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厉精求治,数引魏征入卧内,访以得失。征知无不言,上皆欣然嘉纳,上遣使点兵,封德彝奏“中男虽未十八,其躯干壮大者,亦可并点”,上从之。敕出,魏征固执以为不可,不肯署敕,至于数四。乃不点中男。或告魏征私其亲戚,上使御史大夫温彦博按之,无状。长乐公主将出降,上以公主皇后所生,特爱之,敕有司资送倍于永嘉长公主①。魏征谏曰:“昔汉明帝欲封皇子,曰‘我子岂得与先帝子比’,皆令半楚、淮阳。今资送公主倍于长主,得无异于明帝之意乎?”上然其言。上尝罢朝怒曰会须杀此田舍翁后问为谁上曰魏征每廷辱我后退具朝服主无庭上惊问其故,曰:“妾闻主明臣直。今魏征直,由陛下之明故也,妾敢不贺?”上乃悦。魏征上疏:“人主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将兴缮则思知止,处高危则思谦降,临满盈则思挹损,遇逸乐则思搏节,在宴安则思后患,防壅蔽则思延纳,疾谗邪则思正己,行爵赏则思因喜而僭,施刑罚则思因怒而滥,兼是十思,而选贤任能,固可以无为而治,又何必劳神苦体以代百司之任哉!”魏征有疾,上手诏问之,且言:“不见数日,朕过多矣。今欲自往,恐益为劳。若有闻见,可封状进来。”征上言:“比者弟子陵师,奴婢忽主,下多轻上,皆有为而然,渐不可长。”又言:“陛下临朝,尝以至公为言,退而行之,未免私僻。或畏人知,横加威怒,欲盖弥彰,竞有何益!”征宅无堂,上命辍小殿之材以构之,五日而成,仍赐以素屏风、素褥、几、杖等,以遂其所尚。征上表谢。上手诏称:“处卿至此,盖为黎元与国家,岂为一人,何事过谢!”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注①:永嘉长公主,太宗妹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上尝罢朝/怒曰/会须杀此田舍翁后/问为谁/上曰/魏征每廷辱我后/退具朝服/立于庭/
B.上尝罢朝/怒曰/会须杀此田舍翁后/问为谁/上曰/魏征每廷辱我后退/具朝服/立于庭/
C.上尝罢朝/怒曰/会须杀此田舍翁/后问为谁/上曰/魏征每廷辱我后/退具朝服/立于庭/
D.上尝罢朝/怒曰/会须杀此田舍翁/后问为谁/上曰/魏征每廷辱我/后退/具朝服立于庭/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访,文中指探访,与《蜀道难》中“须行即骑访名山”的“访”字含义相同。
B.固执,文中指态度坚决,坚持;现在指(性情或态度)古板执着,不肯变通。
C.得无,表推测或反问,与《促织》“得无教我猎虫所耶”的“得无”含义相同。
D.陛下,本义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后来演变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时的敬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廷原欲征召那些未满18岁的强壮者,因魏征多次反对,最后没有征召这些不足龄男子。
B.魏征用汉明帝将皇子封地减半的事例,劝谏太宗减少长乐公主的陪嫁,获得太宗积极回应。
C.魏征认为,弟子冒犯老师,奴婢轻慢主人,下属蔑视上级的现象,不会长久,会逐渐消散。
D.魏征对节俭的践行,深深打动了唐太宗,太宗不仅为其修建厅堂,而且赐品也顺应其喜好。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告魏征私其亲戚,上使御史大夫温彦博按之,无状。
(2)人主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将兴缮则思知止
