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录》后序(节选)
李清照
右《金石录》三十卷者何?赵侯德甫所著书也。取上自三代,下迄五季,凡见于金石刻者二千卷,皆是正讹谬,去取褒贬,上足以合圣人之道,下足以订史氏之失者,皆载之,可谓多矣。
余建中辛巳,始归赵氏。时先君作礼部员外郎,丞相作吏部侍郎,侯年二十一,在太学作学生。赵、李族寒,素贫俭,每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归,相对展玩咀嚼,自谓葛天氏之民也。后二年,出仕宦,便有饭蔬衣綀,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尝记崇宁间,有人持徐熙《牡丹图》求钱二十万。当时虽贵家子弟,求二十万钱岂易得耶?留信宿,计无所出而还之。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
后屏居乡里十年,仰取俯拾,衣食有余。连守两郡,竭其俸入以事铅椠。每获一书,即同共勘校,整集答题。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故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
收书既成,归来堂起书库,大橱簿甲乙,置书册。如要讲读,即请钥上簿,关出卷帙。或少损污,必惩责揩完涂改,不复向时之坦夷也。是欲求适意,而反取憀懍。余性不耐,始谋食去重肉,衣去重采,首无明珠翡翠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遇书史百家字不刓阙、本不讹谬者,辄市之,储作副本,于是几案罗列,枕席枕藉,意会心谋,目往神授,乐在声色狗马之上。
建炎丁未春三月,奔太夫人丧南来。十二月,金人陷青州,凡所谓十余屋者,已皆为煨烬矣。
建炎戊申秋九月,侯起复知建康府,己酉春三月罢。夏五月,至池阳,被旨知湖州,过阙上殿。遂驻家池阳,独赴召。七月末,书报卧病。余惊怛,遂解舟下,一日夜行三百里。比至,病危在膏肓。八月十八日,遂不起,取笔作诗,绝笔而终。
今日忽阅此书,如见故人。因忆侯在东莱静治堂,装卷初就,芸签缥带,束十卷作一帙。今手泽如新而墓木已拱,悲夫!昔萧绎江陵陷没,不惜国亡而毁裂书画;杨广江都倾覆,不悲身死而复取图书。岂人性之所著,死生不能忘之欤? 或者天意以余菲薄,不足以享此尤物耶?抑亦死者有知,犹斤斤爱惜,不肯留在人间耶?何得之艰而失之易也?然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所以区区记其终始者,亦欲为后世好古博雅者之戒云。
[注]赵侯德甫:指赵明诚,字德甫,李清照之夫。赵明诚曾为莱州等地太守,故称“侯”。丞相:赵明诚之父赵挺之曾官至尚书右仆射,相当于丞相。葛天氏:传说中的远古帝王,其时民风淳朴,安居乐业。铅椠(qiàn):古代文具。铅为铅条,可书写;整为木板,可书文字。惨傈(liáo l):不安的样子。刓(wán)阙:磨损残缺。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
B.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
C.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
D.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后序:文体名,犹跋,刊于卷首的序文。说明写作经过、资料来源等与成书有关的情况。
B.金石:指古代镌刻文字、颂功纪事的钟鼎碑碣之属,以此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科叫金石学。
C.礼部员外郎:礼部分曹办事官员,职位比赵明诚父亲赵挺之当时所任的吏部侍郎低。
D.起复:封建时代官员遭父母丧,守制后应召任职。后也泛指官员被降职或革职后重被起用。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文叙述夫妻俩在持留徐熙的《牡丹图》两个夜晚之后,最终因少钱而交还,以至惋怅数日,真实流露心酸无奈之情。
B.作者回忆夫妻俩或相对展玩碑文,或赌书泼茶,表现志同道合之乐,反衬文物多有散失、故人殒逝之悲。
C.李清照食不重肉,衣不重采,节衣缩食,求购书籍,是因为想尽己所能,帮助丈夫多收集到心仪的典籍。
D.本文是一篇自传性散文,介绍夫妻俩收集、整理金石文物的经过,回忆婚后的忧患得失,婉转曲折,词采俊逸。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出仕宦,便有饭蔬衣綀,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4分)
