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已杀卿子冠军①,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钜鹿。战少利,陈余②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③,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
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侯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史记•项羽本纪》
【注】 ①卿子冠军:即宋义,当时楚国的上将军。②陈余:被围在钜鹿的赵国将军。③王离:与下文的苏角、涉间都是秦将。
20. 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皆沉船,破釜甑 釜:锅
B. 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 壁:营垒,军营
C. 莫敢纵兵 纵:纵容
D. 诸侯皆属焉 属:归属
21.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B.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C. 当是时,楚兵冠诸侯…… 位冠群臣,声施后世。
D. 无不膝行而前。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22. 下列句中画横线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句是
A.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
B. 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
C. 涉间不降楚,自烧杀
D. 楚兵呼声动天
23. 以上文段是《项羽本纪》中最精彩的部分之一。文段中的很多词语后来演变为成语。请在其中找出两个成语,并作出解释。
答
20. C 21. C 22. D
23. 成语:破釜沉舟;作壁上观;膝行而前;一以当十。破釜沉舟:意思是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凿沉,比喻不留退路,非打胜仗不可,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作壁上观原指双方交战,自己站在壁垒上旁观。比喻置身事外,在旁不协助任何一方。膝行而前, 意指跪着用膝盖向前移动,形容敬畏恭谨之极。以一当十,意思是一个人可以抵挡十个人,形容军队来势汹汹,非常厉害。
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C项,“莫敢纵兵”中“纵:纵容”解释错误,“纵”的常见义项为:1.放;2.放任;不拘束;3.身体猛然向前或向上; 4.即使;5.竖,直,南北的方向,与“横”相对; 6.起皱纹;7.指连队编制上的“纵队”。 “莫敢纵兵”这句话的意思是“没有一个敢发兵出战”,“纵”在这里应该解释为“放”。
故选C。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点是一词多义,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结合上下文语境解释词语。本题要求为“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项,“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中“将”解释为“率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中“将”,名词,大将。二者意义不同。
B项,“项羽乃悉引兵渡河”中“引”,动词,率领;“引壶觞以自酌”中“引”,动词,端起,举起。二者意义不同。
C项,“当是时,楚兵冠诸侯”与“位冠群臣,声施后世”中“冠”意义和用法相同,都是动词,解释为“居首位”。
D项,“无不膝行而前”中“前” ,动词,向前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前”,以前。二者意义不同。
故选C。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中古今异义词语的能力。古今异义包括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情色彩变化等。在解释古今异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分析。
A项,“渡河”为古今异义词,“河”,指黄河;“河”今义泛指所有河流。
B项,“甬道”为古今异义词,古义为两边筑有墙的驰道或通道;今义也称通道,甬路。走廊,过道指楼房之间有棚顶的通道。
C项,“烧杀”古今异义词,古义为自焚而死;今义指放火杀人。
D项,“呼声动天”中“呼声”古今意思相同,解释为“喊声、叫声”。
故选D。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理解成语意思的能力。考生解答本题时,应认真阅读原文,根据已经掌握的成语及其意思与原文中情节相比较,找出相同的语素,然后再总结概括。根据原文“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可概括出此处成语为“破釜沉舟”, 意思是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凿沉,比喻不留退路,非打胜仗不可,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原文“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侯皆从壁上观”可概括出成语“作壁上观”,壁,壁垒,即古时军营四周的围墙;观,旁观。“作壁上观”原指双方交战,自己站在壁垒上旁观。比喻置身事外,在旁不协助任何一方。原文“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可概括为成语“膝行而前”,“膝行而前” 意指跪着用膝盖向前移动,形容敬畏恭谨之极。根据原文“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可以概括出成语“以一当十”,“以一当十”,意思是一个人可以抵挡十个人,形容军队来势汹汹,非常厉害。
参考译文:
项羽诛杀了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扬诸侯。他首先派遣当阳君、蒲将军率领二万人渡过黄河,援救钜鹿。战争只有一些小胜利,陈余又来请求增援。项羽就率领全部军队渡过黄河,把船只全部弄沉,把锅碗全部砸破,把军营全部烧毁,只带上三天的干粮,以此向士卒表示一定要决死战斗,毫无退还之心。部队抵达前线,就包围了王离,与秦军遭遇,交战多次,阻断了秦军所筑甬道,大败秦军,杀了苏角,俘虏了王离。涉间拒不降楚,自焚而死。这时,楚军强大居诸侯之首。
前来援救钜鹿的诸侯各军筑有十几座营垒,没有一个敢发兵出战。到楚军攻击秦军时,他们都只在营垒中观望。楚军战士无不一以当十,士兵们杀声震天,诸侯军人人战栗胆寒。项羽在打败秦军以后,召见诸侯将领,当他们进入军门时,一个个都跪着用膝盖向前走,没有谁敢抬头仰视。
自此,项羽真正成了诸侯的上将军,各路诸侯都隶属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