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童年漫忆阅读答案-孙犁

2022-01-26 18:41超越网

童年漫忆
孙犁
(一)听说书
一年秋后,村里来了弟兄三个人,推着一车羊毛,说是会说书,兼有擀毡条①的手艺。第一天晚上,就在街头说了起来,老大弹弦,老二说《呼家将》,真正的西河大鼓,韵调很好。村里一些老年的书迷,大为赞赏。第二天就去给他们张罗生意,挨家挨户去动员:擀毡条。
他们在村里住了三四个月,每天夜晚说《呼家将》。冬天天冷,就把书场移到一家茶馆的大房子里。有时老二回老家运羊毛,就由老三代说,但人们对他的评价不高,另外,他也不会说《呼家将》。
眼看就要过年了,呼延庆的擂还没打成。每天晚上预告,明天就可以打擂了,第二天晚上,书中又出了岔子,还是打不成。人们盼呀,盼呀,大人孩子都在盼。村里娶儿聘妇要擀毡条的主,也差不多都擀了,几个老书迷,还在四处动员:
“擀一条吧,冬天铺在炕上多暖和呀!再说,你不擀毡条,呼延庆也打不了擂呀!”
直到腊月二十老几,弟兄三个看着这村里实在也没有生意可做了,才结束了《呼家将》。他们这部长篇,如果整理出版,我想一定也有两块大砖头那么厚吧。
(二)第一个借给我《红楼梦》的人
我第一次读《红楼梦》,是十岁左右还在村里上小学的时候。我先在西头刘家,借到一部《封神演义》,读完了,又到东头刘家借了这部书。东西头刘家都是以屠宰为业,是一姓一家。刘姓在我们村里是仅次于我们姓的大户,其实也不过七、八家,因为这是一个很小的村庄。
东头刘家有兄弟四人,三个在少年时期就被生活所迫,下了关东。其中老二一直没有回过家,生死存亡不知。老三回过一次家,还是不能生活,只在家过了一个年,就又走了,听说他在关东,从事的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勾当。
老四在将近中年时,从关东回来了,但什么也没有带回来。这人长得高高的个子,穿着黑布长衫,走起路来,“蛇摇担晃”。他这种走路的姿势,常常引起家长们对孩子的告诫,说这种走法没有根柢,所以他会吃不上饭。
他对孩子们尤其和气。有时,坐在他家那旷荡的院子里,拉着板胡,唱一段清扬悦耳的梆子,我们听起来很是入迷。他知道我好看书,就把他的一部《金玉缘》②借给了我。
哥哥嫂子,当然对他并不欢迎,在家里,他已经无事可为,每逢集市,他就挟上他那把锋利明亮的切肉刀,去帮人家卖肉。他站在肉车子旁边,那把刀,在他手中熟练而敏捷地摇动着,那煮熟的牛肉、马肉或是驴肉,切出来是那样薄,就像木匠手下的刨花一样,飞起来并且有规律地落在那圆形的厚而又大的肉案边缘,这样,他在给顾客装进烧饼的时候,既出色又非常方便。他是远近知名的“飞刀刘四”。现在是英雄落魄,暂时又有用武之地。在他从事这种工作的时候,你可以看到,他高大的身材,在一层层顾客的包围下,顾盼神飞,谈笑自若。可以想到,如果一个人,能永远在这样一种状态中存在,岂不是很有意义,也很光荣?
等到集市散了,天也渐渐晚了,主人请他到饭铺吃一顿饱饭,还喝了一些酒。他就又挟着他那把刀回家去。集市离我们村只有三里路。在路上,他有些醉了,走起来,摇晃得更厉害了。
对面来了一辆自行车。他忽然对着人家喊:
“下来!”
“下来干什么?”骑自行车的人,认得他。
“把车子给我!”
“给你干什么?”
“不给,我砍了你!”他把刀一扬。
骑车子的人回头就走,绕了一个圈子,到集市上的派出所报了案。
他若无其事地回到家里,也许把路上的事忘记了。当晚睡得很香甜。第二天早晨,就被捉到县城里去。
那时正是冬季,农村很动乱,每天夜里,绑票的枪声,就像大年五更的鞭炮。专员正责成县长加强治安,县长不分青红皂白,就把他枪毙,作为成绩向上级报告了。他家里的人没有去营救,也不去收尸。一个人就这样完结了。
他那部《金玉缘》,当然也就没有了下落。看起来,是生活决定着他的命运,而不是书。
……
在我的童年时代,我痛苦地看到了严酷的生活本身。
1978年春天
(有删改)
(注)①擀毡条:用羊毛、驼毛等擀制成毡子。②《金玉缘》:《红楼梦》程甲本系统的一种版本,全名《增评补像全图金玉缘》,得名于《红楼梦》中宝玉与宝钗的金玉良缘。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们盼呀,盼呀”,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用快节奏的短句,直接刻画了村民对“呼延庆打擂”这一情节期待的心理。
B.弟兄三人的《呼家将》,“如果整理出版,可能有两块大砖头那么厚”,间接表明他们在村里做生意的时日之久。
C.作者将弟兄三人作为集体形象来塑造,他们都擅长说书,兼有擀毡条的手艺,以说书作为招揽生意的手段。
D.文章以平淡的语言,聚焦小时候自己听说书的个人记忆,以此勾连那个时代的生活状态,言浅意丰。
7.下列对文本(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在村里上小学时,想看《封神演义》《红楼梦》,都要从村里大户刘家借,说明当时村里整体文化环境的贫乏。
B.家长们告诫孩子,刘家老四“蛇摇担晃”的走路姿势没有根柢,导致他吃不上饭,反映了家长们对刘家老四的轻视、排斥。
C.哥哥嫂子对刘家老四不欢迎,是因为家里本来就不宽裕,刘家老四回来会加重家中的生活负担。
D.“我”认为,刘家老四“在这样一种状态中存在”很有意义、很光荣,是因为“我”觉得他“顾盼神飞,谈笑自若”的样子鹤立鸡群。
8.简析刘家老四的形象。
9.“我痛苦地看到了严酷的生活本身”,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6.C.“都擅长说书”错误。原文“老大弹弦”“就由老三代说,但人们对他的评价不高”,说明老大、老三不一定擅长说书。
7.D.“是因为‘我’觉得他‘顾盼神飞,谈笑自若’的样子鹤立鸡群”错误。根据原文“每逢集市,他就挟上他那把锋利明亮的切肉刀,去帮人家卖肉。……现在是英雄落魄,暂时又有用武之地。”可知应该是因为“我”对刘家老四能有技艺傍身、活得有意义的肯定,以及对刘家老四英雄落魄的同情。
8.①生活贫苦、落魄,从被生活所迫下关东等处可看出。②和气友善,从对孩子们和气、借“我”《金玉缘》等处可看出。③兴趣广泛,有才学,从他会拉板胡、唱梆子可看出。④技艺高超,行事敏捷,从“飞刀刘四”的称号和切肉的熟练敏捷等处可看出。⑤被人漠视,结局悲惨,从家长们对他的排斥和因莫须有的罪名被枪毙等处可看出。
9.①被生活所迫,弟兄三人走街串巷招揽生意,刘家兄弟下关东,可见生活的普遍贫穷、艰难;②刘家老四被哥嫂排斥,受村民排斥,可见人情的淡漠;③刘家老四因醉酒而被抓捕、枪毙,却无人关心,可见秩序的混乱、生命的卑微;④动乱的年代,平凡人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反被生活逼入困境、绝境,表达“我”对他们的同情和对生活的无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