在和同伴们一起被冻醒之后,我突然间就决定了一件事情:自此开始,我不仅要继续写作,而且,我应该用尽笔墨,去写下我的同伴和他们的亲人。
他们是谁?他们是门卫和小贩,是修伞的和补锅的,是快递员和清洁工,是房产经纪和销售代表,在许多时候,他们也是失败,是穷愁病苦,我曾经以为我不是他们,但实际上,我从来就是他们。
就是这些人:病危的孩子每天半夜里偷偷溜出病房看月亮,囊中空空的陪护者们想尽了法子来互相救济,被开除的房产经纪在地铁里咽下了心酸,由此及远——在河南,一只猴子和他的恩人结为了兄弟,在黄河岸边,走投无路的我,也被从天而降的兄弟送出了危难之境。
是的,人民,我一边写作,一边在寻找和赞美这个久违的词。就是这个词,让我重新做人,长出了新的筋骨和关节,他们提醒着我:人生绝不应该向此时此地举手投降。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老路激动于自己求到人生第一个上上签,既反衬出他人生的苦难,也反映了老路对离开武汉后新生活的美好期盼。
B.文章引用里尔克的话,表现了老路沉默而深重的人生悲剧,这也是时代变迁的洪流中,小人物失语状态的集体写照。
C.以“每次醒来,你都不在”为题,既概括了文章主要内容,凸显了贯穿全文的线索,还营造了一种悲伤怅惘的情调。
D.这篇散文情节完整有波澜,人物鲜明生动,叙事详略结合,还综合运用顺叙、插叙、补叙等技巧,有浓厚的小说性。
7.下列对文本二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本二开篇便交代了本书的写作对象是自己生活中所见所历的人事,说明《山河袈裟》的底色是源于生活的真正现实。
B.作为散文集的书序,选文在交代创作意图、文章特点之外,还延续了散文的语言风格,字字珠玑、句句精巧、令人玩味。
C.本文运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前者有助于在罗列多样现象时保持语言的整饬,后者使情感的表达形象而有新意。
D.作者寻找和赞美“久违了”的“人民”,不是为了歌颂一个抽象的政治阶层,而是为了致敬平凡的生活中的具体个人。
8.文本一主要讲述老路的故事,却在第二段插入了“我”关于戈壁石码字的回忆,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6分)
9.文本二写道“我曾经以为我不是他们,但实际上,我从来就是他们”,请结合文本一,谈谈作者这样说的原因。(6分)
答
6.C。题目并没能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文章主要内容是老路一生的苦难经历,儿子的意外只是其中一部分。
7.B。序言和散文本身的语言风格都不是字字珠玑、句句精巧的,是通俗浅白、不事雕琢的文风。
8.①情节:让情节发展合理(推动情节发展)。交代了我蹲守墙上字作者的理由,让我与老路的相见合情合理。
②结构:关于爱情的回忆为后文我误会老路的字是为女人而写做出铺垫。
③表达效果:引导读者的阅读期待(悬念),为结尾的反转蓄势。戈壁石的爱情表白和老路写的其他爱情诗词一起,叠加了读者的心理期待,增加了结尾时情节反转的力度,将读者预期的爱情故事与结尾至亲的死亡对比,突显了老路层层递进的人生苦难,增强了文章的冲击力,引起悲悯与思考。
(一点2分)
9.①“我不是他们”:我用旁观者的角度描述老路的故事,虽有悲悯,但其实并不能完全“听见”和“明白”。(2分)
②“我是他们”:我们都是失败的平凡人。我写作失败,也和老路一样生活困窘。
③我们都坚韧的反抗失败。我不放弃写作,老路不停地找工作谋生、写写画画。
④我们都在失败中彼此救赎。老路向我倾诉人生苦难,我与同伴们相互救助。
(②③④任答二点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