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苦斋记》阅读答案与翻译-刘基,评析本文作者的“苦乐”观

2022-12-28 11:52超越网

苦斋记
(明)刘基
①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室十有二楹,覆之以茅,在匡山之巅,山四面峭壁拔起,其下唯白云,其上多北风。风从北来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而物性之苦者,亦乐生焉。于是鲜支、苦楝之木,黄连、苦参之草,地黄、游冬之菜,槠栎、草斗之实,楛竹之笋,莫不族布而罗生焉。野蜂巢其间,采花髓作蜜,味亦苦,山中方言谓之“黄杜”。初食颇苦难,久则弥觉其甘,能已积热,除烦渴之疾。其泄水皆啮石出,其中多斑文小鱼,状如吹沙,味苦而微辛,食之可以清酒。
②山去人稍远,惟先生乐游,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故遂择其洼而室□。携童儿数人,启陨箨以艺粟菽,茹啖其草木之荑实。间则蹑屐登崖,倚修木而啸,或降而临清冷。樵歌出林,则拊石而和之,人莫知其乐也。
③先生之言曰:“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今夫膏梁之子,燕坐于华堂之上,口不尝荼蓼①之味,身不历农亩之劳,寝必重褥,食必珍美,出入必舆隶,是人之所谓乐也。一旦运穷福艾,颠沛生于不测,而不知醉醇饫肥之肠,不可以实疏粝,籍柔覆温之躯,不可以御蓬藋②。虽欲效野夫贱隶,偷性命于榛莽而不可得,庸非昔日之乐,为今日之苦也耶?故孟子曰:天之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赵子曰: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彼之苦,吾之乐;而彼之乐,吾之苦也。吾闻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无亦犹是也夫?”
④刘子闻而悟之,名其室曰“苦斋”,作《苦斋记》。
(选自《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卷六,有删改)
[注]①荼蓼:指野苦莱。②藿(diào):野草。
21.可填入第②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分)
A.也          B.之          C.焉          D.矣
22.下列对第①段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匡山上北风甘而善苦,吹拂植物,味道是苦的。
B.山上物性偏苦的植物,也是容易茂盛生长的。
C.山中野蜂酿蜜味苦,但能“已积热,除烦渴”。
D.剑溪的鱼状似吹沙,味苦微辣,可以用来醒酒。
23.第③段画线句语言特色鲜明,请加以赏析。(4分)
24.结合具体内容,评析本文作者的“苦乐”观。(4分)


21.(1分)C
22.(2分)A
23.(4分)1整齐的对句,“口不尝”“身不历”,三句“寝必”“食必”“出入必”的排比,相似的结构形式形成对举,内容形成对比,铺写“膏粱之子”顺遂时期饮食起居的奢靡,突出“苦乐”倚伏转换的观点。2整齐句式中又有长短变化,繁复的修饰限定与简洁明快短句间杂,用词与节奏变化有力表现了内容,突出了褒贬态度。
24.(4分)苦斋主人章溢认为“苦乐”倚伏转换,主张主动求“苦”接纳“苦”,以“苦”磨砺自己,苦中求乐、安贫乐道;作者借“苦斋”命名及记述斋主言行表达自己对朴素自适、以苦为乐人生态度的肯定与欣赏。这种态度观点对今天生活富裕的我们也很有启示警醒意义。

【参考译文】:  
苦斋,是章溢先生隐居的住所。室有二厅,用茅草覆盖,坐落在匡山的山顶上。
山的四面峭壁拔起,崖石都是苍石,山四边高中间低。山下多白云,山上多北风。生长在山中的植物,成片分布,罗列生长,它们的性味都是苦的,大多可以入药,可见苦味的植物们能在这样苦的环境中长生着快乐。野蜂的巢就筑在其间,采花粉为蜜,蜜的味道也是苦的。山里人方言称此蜜叫黄杜。开始吃的时候,口感特别的苦涩,过一会儿才能感受到它的甘甜,此蜜能消暑去热,还能除去燥热心烦这个病。这里的树茶也比一般的茶叶苦。这里有一条剑溪,溪水中有许多带花纹的小鱼,模样像吹沙鱼,吃起来味苦且辛辣,但可以醒酒。
  此山离人们居处的地方较远,只有章溢先生乐于居游于此,然而喜欢同先生交往的友人却深感早出晚归的艰苦和劳累……在这里,他们吃在山中收积的脱落的笋壳和自己种植的一些豆类,及一些树草的嫩芽。在这里,他们或是穿着木屐登山崖,或是倚靠在修长的大树下高歌嚎叫,或是下到山谷临近清凉的溪水。如遇着了唱着歌从山林中出来的樵夫,他们会用石块击打岩石和着歌唱。这些人的所做所为给他们自己所带来的快乐,是我们这些常人所无法理解的。
  章溢先生说:“乐与苦,相互依托。人们只知道享乐是一种快乐,而不知道受苦也能成为快乐;人们只知道享乐,而不知道苦也是由享乐带来的。实际上乐与苦的距离又有多远呢!现在那些富贵子弟,他们安坐在华美的屋中,口不尝苦菜之味,身体不经农作之劳,睡觉盖的是厚的被褥,吃的是山珍海味,进出由仆人抬着,他们这样的生活正是人们所说的乐吧。可一旦他们的好运到头,福气停止,跌倒到生活困顿的时候,他们就不知道他们醉于醇酒、饱于肥肉的肠子已不可以承载和充填粗劣的食物。他们早已习惯柔软被子的躯体,早已不可以穿戴蓬草编织的衣物,他们即使想象野夫贱隶那样生活,也会在这种生活面前显得局促不安,他们想象苦的树木那般生活,也会因为丧失了生存能力而不可能实现,这不正是由于过去太贪图享乐,而为今天带来的痛苦吗?所以孟子说:‘天之将降大任于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赵子又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那些苦,就是我的乐;而那些享乐,是我真正的苦。我听说甘甜的井先干涸,紧挨路边而没人采摘的李,多是苦李。夫差以酒色亡国,而勾践以尝胆兴邦,无一不都是这样的例子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