(2)或少损污,必惩责揩完涂改,不复向时之坦夷也。(4分)
14.文章最后一段表达了李清照哪些思想感情?请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答
10. B(原句为“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儿叶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
11. A(“刊于卷首”错,应是“刊于卷末”。)
12. C(“因为想尽己所能,帮助丈夫多收集到心仪的典籍”错,是因为想存起来作为副本,不用担心损污书籍,以能够自在适意地读书。)
13. (1)(赵明诚)出仕做官,就立下即使节衣缩食,也要游遍遥远偏僻的地方,把天下的古文奇字全部搜集起来的志向。(关键词:饭蔬衣练穷,遐方绝域,各1分;句意1分)
(2)有时(谁)对书籍稍有染污损坏,一定会惩戒并责令那人擦拭干净并涂改复原,不再像过去那样平和了。(关键词:或,少,坦夷,各1分;句意1分)
14. 睹物思人,悼念亡夫;丢失大量来之不易的文物,心痛不已:悟有无相伴聚散相随,聊以自慰。(每点1分,答对三点得3分)
[参考译文]
以上《金石录》三十卷是谁的著作呢?是先夫赵德甫所撰的。上自三代,下至五代之末,这些见之于金石镂刻的文字共二千卷,都校正了错字异文,进行了汰选和品评,上足以合乎圣人的道德标准,下能够订正史官的错误,这里都记载了,可谓内容丰富。
我在建中辛巳年间,嫁到了赵家。当时先父在做礼部员外郎,丞相公公在做吏部侍郎,我夫赵明诚当年二十一岁,还在太学当学生。赵、李两家都是寒族,向来清贫简朴。每月初一、十五(明诚)都请假出去,把衣服押在当铺里,取五百铜钱,走进大相国寺,购买碑文回到家中,(我们)面对面地坐着展玩碑文,自己觉得很像远古时代葛天氏的臣民(那样自由和快乐)。两年之后,(赵明诚)出仕做官,就立下了即使节衣缩食,也要游遍遥远偏僻的地方,把天下的古文奇字全部搜集起来的志向。曾记得崇宁年间,有一个人拿来一幅南唐徐熙所画的《牡丹图》,要二十万钱才肯卖。当时即使是贵家子弟,也怎能轻易筹备到二十万钱呢?我们把它留了两夜,终于因为想不出法子而还给了他。夫妇俩为此惋惜怅惘了好几天。
后来(我们)回乡闲居了十年,多方谋求,衣食富足有余。(明诚)接连做了两郡(莱州和辎州)的太守,竭尽他的全部薪俸来刻写书籍。每得一本,我们就一起校勘,整理成集,题上书名。我天性博闻强记,每次吃完饭,(和明诚)坐在归来堂上烹茶,指着堆积的书史,说某一典故出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猜中与否决定胜负,作为饮茶的先后。猜中了便举杯大笑,以至把茶倾洒在怀中,反而饮不到一口而站起来(加以清理)。甘心老死在此!所以我们虽处于忧患贫穷之中,但志向从没有改变过。
收书的任务既已完成,就在归来堂中建起书库,把大橱登记上甲乙字样,放置书册。如需讲读,就在簿子上登记,然后拿取钥匙开橱取书。有时(谁)对书籍稍有染污损坏,一定会惩戒并责令那人擦拭干净并涂改复原,不再像过去那样平和了。收藏书籍本为寻求适意,如今反而弄得紧张不安。我性子实在忍耐不住,就想办法不吃第二道荤菜,不穿第二件绣有文彩的衣裳,头上没有明珠翡翠的首饰,室内没有镀金刺绣的家具。遇到诸子百家的书籍,只要字不残缺、版本不假的,就马上买下,储存起来作为副本。于是罗列在几案上,堆积在枕席间,(我们)心意相通,看一眼便心领神会,这种乐趣远远在声色犬马之上。
建炎元年春三月,(明诚)南下为太夫人奔丧。十二月,金兵攻下青州,十几间房屋里收藏的所有东西,都化为了灰烬。
建炎二年秋九月,明诚被起用任职建康府知府,三年春三月被罢官。夏五月,到池阳,皇帝有旨任命他为湖州知府,需上殿朝见。于是我们把家暂时安置在池阳,他一人奉旨入朝。七月底,来信告知已卧病在床。我又惊又怕,于是乘船东下,一昼夜赶了三百里路。到达以后,他已病入膏肓、危在旦夕。八月十八日,(他)便无法再起床,取笔做诗而命终。
今天无意间翻阅这本《金石录》,好像见到了死去的亲人。于是又想起明诚在东莱静治堂上,把它刚刚装订成册,插以芸签,束以缥带,每十卷作一帙。现在他的手迹依旧如新,可是墓前的树木已要两手合抱了,悲伤啊!从前梁元帝萧绎在都城江陵陷落的时候,不痛惜国家的灭亡而去焚毁收藏的书画;隋炀帝杨广在江都遭到覆灭,不悲伤自已死去却在死后把唐人载去的图书重新夺回来。难道人性所专注的东西,能够逾越生死而念念不忘吗?或者上天认为我资质菲薄,不足以享有这些珍奇的物件吗?抑或明诚死而有知,对这些东西还在小心爱惜,不肯(让它们)留在人间吗?为什么得来如此艰难而失去又是如此容易?然而有有就必定有无,有聚就必定有散,这是人间的常理。因此我以诚挚之心记述这本书的始末,也是想作为对后世爱好古物的博雅之士的一点鉴戒。