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贞观六年春,文武官复请封禅阅读答案与翻译-《资治通鉴·唐纪十》

2023-03-15 16:09超越网

贞观六年春,文武官复请封禅,上曰:“御辈皆以封禅为帝王盛事朕意不然若天下乂安家给人足虽不封禅庸何伤乎昔秦始皇封禅而汉文帝不封禅后世岂以文帝之贤不及始皇邪且事天扫地而祭,何必登泰山之巅,封数尺之土,然后可以展其诚敬乎!”群臣犹请之不已,上亦欲从之,魏征独以为不可。上曰:“公不欲联封禅者,以功未高邪?”曰:“高矣。”“德未厚邪?”曰:“厚矣。”“中国未安邪?”曰:“安矣。”“四夷未服邪?”曰:“服矣。”“年谷未丰邪?”曰:“丰矣。”“符瑞未至邪?”曰:“至矣。”“然则何为不可封禅?”对曰:“陛下虽有此六者,然承隋末大乱之后,户口未复,仓廪尚虚,而车驾东巡,千乘万骑,其供顿劳费,未易任也。且陛下封禅,则万国咸集,远夷君长,皆当扈丛;今自伊、洛以东至于海、岱,烟火尚希,灌莽极目,此乃引戎狄入腹中,示之以虚弱也。况赏赉不赀,未厌远人之望;给复连年,不偿百姓之劳。崇虚名而受实害,座下将焉用之!”会河南、北数州大水,事遂寝。闰八月,乙卯,上宴近臣于丹霄殿,长孙无忌曰:“王珪、魏征,昔为仇雄,不谓今日得此同宴。”上曰:“征、珪尽心所事,故我用之。然征每谏,我不从,我与之言辄不应,何也?”魏征对曰:“臣以事为不可,故谏。若陛下不从而臣应之,则事遂施行,故不敢应。”上曰:“且应而复课,庸何伤!”对曰:“昔舜戒群臣:‘尔无面从,退有后言。’臣心知其非而口应陛下,乃面从也,岂稷、契事舜之意邪!”上大笑曰:“人言魏征举止疏慢,我视之更觉妩媚,正为此耳!”征起,拜谢曰:“陛下开臣使言,故臣得尽其愚;若陛下拒而不受,臣何敢数犯颜色乎!”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十》)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卿辈皆以封禅为帝王盛事/朕意不然/若天下乂安/家给人足虽不/封禅庸何伤乎/昔秦始皇封禅/而汉文帝不封禅/后世岂以文帝之贤不及始皇邪/
B.卿辈皆以封禅为帝王盛事/朕意不然/若天下乂安/家给人足/虽不封禅/庸何伤乎/昔秦始皇封禅/而汉文帝不封禅/后世岂以文帝之贤/不及始皇邪/
C.卿辈皆以封禅为帝王盛事/朕意不然/若天下乂安/家给人足/虽不封禅/庸何伤乎/昔秦始皇封禅/而汉文帝不封禅/后世岂以文帝之贤不及始皇邪/
D.卿辈皆以封禅为帝王盛事/朕意不然/若天下乂安/家给人足/虽不/封禅庸何伤乎/昔秦始皇封禅/而汉文帝不封禅/后世岂以文帝之贤/不及始皇邪/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群臣犹请之不已”“学不可以已”(《劝学》)两句中的“已”字含义相同。
B.“仓廪尚虚”“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赤壁赋》)两句中的“虚”字含义相同。
C.“若陛下不从而臣应之”“吾从而师之”(《师说》)两句中的“从”字含义不同。
D.“庸何伤”“子曰:‘何伤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两句中的“伤”字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武官员劝唐太宗登泰山封禅,唐太宗认为祭天地不一定要到泰山才显其诚意,但群臣们进谏请求不已,太宗有所动摇。
B.唐太宗欲登泰山封禅,只有魏征认为不可,太宗内心不悦,所以六问魏征,正是因为魏征极力劝阻,太宗封禅之事才得以停止。
C.魏征与王珪曾经是政治仇敌,但他们二人能够“尽心所事”,最终得到了唐太宗的赏识重用。
D.魏征认为正因唐太宗开导臣子,让臣子们畅所欲言,大臣们才敢冒犯龙频进谏,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唐太宗是一位明睿之君。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陛下封禅,则万国咸集,远夷君长,皆当扈从。
(2)人言魏征举止疏慢,我视之更觉妩媚,正为此耳!


