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以法司律例繁多,命刑部尚书白昂会九卿大臣删定画一,颁中外行之。大学士刘健上言:“自古愿治之君,必早朝晏罢,日省万几。祖宗黎明视朝,每日奏事二次。迩者视朝太迟,散归或至昏暮,四方朝贡,奚所瞻观?朝伊令各边启衅,四方荐灾,尤为可虑。怠荒是戒,励精是图,庶可以回天意,慰人心。”上嘉纳之。大计天下吏。上召吏部尚书马文升至暖阁,谕之曰:“天下觐吏毕集,卿其用心采访,毋纵毋枉,以彰黜陟。”文升顿首曰:“陛下图治若此,宗社福也,敢不仰承。"自是,汰不职者二千余人,皆当。乃令九卿大臣,各以其职言军民弊政,而择行之。马文升上言:“近年以来,传奉等官,将有八百余员,每岁实支米不下万石。能减一官,则省一官之俸,宽一分,则民受一分之赐。朝觐既已去之,又复留之,故觊觎之徒,干求复进。陛下以此不职之数人可惜,则天下千百万困苦之苍生独不可惜乎?大害选法,人民受害。”上皆纳之。户部主事李梦阳上书指斥弊政,内指外戚寿宁侯尤切至。疏入,上不得已,下梦阳狱。科道交章论救。既而法司具狱词以请,上径批梦阳复职罚俸三月既而刘大夏被召便殿奏事毕上曰近日外议若何大夏曰近释李梦阳中外欢呼至。德如天地上曰:“梦阳疏内‘张氏’二字,左右谓其语涉皇后,朕不得已下之狱。比法司奏上,朕试问左右作何批行。一人曰:‘此人狂妄,宜杖释之。’朕揣知此辈欲重责梦阳致死,以快宫中之忿。朕所以即释复职,更不令法司拟罪也。”大夏顿首谢曰:“陛下行此一事,尧、舜之仁也。”
(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弘治君臣》)
【注】①蚓:文言连词,况、况且。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径批/梦阳复职/罚俸三月/既而刘大夏被召/便殿奏事毕/上曰/近日外议若何/大夏曰/近释李梦阳/中外欢呼至/德如天地/
B.上径批梦阳/复职罚俸三月/既而刘大夏被召便殿/奏事毕/上曰/近日外议若何/大夏曰/近释李梦阳/中外欢呼/至德如天地/
C.上径批/梦阳复职/罚俸三月/既而刘大夏被召便殿/奏事毕/上曰/近日外议若何/大夏曰/近释李梦阳/中外欢呼/至德如天地/
D.上径批梦阳/复职罚俸三月/既而刘大夏被召/便殿奏事毕/上曰/近日外议若何/大夏曰/近释李梦阳/中外欢呼至德/如天地/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计,指每三年对官吏政绩的考察。古代表示考核官吏的词语还有诸如上计、考成、考课、京察等。
B.宗社,指宗庙和社稷。宗庙为三公九卿祭祀祖先的处所,社稷指土神和谷神。古时用宗社代指国家。
C.仰承,一种敬辞,古代多用于下对上,常常指臣属用极为恭敬、忠诚的态度接受命令或承受旨意。
D.杖,即杖刑,自隋起被定为五刑之一,是用大荆条、大竹板或棍棒抽击人的背、臀或腿部的一种刑罚。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皇帝命有关大臣删改和修定过于繁杂的法律条文,对官员进行甄别,处理了不称职官
B.皇帝要革除军政民政中的弊端,选择好的推广,就命令大臣就其管辖范围的工作,提员两千多人。出意见和建议。
C.马文升上奏指出,任用传奉官太多,又留用考核不合格官员,这既有害于选官制度,又增加百姓负担。
D.李梦阳上书指斥外戚,语涉皇后,被押入狱,有司纷纷上奏营救他,此举感动了皇帝,他的罪过被皇帝赦免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迩者视朝太迟,散归或至昏暮,四方朝贡,奚所瞻观?