14.“无为而治”是魏征谏诤太宗,以期达到的政治理想,请结合选文简要概述其内容要义。
答
10.D 句意:皇上曾经散朝(回宫),愤怒地说:“我应当杀了这个乡巴佬!”皇后问是谁(惹怒陛下),皇上说:“魏征常在朝堂上羞辱我。”皇后(听了)退下,穿好朝服立于厅堂。“后”,皇后,做“问”和“退”的主语,其间不能断开,排除ABC。“具朝服”是“立于庭”的状语,不能断开,排除ABC。故选D。
11.A.“访”分别是“咨询、询问”和“探访”。句意:询问治理国家的得失。/等到要远行时就骑上它访名山。两个“访”字含义不同。并且《蜀道难》中‘须行即骑访名山”出处表述错误,应为《梦游天姥吟留别》。
12.C.“...….不会长久,会逐渐消散”理解错误,原文“比者弟子陵师,奴婢忽主,下多轻上,皆有为而然,渐不可长”,渐不可长:刚露端倪的不好事物不能任其发展滋长。故选C。
13.(1)有人告发魏征偏袒他的亲属,太宗派御史大夫温彦博查办这件事,没有实据。
(2)君主如果能够见到(自己)贪图的东西就想到知足,将要兴建修缮就想到适可而止。
14.①君主克己修德;②选贤任能;③使国家得到良好治理。
参考译文:
皇上(唐太宗)振奋精神,谋求治理好国家,多次把魏征请进寝宫,向他询问治理国家的得失。魏征凡是知道的没有不说的,皇上都高兴地加以采纳。皇上(太宗)派遣官员征兵,封德彝奏请“没到十八岁的未成年男子,其中身体强壮高大的,也可以一并征召”,皇上听从了封德彝的奏请,敕令发出,魏征坚持认为不可以,不肯签署敕令,(竟然)多次(把敕令退回去)。于是没有征召不满十八岁的未成年男子。有人告发魏征偏袒他的亲属,太宗派御吏大夫温彦博查办这件事,没有实据。长乐公主将要出阁下嫁,皇上因为长乐公主是长孙皇后所生,特别怜爱她,命令有关部门给公主的嫁妆要比永嘉长公主(太宗妹)多一倍。魏征劝谏说:“过去汉明帝想要封皇子采邑,说‘我的儿子怎么能与先帝的儿子相比”,均令只分给楚王、淮阳王封地的一半。现在陛下给长乐公主的嫁妆比永嘉长公主的多一倍,该不会和汉明帝的想法不同吧?”皇上(太宗)认为魏征说得对。皇上曾经散朝(回宫),愤怒地说:“我应当杀了这个乡巴佬!”皇后问是谁(惹怒陛下),皇上说:“魏征常在朝堂上羞辱我。”皇后(听了)退下,穿好朝服立于厅堂,太宗惊奇地问她缘故,皇后说:“我听说君主贤明臣子就正直。现在魏征正直(敢言),是因为陛下的贤明,我怎能不祝贺呢?”皇上(听了)才高兴起来(转怒为喜)。魏征上奏疏说:“君主如果能够见到(自己)贪图的东西就想到知足,将要兴建修缮就想到适可而止,身处高位(君位)就想着谦卑,面临盈满就想着减损,遇见安逸享乐就想着克制,在安逸时就想到后患,防止闭目塞听就想到采纳(谏诤),痛恨谗言邪佞就想着端正自己,封爵行赏时就想着因为高兴会乱行封赏,施刑罚时就想到因为恼怒会滥刑,全面做到这十个应该深思的方面,同时选拔任用贤能的人,(就)一定可以达到无为而治,又何必耗费精神劳累身体去代行百官的职责呢?”魏征患病,太宗手书诏令探问病情,且说:“几天不见,朕的过错(又)多起来。现在想亲自去探望,又恐更添烦扰。你如果听到或看到什么,可以写好封缄后呈送进来。”魏征上书言道:“近来弟子冒犯老师,奴婢轻慢主子,下属多轻视上级,都是有原因才如此的,这种刚露头的不好风气,不能容许其发展滋长。”又说:“陛下临朝听政,曾经说要有最大的公心,退朝后所做所为,却未免有所偏私。有时害怕别人知道,横施神威圣怒,想掩盖反而暴露得更加明显,究竟有什么好处呢?”魏征的房舍没有厅堂,太宗令将停建小殿的材料拿去建造厅堂,五天即完工,并且赐给他素色屏风和坐卧垫具、以及几案、手杖等,以顺应他的俭朴习惯。魏征上表谢恩,太宗手书诏文称:“如此礼敬你,是为百姓与国家,难道只是为朕一人,何必过于客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