【10】C  句意:你们都认为登上泰山封禅是帝王的盛事,朕不这样认为。如果天下太平,百姓家家富足,即使不封禅,又有什么妨害 呢?从前秦始皇行封禅礼,而汉文帝不封禅,后代难道认为文帝的贤能不如始皇吗?
“家给人足”互文修辞,“家人”为主语,“给足”为谓语,表意完整;“虽”表假设,置于句首;“不”修饰“封禅”,中间不宜断开,排除AD;
“岂…….邪”,固定结构,整体表达反问语气,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
故选C。
【11】B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一词多义的能力。
A.正确,都是动词“停止”的意思。句意:群臣仍然不停地提请求/学习不可以停止。
B.错误,前一个是形容词“空虚”,后一个是名词“太空”。句意:府库粮仓还很空虚/(我的情思)浩荡,就如同凭空乘风。可见含 义不同。
C.正确,前一个是动词“听从”,后一个是动词“跟随”。句意:如果陛下不听从谏铮而臣应答/我跟随他然后向他学习,以他为 师。
D.正确,都是“妨害”的意思。句意:有什么妨害呢?/孔子说:“有什么关系呢?”
故选B。
【12】B.“正是因为魏征极力劝阻,太宗封禅之事才得以停止”错,从“会河南、北数州大水,事遂寝”可知还有遇到水灾这一事件的影 响。
【13】(1)而且陛下如果举行封禅,那么各国君主都会聚集,远方少数民族的君长首领,都应跟随天子的车驾。
(2)人家说魏征举止疏简怠慢,我看他更觉得娇媚可爱,正是因为如此啊!


参考译文:
贞观六年春,文武官员又请求封禅,皇上说:“你们都认为登上泰山封禅是帝王的盛事,朕不这样认为。如果天下太平,百姓家家富足,即使不封禅,又有什么妨害呢?从前秦始皇行封禅礼,而汉文帝不封禅,后代难道认为文帝的贤能不如始皇吗?再说侍奉上天扫地而祭祀,何必登上泰山之顶,封筑数尺高的泥土,然后才算表示内心的诚敬呢!”群臣仍然不停地提请求,皇上也有意听从,唯独魏征认为不可以。皇上说:“你不想让朕封禅,是认为朕的功劳不够高吗?”(魏征)答:“很高了。”“德行不深厚吗?”(魏征)答:“很深厚了。”“国家还不安定吗?”(魏征)答:“安定了。”“四方夷族还未归服吗?”(魏征)答:“归服了。”“年成还未丰收吗?”(魏征)答:“丰收了。”““吉祥的征兆没有出现吗?”(魏征)答:“出现了。”“既然如此,那么为何不可以封禅?”(魏征)回答说:“陛下虽然有这六点理由,但继隋末大乱之后,人口还没恢复,府库粮仓还很空虚,而车驾向东巡行,有千乘万骑随从,供给的劳力费用,难以承担。而且陛下如果举行封禅,那么各国君主都会聚集,远方少数民族的君长首领,都应跟随天子的车驾;现在从伊水、洛水以东到大海、泰山,人烟稀少,灌木丛生,一片荒野,这是引导戎狄进入大唐腹地,展示我方的虚弱。况且赏赐无数,也不能满足远方人的欲望;一连几年免除赋役,也不能补偿百姓的劳苦。崇尚空名而受到实际的损害,陛下怎么能采用呢!”恰逢黄河南北地区的多个州县发生水灾,于是(皇上)停止了封禅的事。闰八月,乙卯日,皇上在丹霄殿宴请近臣,长孙无忌说:“王珪、魏征,从前是仇敌,想不到今日能在此一同宴饮。”皇上说:“魏征、王珪尽心竭力地侍奉原来的主人,所以我重用他们。然而魏征每次进谏,我不听从,我与他说话,他就不应答,为什么?”魏征回答说:“臣认为事情不可以做,所以谏铮。如果陛下不听从谏铮而臣应答,那么事情就会被施行,所以不敢应答。”皇上说:“暂时先答应而后再谏,又有什么妨害呢!”(魏征)回答说:“从前舜告诫群臣:‘你们不可当面顺从,退下去之后又有非议的言论。’臣心里知道不对嘴上却答应了陛下,就是当面顺从,这难道是稷、契侍奉舜的本意吗?”皇上大笑说:“人家说魏征举止疏简怠慢、我看他更觉得娇媚可爱,正是因为如此啊!”魏征起身,拜谢说:“陛下开导臣,让臣畅所欲言,所以臣能够尽愚诚;如果陛下拒绝而不接受(忠言),臣怎敢屡次冒犯龙颜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