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义田记阅读答案及翻译

2018-01-20 21:46超越网

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出纳焉。日食,人一升;岁衣,人一缣;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妇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数,葬幼者十千。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给稻八百斛,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余而无穷。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莫给。此其大较也。
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昔晏平仲敝车羸马。桓子曰:“是隐君之赐也。”晏子曰:“自臣之贵父之族无不乘车者母之族无不足于衣食者妻之族无冻馁者齐国之士待臣而举火者三百余人如此,而为隐君之赐乎? 彰君之赐乎?”于是齐侯以晏子之觞而觞桓子。予尝爱晏子好仁,齐侯知贤,而桓子服义也;又爱晏子之仁有等级,而言有次第也:先父族,次母族,次妻族,而后及其疏远之贤。孟子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晏子为近之。今观文正公之义田,贤于平仲。其规模远举,又疑过之。
呜呼!世之都三公位,享万钟禄,其邸第之雄,车舆之饰,声色之多,妻孥之富,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不得其门而入者,岂少也哉?公之忠义满朝廷,事业满边隅,功名满天下,后世必有史官书之者,予可无录也。独高其义,因以遗于世云。
(节选自《义田记》有删改)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自臣之贵/父之族/无不乘车者/母之族/无不足于衣食者/妻之族/无冻馁者/齐国之士待臣/而举火者三百余人/
B.自臣之贵/父之族/无不乘车者/母之族/无不足于衣食者/妻之族/无冻馁者/齐国之士/待臣而举火者三百/余人/
C.自臣之贵/父之族/无不乘车者/母之族/无不足于衣食者/妻之族/无冻馁者/齐国之士/待臣而举火者三百余人/
D.自臣之贵/父之族/无不乘车者/母之族/无不足于衣食者/妻之族/无冻馁者/齐国之士/待臣/而举火者三百/余人/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义田是为赡养族人或贫困者而置的田产,“义田之给于士者曰学田。
B. 文正是谥号,即官员死后依其生前行迹确立的称号,通常由其亲友、门生所加。
C.三公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一般指司马、司徒、司空。
D. 史官是指古代朝廷中负责 整理、编纂前朝史料史书和搜集记录本朝史实的官员。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范仲淹是苏州人,他平时乐于用钱财帮助别人,选择那些关系亲近而贫穷、关系疏远而贤能的人予以帮助。
B.范仲淹虽然身居高位,却终生过着清贫的生活,更难得的是,他去世后,后代子孙修明他的事业,继承他的志向,和他在世的时候一样。
C.从范仲淹购置义田这件事来看,他比晏平仲还要贤明,因为其施行时间和规模是大大超过晏子的。
D.范仲淹的忠义誉满朝廷,业绩流布边境,功名传遍天下,并通过义田实践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主张。

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4分)
(2)昔晏平仲敝车羸马,桓子曰:“是隐君之赐也。”(4分)

参考答案
6.C(晏子曰:“自臣之贵,父之族,无不乘车者;母之族,无不足于衣食者;妻之族,无冻馁者;齐国之士,待臣而举火者三百余人。)
7.B(“通常由其亲友、门生所加”错,古代官员的谥号是朝廷赐予的。)
8.C(“是大大超过晏子的”,文中的说法是“又疑过之”)
9、(1)购置临近城邑常年丰收的千亩田地,叫做义田。(置、负郭、常稔,各1分,句意1分)
(2)从前晏婴坐破车驾瘦马,桓子说:“你这样做是隐藏国君的赐予啊!”(敝、羸、隐,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范文正公,苏州人,平时乐于用钱财帮助别人,选择那关系亲近而贫穷、关系疏远而贤能的人,都予以帮助。当他贵重显达之时,购置近城保收的良田一千亩,称作“义田”,用来养育救济本家族的人们。使他们天天有饭吃,年年有衣穿,嫁女、娶妻、生病、丧葬都予以资助。选择家族中年长辈高而且贤德的人主管帐目,经常总计收入和支出。每天的饭,一人供给一升米;每年的衣服,每人分给一匹细绢。嫁闺女的发给五十千钱,闺女改嫁的发给三十千钱;娶儿媳妇的发给三十千钱,再娶的发给十五千钱;丧葬发给的费用和闺女再嫁的数目相同,孩子的丧事发钱十千。族人聚居的九十多口,义田每年收入供分配用的稻子八百斛,用它所收入的粮食,来供应在这里的聚居的族人,充裕有余而无枯竭之时。退居在家、等待职务的人予以供给,出仕为官的人则停止供给。这就是它的大致情况。
当初,范公还未贵重显达时,就曾有过这种愿望,而无力实现长达二十年之久。后来做了西部边境的统帅,又入朝参与主持朝政,从此才开始有了俸禄赏赐的收入,而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志愿。他去世之后,后代的子孙修明他的事业,继承他的志向,和他在世的时候一样。他虽地位高俸禄多,却终生过着清贫的生活。逝世的时候,甚至没有钱财装殓,子女们也没有钱财为他举办像样的丧事。他只是把救济贫寒、养活亲族的道义,留传给子女罢了。
古时候晏平仲乘破车、驾瘦马。陈桓子说:“这是隐瞒君主的赏赐啊。”晏子回答说:“自从我显贵以后,父系的亲族,没有不坐车的人;母系的亲族,没有衣食不足的人;妻子的亲族,没有挨饿受冻的;齐国的士子,等待我的接济而点火做饭的有三百多人。像这样,是隐瞒君主的赏赐呢?还是彰明君主的赏赐呢?”于是齐君使用晏子的酒杯,罚桓子饮酒。我仰慕晏子好行仁德,齐君了解贤者,而桓子能认错服义。又仰慕晏子的仁德有亲疏层次之分,而言辞有井然的次序:先说父系亲族,后说母系亲族,再说妻子的亲族,最后才提到关系疏远的贤者。孟子说:“由爱自己的亲人而施仁德于民众,由对民众仁德而爱惜世间万物。”晏子的作为接近于这一点啊。现在从范文正公的购置义田这件事来看,是比晏平仲还要贤明啊。他施行的规模的久远和全面,恐怕是要超过晏子的。
啊!当今世上那些身居三公职位,享受万钟禄米的人,他们宅第的雄伟,车驾的华丽,歌妓的众多,妻儿的富有,仅是为满足自己一个人的私欲而已。本族的亲人不能登门的,难道还少吗?何况说帮助疏远的贤者呢?地位在他们以下的是卿,是大夫,是士,禄米的充裕,享用的丰富,也仅是为满足自己一个人的私欲而已。本族的亲人,拿着破碗讨饭,成为沟中的饿殍的,难道少吗?何况对于其它的人呢?这些人都是范文正公的罪人啊!
范文正公的忠义誉满朝廷,业迹流布边境,功名传遍天下,后代一定会有史官记载的,我可以不用赘述了。唯独敬仰推崇他的道义,因而记叙“义田”之事以留赠世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