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犯·翠被落红妆》作者为宋朝诗人吴文英。其古诗全文如下:
翠被落红妆,流水腻香,犹共吴越。十载江枫,冷霜波成缬。灯院静、凉花乍翦,桂园深、幽香旋折。醉云吹散,晚树细蝉,时替离歌咽。
长亭曾送客,为偷赋、锦雁留别。泪接孤城,渺平芜烟阔。半菱镜、青门重售,采香堤、秋兰共结。故人憔悴,远梦越来溪畔月。
【赏析】
“翠被”三句,点“重客吴门”的时令。此言吴越一带的时令节气大致相同,所以在陈浪翁离越赴吴之时,正赶上荷叶伏水,荷花落瓣,流水漂红的夏尽秋至的时候。“十载”两句,临别之言。“江枫”,指苏州阊门西七里的枫桥与江桥。唐张继《枫桥夜泊》诗中:“江枫渔火对愁眠”,即是指这两座桥。这里借代苏州。“缬”,眼花也。苏轼《聚星堂雪》诗有:“醉眼何因作缬文”句可证之。此言自己曾在苏州居住过多年,如今到了鬓发成霜,老眼昏花之时却在杭城送友人重赴苏州,能不羡煞?因为在苏州尚有词人的去姬在啊。“灯院静”两句,此言梦窗与其苏姬在杭城生活过的情景。杭城的一处宅院中,夜深人静,刚剪过灯芯的灯,发出明亮的光芒;在幽深的桂园中,飘过来时断时续的桂花香。两人却相对而坐,依依难舍,然而却终于分手,即“幽香旋折”矣。“醉云”三句,触景伤情。言离筵易醉,醉眼看天,迷蒙的秋云被风吹散,象征着恩爱男女即将离别;晚树上寒蝉低吟、凄切,不正是在为我俩的离别而呜咽吗?上片着重写词人与苏姬的依依离别情。
“长亭”两句,转而回忆苏姬在越时与词人难舍难分之情。言她曾在长亭和词人分手,她偷偷地将赋就的诗词写在锦笺上赠给词人,寄托离别之情。“锦雁”一说为山峰名,见下解释。“泪接”两句,由于浪翁去吴,触发词人以泪眼遥望远方,只见平畴茫茫,天水一色,却不见“孤城”——苏州,即去姬居住的地方。心中更觉沉重难过。“半菱镜”两句,系梦窗为苏姬设想语。“半菱镜”,喻人分离也;“青门”,原在长安东门外,这里借指当时的京城临安;“采香堤”,即苏州灵岩山前采香泾。此言苏姬离开梦窗在临安的住处后,可能已是琵琶别抱另依新欢,并与之同在采香泾灵岩山等处游玩。从上二句中透露出:苏姬是来杭之后再离梦窗而去的。“故人”两句,词人的自叹语。“故人”,这里应指代词人。此言苏姬离越去吴,我这位“故人”(指词人)一定会因思念你而憔悴不堪,再要见面,恐怕只能在梦境中两人才有可能同赏越来溪畔的明月了。下片纯以词人的口吻出发,讲述自己对于苏姬思念之情。“越来溪”,在苏州。
《海绡说词》:“此因浪翁客吴,而思在吴之人也。在吴之人,即其去姬。‘流水腻香,犹共吴越’,托此起兴,言外见人之不如。‘十载’二句,谓其人留吴已久,有如此曲折,则蝉歌之咽,盖不为今别矣。‘曾送客’,揭出。项庄舞剑,固意在沛公。‘锦雁’是西湖上山,《祝英台近》所谓‘锦雁峰前’也。下二句,谓其人已去,则锦雁之泪眼,与孤城接连,惟见‘平芜烟阔’耳。半镜犹冀重逢,故人但有梦见。茫茫此恨不知已,浪翁能代传否?篇中忽吴忽越,极神光离合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