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
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
(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有删改)
材料二:
羽因留沛公饮。范增数目羽击沛公,羽不应。范增起,出谓项庄曰:“君王为人不忍,汝入以剑舞,因击沛公,杀之。不者,汝属且为所虏。”庄入为寿。寿毕,曰:“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因拔剑舞。项伯亦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樊哙闻事急,直入,怒甚。羽壮之,赐以酒。哙因谯让羽。有顷,沛公起如厕,招樊哙出,置车官属,独骑,樊哙、靳强、滕公、纪成步,从间道走军,使张良留谢羽。羽问:“沛公安在?”曰:“闻将军有意督过之,脱身去,间至军,故使臣献璧。”羽受之。又献玉斗范增。增怒,撞其斗,起曰:“吾属今为沛公虏矣!”
(节选自《汉书·高帝纪上》)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把三处的字母标号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3分)
以A屠B狗C为D事E与F高G祖H俱I隐J初K从L高M祖N起O丰P攻Q下R沛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项伯面见项羽”与“因击沛公”两句中的“因”字含义相同。
B.参乘:车右陪乘或担任警卫的人;古时乘车,尊者在左,御者在中。
C.为寿:在酒席间向尊长敬酒或赠送礼物,并祝其健康长寿。
D.列传:纪传体史书的体裁,是各方面代表人物、重要人物的传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樊哙很早就追随刘邦起事,在“鸿门宴”的紧要关头,他挺身而出,气概英武,连项羽都不免赞叹爱惜。
B.范增决意要除掉刘邦,授意项庄以舞剑为由,伺机刺杀刘邦,宴席间的气氛顿时紧张到了极点。
C.刘邦脱身“独骑”,安排张良“留谢”;项羽欣然受璧,范增却怒“撞其斗”,这些细节体现出不同人物的鲜明性格。
D.“汝属且为所虏”是范增告诫项庄不杀刘邦的后果,“吾属今为沛公虏矣”表明刘邦的表现使范增预见项羽必败无疑。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大王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
(2)羽壮之,赐以酒。哙因谯让羽。
14.以上两则材料对樊哙形象的勾画有一定的差异,请简要分析原因。(3分)
答
10.E J P(3分)
11.A(3分)
12.D(3分)(主要是项羽在鸿门宴上的表现让范增感到失望甚至沮丧,而非“刘邦的表现“,“预见项羽必败无疑”这个判断也过于绝对化)
13.(1)大王(因为)听信小人的谗言,与沛公有了隔阂,我担心天下从此分裂瓦解,人心都怀疑大王。(4分)
(2)项羽认为他是壮士,就赐酒给他。樊哙乘机责备项羽。(4分)
14.同是写樊哙在鸿门宴上的表现,材料一的描写更具体丰富,另外材料一还有樊哙生平经历的介绍和描述。因为材料一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虽是合传,但樊哙是传主,理应详写,突出他在鸿门宴中的作用;材料二节选自《汉书·高帝纪上》,刘邦是传主,樊哙则是随从。另外《史记》和《汉书》风格有别,《史记》叙事详备,细节丰富;《汉书》叙事简洁,交代事情原委。(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