(2)天下觐吏毕集,卿其用心采访,毋纵毋枉,以彰黜陟。
答
10.C
11.B
12.D
13.答案参考:
(1)近来,皇帝临朝听政过于晚,散朝回去有时到了日暮昏黑的时候,四方番邦前来朝贡,(还)观瞻什么呢?(5分。大意2分,“迩者”“视初”“奚所”三处各1分)
(2)全国觐见的官吏都聚集(在这里),爱卿你要留心访查,(既)不纵容(有错误的人),(也)不冤枉(正直的人),以此来彰显朝廷降免或提升官吏的用意。
(5分。大意2分,“觐吏”“采访”“黜陟”三处各1分)
参考译文:
皇帝(朱祐控)认为法司所制定的法律条例繁杂,(便)命令刑部尚书白昂,会集九卿大臣,刑改、修定一致,(然后)在全国颁布推行。大学士刘健上疏说:“自古以来,希望天下安定太平的君主,都是早晨上朝,晚上罢朝,这样每天可节省费用上万钱。我胡先祖,也是黎明就上朝处理政事,每天奏事两次。可是近来,皇帝上朝视事过于晚,散朝回去有时到了日暮昏黑的时候,四方岳邦前来朝贡,(还)观瞻什么呢?况且,现今各方边境挑起争端,国内各地又接连发生灾变,这些都尤其令人忧虑。只有力戒怠惰和荒疏,励精图治,才可能挽回上天的意志,安抚人心。”皇帝贤许并采纳了这个意见。(朝廷)大考天下官吏。皇帝在内宫暖阁里召见吏部尚书马文升,叮嘱他说:“全国觐见的官吏都聚集(在这里),爱仰你一定要留心访查,(既)不纵容(有错误的人),(也)不冤枉(正直的人),以此来彰显朝廷降免或提升官吏的用意。”马文升岬拜说:“陛下这样励精图治,这是社稷之福,臣敢不受命!”从此开始,朝廷栽汰不称职的官吏二千多人,个个都处置适当。皇帝命令九卿大臣,各以其主管的职事,说说在军政民政中的弊端,而后加以改革,选择可以推行的加以实施。马文升上疏说:“近年以来,山皇帝内宫传旨封官的,这种‘传奉官’就有入百多名,他们每年实际支取的粮米不下一万石。如果能够减去一个传奉官,就省下一官之体禄,如果给传奉官少支取一分,那么就等于给平民百姓一分的赏赐。对于这些冗官,胡堂上已经决定不用,可是下胡后又交了,再次留用他们。所以有非分之想的人千方百计,务求进身再用。陛下认为有几个人不能任职很可惜了,那么天下有千百万个生活困苦的苍生百姓,就不值得可惜吗?这种做法,既有害于选官制度,又给平民百姓增加负担。”皇帝都予以采纳。户部主事李梦阳上疏,指斥朝政中的弊端,其中,指斥外成寿宁侯的话,说得尤其切中要害。这道奏章送入内廷,皇帝无奈,就下令把李梦阳押入狱中。科道官员纷纷递交奏章,营救李梦阳。不久法司部门备好案件的供词来请示皇帝,皇帝直接批复道:“梦阳复职,罚俸三月。”不久,刘大夏被召至使殿,奏事完了以后,皇帝问:“近日外边的舆论怎么样啊?”刘大夏说:“近日释放李梦阳,朝野内外一片欢呼,(都说)陛下的圣德好像天地一样,可以(包容一切)。“皇帝说:“李梦阳的奏疏中有‘张氏’二字,左右的人都说这是指说皇后,所以朕不得已,才把李梦阳押入狱中。等到法司部门上奏请示时,朕试着问左右的人写什么批复可行,有一人说‘李梦阳狂妄,应该杖而释之’。朕揣摸说这个话的人的意思,是想象机把李梦阳打死,以空泄宫中的怨愤。所以,朕才决定释放李梦阳,并立即恢复他的官职,更不准法司再审问拟定他的罪过。“刘大夏叩头谢恩说:“陛下办这件事,仁爱之心可比尧、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