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君子之有勇而果于行者,不以立节行义,而以妄死求名,岂不痛哉!士有杀身以成仁,触害以立义,倚于节理而不议死地,故能身死名流于来世。非有勇断,孰能行之?楚有士申鸣者,在家而养其父,孝闻于楚国。王欲授之相,申鸣辞不受。其父曰:“王欲相汝,汝何不受乎?”申鸣对曰:“舍父之孝子而为王之忠臣,何也?”其父曰:“使有禄于国有位于庭,汝乐吾无忧矣。吾欲汝之相也。”申鸣曰:“诺。”遂入朝,楚王因授之相。居三年,白公为乱,杀司马子期,申鸣将往死之,父止之曰:“弃父而死其可乎?”申鸣曰闻夫仕者身归于君而禄归于亲今既去父事君得无死其难乎遂辞而往因以兵围之白公谓石乞曰:“申鸣者,天下之勇士也,今以兵围我,吾为之奈何?”石乞曰:“申鸣者,天下之孝子也,往劫其父以兵,申鸣闻之必来,因与之语。”白公曰:“善。”则往取其父,持之以兵,告申鸣曰“子与吾,吾与子分楚国。子不与吾,子父则死矣。”申鸣流涕而应之曰:“始吾父之孝子也,今吾君之忠臣也。吾闻之也,食其食者死其事,受其禄者毕其能。今吾已不得为父之孝子矣乃君之忠臣也,吾何得以全身?”援桴鼓之,遂杀白公,其父亦死。王赏之金百斤。申鸣曰:“食君之食,避君之难,非忠臣也。定君之国,杀臣之父,非孝子也。名不可两立,行不可两全也。如是而生,何面目立于天下?遂自杀也。
(节选自《说苑》)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申鸣曰/闻夫/仕者身归于君/而禄归于亲/今既去父/事君得无死其难乎/遂辞而往/因以兵围之/
B.申鸣曰/闻夫仕者/身归于君/而禄归于亲/今既去父/事君得无死其难乎/遂辞而往/因以兵围之/
C.申鸣曰/闻夫仕者/身归于君/而禄归于亲/今既去父事君/得无死其难乎/遂辞而往/因以兵围之/
D.申鸣曰/闻夫/仕者身归于君/而禄归于亲/今既去父事君/得无死其难乎/遂辞而往/因以兵围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节,文中指节操,原指竹节,因竹节分段有一定的规律,故引申为节操。
B.子不与务的“与”与《六国论》中“与嬴而不助王国也”相同。
C.因与之语的“因”与《鸿门宴》中“因击沛公于坐”的“因”相同。
D.援桴鼓之的“鼓”与《登泰山记》)中“戊申晦,五鼓”的“鼓”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读书人有杀身成仁的,有舍身取义的,有为坚守气节和伦理而不惧死亡的,他们在死后名声能够传播于后世。
B.申鸣做楚相期间,楚国发生了内乱,申鸣辞别父亲率兵平叛,石乞为白公出主意,劫持申鸣的父亲来对付申明。
C.白公用武力劫持了申鸣的父亲后,告知申鸣如果和自己一条心,就可以平分楚国, 否则,就会杀掉申鸣的父亲。
D.申鸣面对忠与孝的艰难抉择,最终选择了忠君;他振作精神,指挥作战,最终杀了白公,他的父亲也自杀身亡。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使有禄于国,有位于庭,汝乐吾无忧矣。(4分)
(2)吾闻之也,食其食者死其事,受其禄者毕其能。(4分)
14.楚相申鸣最后为什么自杀?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
答
10.D
11.B(B项,一个是“帮助”,一个是“亲附”。C项,两个“因”都是趁机的意思。D项,一个是击鼓,动词,一个是报时辰用的漏鼓,名词)
12.D(“自杀身亡”与文无据)
13.(1)如果在国家享有俸禄,在朝廷有地位,你快乐我也就没有担忧的了。(使,假使、如果;状语后置;庭,朝廷,各1分。句意1分)
(2)我听说,吃国君之食就要为国君的事而死,接受国君的俸禄就要为国君竭尽自己的能力。(死,为……而死;毕,竭尽,用尽;最后一个“其”,自己的,各1分。句意1分)
14.申鸣忠于了自己的国家,却没有保全自己的父亲,忠孝不能两全,没有脸面活在世上。
【参考译文】
有勇气而且在行动上果断的读书人,不以树立名节实行道义,却以轻生去获取非分的名声,难道不可哀痛吗?读书人有杀身成仁,舍身犯难而取义的,为坚守气节和伦理,不惧怕死亡的危险,所以能够在他死后名声传播于后世。没有勇敢果断的精神,谁人能够做到这样?
楚国有个名叫申鸣的读书人,在家奉养他的父亲,孝行闻名于楚国。楚王想要授给他国相的职位,申鸣推辞不接受。他的父亲说:“楚王想要任你为相,你为何不接受呢?”申鸣回答说:“为何不做父亲的孝子,却去做君王的忠臣呢?”他的父亲说:“如果在国家享有俸禄,在朝廷有地位,你快乐我也就没有担忧的了。我希望你能去做国相。”申鸣说:“好吧。”于是就入朝,楚王便授他国相的职位。过了三年,白公作乱,杀了司马子期。申鸣准备前去为国赴难,他的父亲制止他,说:“抛弃父亲去死,难道可以吗?”申鸣说:“我听说做官的人身体归于国君,俸禄归于亲人。如今既然离开父亲去事奉国君,难道能不为国难而死吗?”于是辞别父亲前往,进而率军围攻白公胜。白公对石乞说:“申鸣这个人,是天下有名的勇士,现在领兵围困我,我该怎么对付他?”石乞说:申鸣这个人,是天下有名的孝子,领兵前去劫持他的父亲,申鸣听到此事必定前来,便可借此机会与他交涉。”白公说:“好。”就前往劫取申鸣的父亲,用兵器挟持他的父亲,告诉申鸣说:“你帮助我,我同你平分楚国。你不帮助我,你的父亲就会被杀死。”申鸣流着眼泪回答他说:“当初我是父亲的孝子,今天我是国君的忠臣。我听说,吃国君之食就要为国君的事而死,接受国君的俸禄就要为国君竭尽自己的能力。如今我已不能做父亲的孝子了,只能是国君的忠臣,我岂能保全自身!”于是拿起鼓槌击鼓进兵,终于杀死了白公,他的父亲也因此死去。楚王赏给他黄金百斤。申鸣说:“吃国君的饭,逃避国君的灾难,不是忠臣。使国君的国家安定,自己的父亲却被杀死,不是孝子。忠、孝之名不能两立,忠、孝之行不能两全,像这样而活着,有什么脸面立身于天下呢?”于是自杀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