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材料一:凡五谷者,民之所仰也 材料二: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阅读答案与翻译

2023-05-20 16:00超越网

材料一
凡五谷者,民之所仰也,君之所以为养也。故民无仰则君无养,民无食则不可事。五谷尽收,则五味尽御于主,不尽收则不尽御。故凶饥存乎国,君朝之衣不革制,彻骖騑,涂不芸,马不食粟,婢妾不衣帛,此告不足之至也。
今有负其子而汲者,队①其子于井中,其母必从而道之。今岁凶,民饥,道馑,此疚重于队其子,其可无察邪?为者寡,食者众,则岁无丰。财不足则反之时,食不足则反之用。故先民以时生财,固本而用财,则财足。故虽上世之圣王,岂能使五谷常收而旱水不至哉?然而无冻饿之民者,何也?其力时急而自养俭也。故《夏书》曰:“禹七年水。”《殷书》曰:“汤五年旱。”此其离凶饿甚矣,然而民不冻饿者,何也?其生财密,其用之节也。
故仓无备粟,不可以待凶饥;库无备兵虽有义不能征无义城郭不备完不可以自守;心无备虑,不可以应卒。夫桀无待汤之备,故放;纣无待武之备,故杀。桀纣贵为天子,富有天下,然而皆灭亡于百里之君者,何也?有富贵而不为备也。故备者,国之重也;食者,国之宝也;兵者,国之爪也;城者,所以自守也。此三者,国之具也。且夫食者,圣人之所宝也。故《周书》曰:“国无三年之食者,国非其国也;家无三年之食者,子非其子也。”此之谓国备。
(节选自《墨子·七患》)
【注】①队:通“坠”。
材料二
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明主知其然也,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廪,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
(节选自晁错《论贵粟疏》)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库[A]无[B]备[C]兵[D]虽[E]有[F]义[G]不[H]能[I]征[J]无[K]义[L]城[M]郭[N]不[0]备[P]完[Q]不[R]可[S]以[T]自[U]守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骖騑,指驾车时两旁的马,与《滕王阁序》中“俨骖騑于上路”的“骖騑”意思相同。
B.衣帛,指穿丝织服装,与《寡人之于国也》中“七十者衣帛食肉”的“衣帛”意思相同。
C.应卒,指应对突发情况,“卒”与《荆轲刺秦王》中“卒起不意”的“卒”意思不相同。
D.实仓廪,指充实仓库,“实”与“春华秋实”和“有名无实”的“实”意思都不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粮食是百姓生活所仰赖和用以供养君王的东西,发生饥荒时,君王也应节约衣食等方面的用度,以示与百姓同甘共苦。
B.材料借用“队其子于井中,其母必从而道之”的事例,生动说明在发生灾荒时,君王应心怀愧疚并引导百姓积极自救。
C.夏桀和商纣虽贵为天子,却因没有注意戒备和预防,最终亡于小国诸侯,因此做好准备防止祸患,是国家重要的工作。
D.贤明的君王懂得吃饱穿暖是人之常情,所以会让老百姓从事生产,并且减轻赋税,增加储蓄,最终也就能够拥有人民。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故先民以时生财,固本而用财,则财足。
(2)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
14.历史上圣明的君王,是如何做到让百姓远离冻饿的?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3分)


10.(3分)DLQ(断对一处1分,超出三处该题不得分)
11.(3分)C
12.(3分)B
13.(8分)
(1)所以先民按农时生产财富,在巩固农本(根本)的基础上使用财富,那么财用就富足。(“以时”“固本”翻译正确各1分,大意正确2分)
(2)腹中饥饿却没有吃的,身上寒冷却没有衣穿,即便是慈母也不能留住她的孩子,国君又怎能保有他的百姓呢?(“食”“保”翻译正确各1分,大意正确2分)
14.(3分)①君王注重节约用度,减轻百姓负担;②重视财富的积累和府库的充实,预防灾害发生;③让百姓能遵从农时,致力于农业生产。(答出一点1分,意思相近即可)

【参考译文】
材料一
五谷,是百姓依赖它生活的东西,是君王用来作为给养的东西。所以百姓没有五谷,那么君王也就没有给养,百姓没有吃的,那么君王就无法使唤。五谷丰收,那么各种美味就能入于君王之口,五谷歉收,那么君王就无法全部吃到。所以国家遇到饥荒,君王临朝的衣服不改制新的,去掉车驾两旁的马匹,道路不加修治,马不喂粟米,婢妾不穿丝织的衣服,来表明用度不足到极点了。
现有背着孩子到井边去打水的人,把孩子掉到井里,孩子的母亲一定会跟随到井中把孩子救出来。如今遇到凶岁,百姓挨饿,路上有饿死的人,这种痛苦比孩子掉到井里更为严重,难道可以不考察为政吗?劳作的人少,受供养的人多,就没有好年岁。财用不足就要反省(是否遵从了)农时,粮食不够就要反省用度的情况。所以先民按农时生产财富,在巩固农本(根本)的基础上使用财富,那么财用就富足。即使是古代的圣王,哪能使五谷年年丰收而不遭旱涝之灾呢?但他却没有挨饿受冻的百姓,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努力把农时抓得很紧而对自己的用度又很节俭。所以《夏书》说:“大禹时遭七年水灾。”《殷书》说:“商汤时遭遇五年旱灾。”这时他们遭受的灾害十分严重,但百姓没有受冻挨饿,这是为什么呢?是他们生产的财富多,他们的用度节俭。
所以,仓里没有储备粮食,就不能面对灾荒;库里没有储备武器,即使是正义的也不能征讨不义的;内城和外城修得不完备,就不能自卫;思想上没有戒备的考虑,就不能应付突然的事变。夏桀没有防备商汤的准备,所以被放逐;殷纣没有防备周武王的准备,所以被杀。桀纣贵为天子,富有天下,然而他们都灭亡于小国诸侯,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有富贵却不(为灾难)做准备。所以准备是国家的重要工作。粮食,是国家的宝贝;武器,是国家的爪牙;城郭,是用来防卫自己的。这三样是国家必需具备的东西。而且粮食是圣人珍爱的东西。所以《周书》说:“国家没有(储备)三年的粮食,国家就不是他的国家了;家里没有(储备)三年的粮食,孩子也就不是他的孩子了。”这就说的是国家的准备。
材料二
按人的实际情况一天不吃两顿饭就会饥饿,整年不做衣服就会受冻。腹中饥饿却没有吃的,身上寒冷却没有衣穿,即便是慈母也不能留住她的孩子,国君又怎能保有他的百姓呢?贤明的君王懂得这个道理,所以让百姓从事农业生产,减轻他们的赋税,广泛地储蓄,以便充实仓库,防备水旱灾害,因此也就能拥有人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